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冲锋者”谢永林和他的组合拳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包慧 2021-02-04 05: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冲锋者”谢永林和他的组合拳)

如果要写中国的金融业发展史,平安在其中的地位自有其独一无二之处:

在它成长壮大的三十二年里,几乎每十年登上一个新台阶:

第一个十年发展现代化、市场化的保险;

第二个十年专注综合金融模式的探索;

到第三个十年开启“金融+科技”的双驱动发展;

再到现在步入“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全新战略领域。

在资本市场眼里,它是压舱石级别的大蓝筹。

在金融领域,当前沿科技不断重塑和再造金融业态,巨头间的竞合关系日益多元和复杂,怀揣综合金融与科技两张王牌的中国平安将怎样突出重围?

2020年11月20日,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深圳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慧见》栏目独家专访。

这位从最基层成长起来的高管多次被视作“救火队长”,比如他在平安证券和平安银行的改革大刀阔斧,在担任证券董事长期间,他带领平安证券转型“互联网券商”,三年时间打下从C类连升三档回归A类券商的“翻身仗”。在执掌平安银行之后,他贯彻零售转型的战略目标,以“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十二字发展方针为指引,推动平安银行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动能。

“2020年不容易,充满危机,但也收获满满。”谢永林在接受《慧见》栏目专访时表示,“但在疫情的倒逼下,全面的线上化不但大幅提高了服务的效率、风险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也在客户体验方面实现了普惠性、可获得性的显著改善。科技正在改变业务流程、甚至商业模式,所以说,机在科技。”

时下,作为平安综合金融战略的主要执行者,如何将科技赋能金融推向纵深、如何放大综合金融的协同效应、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是这位“爱打仗”的掌舵者经常琢磨的“招儿”。

“危在疫情,机在科技”

“不谈科技,科技已经像空气一样存在。”

《慧见》:你如何评价平安的2020年?

谢永林:2020年不容易,充满危机,但也收获满满。新冠疫情不期而至,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遭遇挑战,而这恰恰调动出我们多年来积累的科技能力,进一步凸显了平安的技术优势。比如平安银行线上的财富管理业务就增长迅速,过去业务团队对于纯线上的运营尚不适应,但在疫情的倒逼下,全面的线上化不但大幅提高了服务的效率、风险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也在客户体验方面实现了普惠性、可获得性的显著改善。科技正在改变业务流程、甚至商业模式,所以说,机在科技。

《慧见》:2020年平安的营运利润依然实现了4.9%的正增长。对于平安在疫情遭遇战中的表现,你打多少分?

谢永林:平均可以打到90分。各子公司的业务模式和领域不同,例如平安好医生在疫情期间就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用户通过平安好医生APP的在线问诊量达到11亿次,新注册的用户量也增长了10倍。同时,线上实时问诊、线下快速配药的模式,既缓解了医院的压力,也让公众的就医需求得到了响应,我自己就亲身体验了这样的服务。在金融方面,我们各业务线主动让利,充分运用科技进行模式创新,输血实体共克时艰。比如银行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通过线上化、模型化、智能化的服务手段和平台,不仅将金融服务覆盖到更多供应链长尾客户,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通过线上化、批量化的方式,降低经营成本,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再比如,平安普惠打造的智能风控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在特殊时期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普惠的客户中有超过70%是首贷户。

《慧见》:平安在市场上有两个标签,第一个是综合金融,第二个标签是科技,平安过去10年在科技上投入超过1000亿,现在回过头来看投入最值得的部分是哪里?未来平安在科技上面的投入将侧重于哪里?

谢永林:我们现在都不为了科技而谈科技,因为科技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就像水、空气一样,利用科技已经成为平安的一种思维模式,已经融入我们的细胞。我们现在更关注的是如何在科技基础上打造新的商业模式,比如将平安的金融科技能力向行业开放,赋能给中小金融机构。

平安在科技上主要投入两个大方向,一是金融科技,二是医疗科技。平安有超过11万的IT人员,8大研究院,57个实验室,拥有的科技专利数接近30000项,其中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的专利申请数均位居全球第一。

我们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都是聚焦金融主业展开。一方面,我们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赋能金融主业,实现更高效率、更佳体验、更低风险。比如车险“一键理赔”、信用卡审批人员效能提升15倍、智能风控模型让损失减少60%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加大在医疗科技领域的投入,是为了更好与保险主业协同,从健康管理到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提升主业竞争力。

“综合金融始终是平安的核心战略”

“无论个人还是团体,目标都是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

《慧见》:刚说到平安在市场上有两个标签,综合金融和科技,你分管的团金如何与这两个标签协同?

谢永林:无论个人还是团体业务,平安做综合金融的目标都是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综合金融始终是平安的核心战略,平安的模式堪称是业内的“孤品”,是我们极具竞争壁垒的差异化优势。

我分管团金以后,把团金的业务模式按照客户群体的不同分成三类,一类是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简单标准模式,二是服务大企业和政府的复杂投融资模式,三是服务于金融机构的交易模式。

第一个模式是简单标准模式,我们搭建了统一客户经营平台“数字口袋”APP,上线半年来注册用户已经超过百万,依托这个平台,我们实现中小微客群线上化、批量化的获客和经营,减少中间层,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第二个模式是复杂投融模式,聚合集团内投行、投资、商行等专业金融资源,为大型客户量身定做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大企业和地方政府往往需要一整套融资方案,需要综合运用投行+商行+投资的金融工具,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既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又能站在客户角度,降低客户融资成本。这一块业务2020年增长速度接近70%,现在已经在基建、混改、并购等领域跑通了18个标杆模式。

第三个是服务于金融机构的交易模式。平安银行有一支国际顶尖的交易团队,我们通过策略委员会,推动这支队伍与本土团队的不断融合,实现统一策略、统一预警,推动交易能力的整体提升,2020年我们的交易收益超越市场,未来我们还会把交易能力通过产品的方式向外赋能。

通过三类模式的聚合管理,团金板块面向不同客户群都有了针对性的打法,实现了“三大优化、一个颠覆”。在这种模式下,团金各子公司的场景销售能力、沟通效率和客户服务模式得到了优化,彼此间的协同再上台阶,效率提升后的成本下降反哺客户,帮助客户获得更优质且实惠的综合金融服务,实现客户和公司的双赢,这就是商业模式上的颠覆。好比推一个轮子很辛苦,但多个轮子组成了汽车后不仅将效率大幅提升,并且颠覆了出行方式,这就是团金平台的作用。

《慧见》:团金和个金之间的协同会如何加强?

谢永林:正好我最近在思考这个问题,分三个层面来看。一是本来就在做的协同,比如团金会为险资配置资产存续规模超过5000亿,为个人业务提供资产余额超过1.2万亿。

第二是团、个金在客户群上怎么协同?平安有一批服务C端的大企业客户,比如航空公司和互联网零售平台。我们会联动个、团金设计共同服务B端和C端的解决方案。比如航空公司有很多复杂投融的需求,包括发债、再融资、飞机保险,这些我们都有匹配的金融产品;在C端,我们则用开放银行的一套体系去服务航空公司的客户,把它们的积分和平安万里通的积分打通,逐步把这一批客户变成双方共同的客户。航空公司通过银行账户体系,能够更精准地绘制客户画像,提供更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第三个层面则是渠道共享,我们提供资金和产品,个团充分融合。我们要把针对小企业的服务渠道整合起来,利用好这支队伍为小企业提供福利保障计划、财产保险和小企业贷款等多个金融产品,实现更有效的协同。

个、团业务的联动天然存在。倘若一个轮子强,另一个轮子弱就会原地打转。比如说个金发展很快,但没有团金提供资产、帮它判断企业的风险,投资怎么稳健推进?反过来,没有个金渠道销售产品,基金和理财子公司也很难获得快速发展。

《慧见》:今年最得意的团金项目是哪个?

谢永林:有很多案例都很有特色,比如招商港通的一个收购项目,我们通过投行+投资+商行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的多个痛点。比如我们用险资出资,解决客户资本金压力,达成负债率要求,同时,平安利用在基建领域的专业能力,与客户主营业务产生全面协同,从金融到产业开展全面合作。这个业务做得非常漂亮,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现。

《慧见》:你如何看待双循环,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平安集团今年有哪些举措?

谢永林:平安支持实体经济,一方面是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利用我们的资金和多牌照的优势去服务他们,包括险资投资武汉地铁12号线,投招商局都是在支持实体经济。

第二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我们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科技手段,围绕核心企业上下游,把供应链金融做深、支持产业纵深发展,将金融服务覆盖到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三是支持居民消费,拉动内需带动B端产业繁荣。我们通过在线服务,打破金融服务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提升金融可获得性,帮助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提升消费实力。此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将金融服务无感嵌入到消费环节中,提升消费便利性,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消费活跃度提升。平安的消费金融本来就强大,无论是信用卡还是无担保信用类消费贷款,有了消费的带动,B端企业才能有更多订单需求,这其实就是国内大循环的内涵之一。

“对问题追问五六遍,就能看到本质”

“一搞业务我就浑身是劲。”

《慧见》:你从大学毕业就进入平安,到现在成为集团总经理,你对自己的人生考卷会打多少分?

谢永林:我从基层做起,所以我有个特点,喜欢学习,任何业务我要从头到尾搞清楚,不说外行话。我干过银行、证券、保险,很多业务都是通的。当我的部下是有压力的,碰到方案不清晰的时候,我经常问这是啥意思,为什么这么想?通常一个问题问了五六遍,我也懂了,他也明白了,该干不该干,不需要我做决断,他自己就能做结论。所以这个追问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帮他梳理思路,看清本质。

《慧见》:你上任集团总经理近一年,这一年最大成就是什么?

谢永林:我没想过成就这个问题。马总现在专注战略、创新、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我们就是在马总指导下,将具体工作一件件落地。我喜欢动脑子想怎么干活,怎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一找到根本性解决方法的时候,我就兴奋,然后就开始督促团队往前跑。我喜欢打仗,喜欢研究业务策略,研究招数管不管用,一搞业务我就浑身是劲。

《慧见》:有没有遇到什么挑战?

谢永林:挑战来自于外部的变化,比如目前市场利率下行,对于银行发展来讲,面临利差收窄、收入下滑的挑战,所以我们已经启动了重塑资产负债表项目,以账户+生态的能力,加上真结构存款能力,推动负债成本不断降低;同时我们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蓝海市场,比如新型供应链业务,将金融服务覆盖到供应链末端的长尾客户,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既可以在风险可控情况下,获得更多客户,也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做强做大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包慧 编辑:李伊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