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外旅客举报航司 ,境外输入防控或需加码)
针对境外输入,我国已不断升级管控措施。
春节临近,身处异乡的游子期盼着早日返家,人在意大利的黄云(化名)也不例外。
但2021年1月,黄云非但没有踏上国土,还向国航总部递交了一封举报信,称他在转机机场被检出新冠抗体阳性,另有一同机旅客被检出核酸阳性,但国航CA878次航班工作人员向同班机其他乘客隐瞒了2人检测呈阳性的事实,让乘客处于被感染的风险中。
黄云举报信-来源:八点健闻
2021年1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向国航总部致电,得到了“确有此举报信”的回复。国航方面称,18日已收到了该举报情况的反馈,目前国航公司正在调查当中。
自全球范围新冠疫情不断加剧以来,我国逐渐收紧了入境管理制度,但对于在中转国发现的阳性人员同机密切接触者的处理,尚无明确规定。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当根据我国及中转国的法律规定以及防疫条件,同时考虑到阳性人员与密切接触者的个人意愿区分对待,根据有利于乘客、有利于防疫的原则出台规定。”
日前,北京将境外入境人员的隔离期延长至21天,或将进一步降低境外输入的风险。
根据我国多个驻外大使馆的规定,所有搭乘航班赴华的中、外籍乘客,均须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阴性证明(即“双阴性证明”),在登机前48小时内向当地中国使领馆申领绿色健康码或二维码后方可登机。而中转旅客则分别要在出发国和中转国完成两次检测,获批健康码后才可登上赴华航班。
以上规定规避了检测呈阳人员直接输入国内的风险,针对航班中转后的呈阳人员也有第二次检测的措施予以把关,但对于在中转地发现的呈阳人员同机密切接触者的处理,尚无明确规定。
国航方面告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尚未报告黄云所称的同类事件,航司方面只负责查验双阴性报告及相关健康码,通过的旅客便可放行登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即致电各大航司,其中海南航空方面称,若在联程航班的首趟航班上发现有检测呈阳旅客,那乘坐该趟航班的旅客均有滞留或是隔离的风险,因此极不建议经第三国中转返华,但具体的管控措施则由中转国决定。
一位民航从业人员则对21记者表示,国航在国际货运航班的防疫管理上一向严苛,至于客运航班上缘何发生此事,其尚不清楚。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坤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航司应该披露两位阳性人员的行动轨迹,譬如座位;这既保障了其他旅客的知情权,也是防疫需要,但是不必披露无关防疫的个人信息。”
丁金坤坦言,在中转地对于检测呈阳人士及其密接者的管理尚是一个难题:“这涉及到外交层面的因素,不好解决。应当根据我国及中转国的法律规定以及防疫条件,同时考虑到阳性人员与密切接触者的个人意愿区分对待,根据有利于乘客、有利于防疫的原则出台规定。”
丁金坤同时表示:“无论是通知当地防疫机构,把密切接触者留在当地隔离,还是接回国内观察隔离,至少要做到有规可依。但总之是不能把旅客半途扔在国外,客机自己就回来了。”
我国面临的疫情境外输入风险仍然较大。2021年1月14日,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通报,近期我国相继发生的聚集性疫情均为境外输入,为境外入境人员或被污染的冷链进口物品引发。
另据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孙百军表示,此次沈阳疫情的传播源头为入境人员在解除隔离后发病,通过家庭社区活动和医院就诊活动,引起相关家庭和公共场所内的疫情传播。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1月19日24时,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共有276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
国外新冠疫情日益严重,我国也在不断收紧入境管理制度,严控境外输入。
首先是在航班运营方面。
早在2020年3月26日,中国民航局便发布了“五个一政策”,即国内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任1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条航线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外国每家航空公司经营至我国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且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
后中国民航局虽于6月8日起增飞外航赴华航班,但也采取了奖励和熔断机制加以牵制。其中对于航空公司同一航线航班,入境后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旅客人数达到5个的,暂停该公司该航线运行1周;达到10个的,暂停该公司该航线运行4周。“熔断”的航班量不得调整用于其他航线。“熔断”期结束后,航空公司方可恢复每周1班航班计划。
在2020年12月24日,国家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近日英国宣布发现了变异的新冠病毒毒株,多国也宣布对英国采取关闭边境、停飞往返航班,禁止英航班入境等措施,考虑到变异病毒的特殊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中方参考多国做法,暂停中英间的往返航班。”
据中国民航局最新规定显示,自2021年1月11日0时起,继续暂停中英间定期客运航线航班运行。
其次是在检测方面。
自2020年10月29日起,中国驻美国、英国、爱尔兰、法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德国、丹麦等多个国家的大使馆陆续发布上文中提到的“双阴性证明”通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目前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瑞士苏黎世机场、芬兰赫尔辛基机场等现已为赴华旅客开通双检测服务。但由于不少国家的机场中转区内没有设置核酸及抗体的检测机构,许多使馆均建议旅客避免选择搭乘中转航班赴华,且原则上不再受理自当地出发经第三国中转赴华乘客的健康码申请。
相较之前,在外旅客需额外进行一次抗体检测,而申领健康码的时限也从2020年8月上旬时普遍规定的120小时(5天内)逐步压缩至72小时(3天内),直至当前的48小时(2天内)。
此外,不少中国驻外大使馆还根据当地情况推出了关于检测的管制规定。譬如中国驻英大使馆自2020年11月14日起在健康码审核工作中,将不再接受英国卫生部门(NHS)出具的检测报告;中国驻丹麦大使馆于2020年12月28日起,将只接受通过静脉血方式完成的血清抗体检测采样,通过指尖采血、快速检测等方式取得的检测阴性结果将不被接受。更有包括中国驻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在内的多家大使馆为旅客“排雷”了不少不符规定的检测机构。
最后则在入境人员管控方面。
随着境外输入形势的日渐严峻,北京选择了延长入境人员隔离期的方式加以应对。
2021年1月17日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有多位由北京入境隔离人员反映,隔离酒店的工作人员通知他们,在原定的14天隔离期满后将再增加7天集中隔离观察时间。
在2021年1月19日进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214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和建证实了这一规定。徐和建表示:“北京及其他地区相继出现入境人员结束14天集中观察后确诊并引发本土病例情况。对于境外入京进京人员,经疾控专家深入评估和会商研判,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分类实施‘14+7+7’健康管理措施。
即,北京口岸入境人员,在14天集中隔离期满后,继续开展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期满后再进行7天健康监测。国内其他口岸入境人员满21天方可进京,进京后补足7天健康监测;未满21天已进京的,补足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
另在1月20日下午进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215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北京大兴新发现的2例本土病例的病毒为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来源初步判断为境外输入。由此可见,针对境外输入的防控工作仍需加码进行。
(作者:尤方明 编辑:周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