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重磅!恒生指数将迎系列重大改革,蓝筹成份股明年中将增至80只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重磅!恒生指数将迎系列重大改革,蓝筹成份股明年中将增至80只)

恒生指数一直被公认为港股市场的“晴雨表”。香港市场是一个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种类、数量多,有足够的深度,恒指公司认为增至100只是一个合适的目标。

恒生指数公司3月1日宣布,经过一个月的咨询期,将于2022年中前将俗称“蓝筹股”的成份股的数量由目前的52只增至80只,最终数量将固定为100只。

“何时增至100只,暂时并无具体时间表。香港市场是一个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种类、数量多,有足够的深度,我们认为增至100只是一个合适的目标,”恒指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黄伟雄3月1日向媒体表示。

自1969年推出以来,恒生指数一直被公认为港股市场的“晴雨表”。推出之初,恒生指数仅有33只成份股,直至2007年才开始纳入H股,成份股数量随之增至38只。其后,恒指逐渐扩容,于2012年增至50只,在去年12月增至52只,并将于今年3月15日增至55只。

成份股权重上限统一为8%

目前,恒生指数主要以市值筛选成份股,而候选公司通常至少已经上市2年。指数以流通市值加权计算,个别成份股权重上限设在10%,第二上市或同股不同权成份股的权重上限则设在5%。

恒生指数公司建议,统一现有成份股的权重上限,由现有10%下调为8%,并适用于同股不同权或第二上市成份股。目前前五大成份股占41.1%的指数比重,因此恒生指数表现有可能受这些大型成份股的价格所影响,改变之后,这五大成份股的比重将降至36.1%。

他表示,近80%的受访者支持此项意见,认为此举有望改善恒生指数权重集中情况,市场已经对同股不同权及第二上市的企业相对熟悉。这项改革将于今年6月指数调整开始生效。

香港投资者学会主席谭绍兴认为,8%上限更加符合国际基金的准则,这项建议将令恒生指数由“不可投资”变为“可投资”指数。他指出,不少基金经理无法将个别股份的投资比重提高至8%以上,而目前个别恒生指数成份股已达到10%上限比重,导致一些基金过去无法主动地追踪恒生指数成份股。

上述建议实施后,将能够降低大型成份股的权重,从而令恒生指数的成份股组合更为多元化。这意味着,目前在恒指占比近10%的友邦及腾讯的权重将会削减,而阿里巴巴、美团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恒指公司模拟结果显示,当成份股数目增加至80只,恒生指数市值将逾33万亿元,比1月底增加25%;市盈率将增至19.1倍。市值覆盖率将达71.2%,较1月底增加14.7个百分点;成交额覆盖率将达66%,较1月增加15.8个百分点。

同时,恒生指数公司为保持香港公司代表性,会将相关股份数量维持于约20至25只,每两年检讨一次。此次咨询期内共收到55间机构的60个回复,包括交易员、投资经纪、资产持有者等不同类别。

缩短上市时限

自港交所2018年推出新股改革以来,一大批新经济公司、中概股企业涌向港股市场。然而,一些新上市的股票市值比恒生指数现有成份股大,但因未符合最少上市时间要求,而未能在恒生指数检讨中获考虑而引发市场热议。

因此,恒指公司宣布将缩短上市历史要求,上市历史要求将缩短至三个月,将于今年5月指数检讨起生效。这意味着日后大型新股无需待上市最少3个月至24个月不等,此举将帮助一些大型中概股加速纳入。

“目前的上市历史要求比较硬性,比如前五大公司只需等待3个月,而排在第六位的公司则需要等待6个月,而并非简单的硬性要求,缩短上市历史要求,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公司可以进入市场,”黄伟雄表示。

同时,他指出,放宽成份股的上市历史时间要求,有望使恒生指数成份股”年轻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资料显示,目前25只成份股上市年期超过20年,19只成份股上市已经超过10年,相比之下,如果将成份股的数量增至80只后,将有7家公司上市时间少于1年、4家公司上市历史为1-2年。

去年8月14日,恒生指数公司推出近15年以来的最重大改革,在新的季度检讨报告中,首次宣布成份股纳入同股不同权和第二上市个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药明生物被纳入恒指,而美团点评则意外落选。

金融业占比将减少

为了使恒生指数能够更均衡地反映香港股票市场,恒生指数成份股将从七个行业组别选出,目标是使每个行业组别的市值覆盖率不低于50%。行业组别的构成会至少每两年检讨一次。

这七大行业包括金融业,资讯科技业,非必需性消费、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公用事业、电讯业,医疗保健业,能源业、原材料业、工业、综合企业。

他坦言,现有恒指的某些行业如必需性消费、公用事业、电讯业等的市值占比不到5%,因此,恒指公司认为将这些行业合并起来,挑选成份股会更可行及有意义。以公用事业、电讯业为例,成份股的数量分别为29只、9只,市值占比则分别为3.3%、2.8%。

一直以来,恒指成份股中的金融行业占比过大,被市场批评未能“与时俱进”。根据恒指的模拟测试,如果将成份股的数量增至80只,金融行业的占比将从目前的40.3%下降至32.8%,更为贴近市场实际情况。

事实上,香港股票市场在过去 15 年经历了重大的结构性改变。2005 年香港股票市场的总市值仅为8.2 万亿港元,而 2020 年总市值已激增至45.6 万亿港元,升幅达 458%。其中,内地企业的市值占比从 41.6%提高至 79%,而资讯科技业亦于 2019 年超越金融业,成为香港股票市场中最大的行业。

(作者:朱丽娜 编辑:陈庆梅)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