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专访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公募基金目前的发展仅是开始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专访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公募基金目前的发展仅是开始)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壮大,中国的投资者从“股民”变成了“基民”。2020年以来,爆款基金频发,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出现跨越式增长,这是公募时代来临的信号吗?中国公募基金未来发展前景又会如何?

历经30年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在反复探索中走完了海外资本市场上百年的历程,公募基金也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壮大,中国的投资者从“股民”变成了“基民”。2020年以来,爆款基金频发,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出现跨越式增长,这是公募时代来临的信号吗?中国公募基金未来发展前景又会如何?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他认为当前公募基金的发展仅仅只是开始,我国公募基金行业正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未来在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公募基金行业将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艰难起步

《21世纪》:您是怎么进入资本市场的?

李文:我1986年考入厦门大学会计系。毕业的时候,加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分行。

1990年代的人民银行,除了负责货币发行和经营国库之外,主要还有金融管理和监管的职能。我所在的稽核处,就是负责对辖区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展检查监督,所以我有幸见证和参与了1990年代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的建立,也就真实地接触了资本市场。

2001年8月,加入东方证券。当时,证券市场开始进入漫漫熊市,上证指数从当时的1800点缓缓下跌,到2005年6月汇添富基金筹备发行第一只基金产品时,上证指数跌破了1000点。

《21世纪》:请您谈谈汇添富基金当年筹建情况,哪些事情让您感受最深?

李文:我在东方证券负责资金财务工作时,已经参与了汇添富基金前身公司的筹建过程,2004年4月,林利军先生从美国回来,作为拟任总经理负责汇添富基金的筹建,我受东方证券委派,作为拟任督察长和他一起参与筹建。

2005年2月汇添富成立时,证券市场非常低迷,加上前期部分基金公司的产品业绩不理想,当时社会上流传着“防火防盗防基金”的说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汇添富作为行业第47家成立的基金公司,无业绩积累、无公司品牌,可以说起步艰难,前景并不乐观。

2005年7月,我们开始发行第一只基金产品——汇添富优势精选。尽管市场环境非常困难,但当时创业团队充满了激情和不服输的精神,面对冰冷的市场,冒着炎热的高温,全员上下一起营销。历经一个半月的发行,这只产品在股东和托管行工商银行等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募集10.3亿元,创下了当时的市场新高。

现在回头来看,我们真的是非常幸运,中国资本市场2006年启动了包括股权分置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带来了A股市场的蓬勃发展。汇添富优势精选过去16年累计收益超过22倍,年化收益率超过20%,可以说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当时的艰辛和困难,也都成了宝贵财富。

成长启示

《21世纪》:从行业第47家成立,发展到现在的行业头部,汇添富的经验是什么?

李文:如果说汇添富发展到今天有所成就,我认为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做正确的事、做长期的事,始终坚持强化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致力于构建稳定长期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资管机构长期发展的根本。汇添富的三家创始股东保持了高度稳定,股权结构均衡,对公司高管的考核着眼长期,赋予了公司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公司于2016年在行业内率先实施了员工参股,实现了员工、公司、股东利益的绑定。

还有我们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坚持清晰前瞻的发展战略。战略引领着公司发展的方向,通过战略引领,汇添富在主动权益、渠道、大机构、互联网金融等方面都形成了显著优势,并着眼长期,坚持布局国际化战略和个人养老金战略等。

同时,汇添富一直非常重视打造一支激情团结、专业稳定的人才团队。资管行业是一个“人合”的行业,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产。汇添富坚持自主培养和长期考核,每年从国内外顶尖高校招聘,并通过丰富的培训体系,让每位员工成为行业“最硬的脑袋”,通过有竞争力的薪酬和优秀的文化,员工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此外,汇添富一直努力构建高效规范的管理体系。管理是实现资管机构长期稳健经营的保障。汇添富高度重视内部管理,自2007年起每年制定公司年号,确定年度工作主题,持续完善管理体系,严守合规风控底线,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作用,持续加大IT人才和资金投入,为业务发展和管理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最后,我们还致力于营造优秀特色的企业文化。文化是公司的灵魂。16年来,汇添富坚持传承并创新发展具有汇添富特色的企业文化,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比如,公司坚持“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使命,坚持“打造中国最受认可的资产管理品牌”的战略目标,坚持“一切从长期出发”的经营理念等。

新布局

《21世纪》:汇添富以主动投资起家,对近年发展较快的被动投资是否有布局?

李文:汇添富从成立之初就将主动权益管理能力视为公司的核心战略,不过,在发展主动权益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布局被动投资。我们认为,被动投资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最近几年指数产品的发展也非常快,以ETF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底,国内股票ETF规模累计8014亿元,特别是过去一年,受益于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行业主题类ETF获得了快速发展,整体规模增长超900亿元。

具体到汇添富基金ETF方面的布局,在行业主题方面,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公司的股票投研能力,选择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行业或主题开发指数产品。同时公司也将进一步将投研优势融入到指数开发定制流程中,与指数公司合作开发更多具备长期生命力指数产品。当前公司已在消费、医药、TMT、高端制造等多个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方向上布局了细分的行业主题指数产品,比如在医药行业上,针对生物科技、精准医疗、生物医药、互联网医疗、中药等细分领域布局了垂直化细分指数产品。

针对宽基ETF,我们重点看好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股指结构随之得到改善、更具活力的宽基指数。例如,汇添富今年发行了沪港深500ETF,我们认为在A股和港股不断融合的趋势下,沪港深500ETF囊括了两地三市的龙头上市公司,是为投资者提供一键配置A股和港股核心资产的优质工具。

另外,过去几年汇添富也布局了一些特色的区域主题类指数产品,如“上海国企ETF”和“长三角一体化ETF”,目前在上海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正在开展“张江自主创新ETF”的产品开发工作。未来汇添富将持续探索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路径,持续开展特色区域主题指数产品的研发。

《21世纪》:汇添富近年来的创新方向主要是什么?

李文:汇添富的创新是体现在公司治理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金融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在公司治理方面,我们在行业内率先完成员工参股工作,并持续完善参股机制,实现了股东、员工和客户利益的长期一致,打造了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在组织管理方面,公司创新性地建立了垂直一体化的投研组织架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赋能,全面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品牌优势,被誉为“选股专家”,以优秀的长期投资业绩赢得了广大基金持有人和海内外机构的认可和信赖。

在产品方面,我们对外立足于客户需求、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对内服务于公司的发展战略、匹配公司的能力建设,始终追求有生命力的产品。汇添富通过持续创新建立了完整的产品线,创造了中国基金行业数十项第一。

汇添富的另一项创新是在金融科技方面。我们于2009年7月推出了业内首个网上交易现金管理账户“现金宝”,并依托“现金宝”平台创新推出“指数宝”“工资宝”等功能模块,夯实平台基础,持续创新,全面提升了客户体验,成为业内最大的自有电商平台之一。

中国公募未来前景

《21世纪》:您如何评价2020年公募基金的大发展?

李文:去年以来,公募基金的销售,尤其是股票基金十分火爆,汇添富也发行了多只规模过百亿的基金。我认为,公募基金的销售热潮与股票基金良好的赚钱效应密切相关,但背后也还有着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一个是居民理财需求旺盛。目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储蓄仍然占半,同时,市场利率下行、“房住不炒”调控,以及资管新规深化落实等,让居民的理财需求变得日益旺盛。另一个是投资者信心增强。投资者对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成效、对我国长期向好的经济前景、对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此外,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信任在增强。公募基金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投资者从不熟悉到熟悉,到现在的逐步认可的过程。投资者已越来越认识到公募基金在践行信义义务方面是最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同时,过去“基金赚钱而投资者不赚钱”的印象也逐步改善。

我们希望,基金的火爆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能成为一种常态;希望市场能慢慢走,成为稳健慢牛;投资者能长期投资,拿得住基金,有更好的投资体验。同时,也希望投资者能够像关注房地产一样关注公募基金,将基金作为家庭基础的财产配置。

《21世纪》: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已经启航,您觉得公募基金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李文:在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设中,公募基金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养老金本质上是一种长期资金,能承担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和短期波动风险,养老金投资最大的风险不是短期波动的风险,而是长期购买力丧失的风险。因此,权益资产天生契合养老金投资。整个美国养老金体系的第三支柱中,超过一半的规模都是投到权益类资产。

而公募基金的权益投资能力在整个资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募基金行业自设立之初就建立了先进的制度体系,始终秉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形成了优秀的投资团队。从实践来看,公募基金已成为我国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在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基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社保基金规模达2.6万亿,其中约60%由公募基金管理,从2000年成立至今年化收益超8%,股票收益率超过15%,实现了良好的投资效益。此外,公募基金作为大众理财的重要工具,在实践中也一直积极服务居民的养老理财需求。

近年来,公募基金积极推动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建设,积极为第三支柱的试点做准备。截至2020年12月31日,行业推出养老FOF产品数量超过100只,产品总规模超过500亿元。银河证券数据显示,FOF产品2020年平均净值增长率达24.79%,仅次于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表现。

相信未来,伴随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的落地,公募基金将能更好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利用丰富的产品体系和完善的投顾服务,为养老金事业的保值增值贡献更大力量。

《21世纪》:如何看待近几年快速发展的ESG投资?

李文:中国的ESG责任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也得到较快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监管导向和外资流入的双重驱动。从内在驱动力来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央提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监管机构也陆续出台鼓励开展ESG责任投资的相关政策,积极建立符合绿色投资或ESG责任投资规范的长效机制,为ESG责任投资理念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外在驱动力来看,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为ESG责任投资理念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海外成熟ESG理念帮助提升国内责任投资意识和国际视野,同时向国内的ESG体系建设提出了紧迫的要求,而海外长期资金的进入也将会激发更多资管机构参与ESG责任投资。

在内外双重驱动下,国内资产管理机构,包括社保、公募基金、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对ESG责任投资的关注度都在日渐提升,逐步开展探索ESG责任投资路径。根据《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0》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底,共有49家基金公司发布了127只泛ESG基金, ESG基金的市场规模约合120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目前国内的ESG责任投资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对ESG责任投资的认知和研究不足、缺乏适用中国市场的ESG评估体系、缺乏高质量和标准化的披露数据等。虽然ESG责任投资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一方面人们的代际价值观正在转变,随着财富的代际传递,新生代的价值取向将会对资本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从而使可持续性投资受到更多的青睐;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责任投资理念正在加强,随着资本市场发展成熟,践行责任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持股将占市场绝对优势,可持续投资和可持续发展注定成为时代主题。我相信,未来ESG责任投资还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可以吸引国内外更多的投资者。

近年来,汇添富积极倡导和推进ESG责任投资,加入了联合国UNPRI组织,组建了专门的ESG研究团队,完善ESG投研体系,并发行了ESG产品,进一步完善投资理念。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投研垂直一体化建设,深入践行ESG责任投资,积极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更好地助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在目前公募基金这么火爆的背景下,您对投资者有哪些建议?

李文:我认为首先要做到理性投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合理的理财目标,不能过度追求高收益目标,要知道收益和风险永远是匹配的,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投资基金要考虑流动性问题,不能把短期资金拿来做长期投资,也不应该把长期资金只做短期投资;当然更不能借钱投资,一定要用自己的钱投资。

分散投资也很重要。大家常说,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只有通过分散投资,才能更好地分散风险,获得长期稳健的收益。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收益目标、风险偏好、流动性需求来构建自己的组合,这样做不仅能实现投资目标,还能降低投资中的焦虑感,FOF是一类很好的产品。

最后,最重要的是要长期投资。市场是波动的、短期的,只有坚持长期投资才能穿越牛熊的波动,做时间的朋友,赚上市公司成长的钱。

坚持长期,可以说是投资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事情。有几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第一个是以定投的方式投资基金,第二是投资设有封闭期的基金,第三是投资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兼顾了长期投资和组合管理的优点,会根据持有人的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的大类资产配置调整,尤其适合年轻人。

(作者:王媛媛 编辑:朱益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