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宏观政策如何进退平衡?国家发改委回应不会出现“政策悬崖”)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袁达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2021年要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扩大有效投资。
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全年经济增长2.3%,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0年我国疫情防控果断有效,重点围绕“六稳”“六保”出台了一揽子对冲政策,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平稳运行。比如,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力度,2020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金融部门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
“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了100万亿元,这意味着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更大的回旋余地。过去一年,广大市场主体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探索积累了应对风险挑战的经验,表现出了坚强的发展韧性。这些都是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所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严鹏程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全年经济增长2.3%,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新华社
为了对冲疫情负面影响,2020年我国加大了宏观政策力度,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空前,货币政策稳健偏松,像政府债券规模约8.5万亿元,在经济增长2.3%的基础上,年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3%。
2020年围绕“六稳”“六保”出台了系列阶段性纾困政策,包括社保费减免、优惠利率、贷款贴息、延期缴税还贷等。随着经济运行渐趋常态化,部分应急政策已经退出,企业关心部分税费减免政策是否延续,市场关心偏松政策是否转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急转弯,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我们注意到,目前社会上有一些声音认为,2021年政策要全面退坡甚至是退出,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严鹏程直言。
严鹏程表示,2021年宏观政策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政策悬崖”、“急转弯”。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做好政策进退之间的平衡,应对好各种不确定性。特别是,考虑到一些微观市场主体还将经历一段恢复期,一些中小微企业“大病初愈”,有的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宏观政策将继续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
严鹏程同时也指出,去年为应对疫情影响,加大了宏观政策对冲力度,特别是出台了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这对稳定经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有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不能作为“长久之计”。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要在常态化政策环境下,更多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也为未来应对更加复杂局面留出政策空间。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冯煦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经济2020年之所以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得益于疫情防控果断得当、宏观政策灵活有力、复工复产及时高效。疫情暴发之后,我国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实施了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围绕“六保”出台了若干有针对性的举措,有力缓解或缓冲了疫情的影响。我国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宏观政策相对较为温和,货币政策仍处于常规区间,正规政府债务率仍不高,为未来留有较大余地。
“针对今年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我们做了情景推演和应对准备,经历了去年的极端压力测试,今年有能力、有条件巩固经济稳定恢复态势”,严鹏程表示。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超常规政策有其代价,比较突出的在于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2021年在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同时,如何应对债务风险压力,并保持宏观杠杆基本稳定,政策具体操作上面临考验。
从市场机构预判来看,由于2020年较低的基数,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恢复,以及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的较高水平,甚至到9%左右。
抛开低基数带来的高增长数字假象,2021年要充分发挥增长潜力,将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仍要付出努力,包括应对局部疫情、消费增长乏力、企业债务违约等问题。
严鹏程表示,国内一些地方出现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又赶上临近春节假期传统消费旺季,消费市场不可避免会受到扰动。但是,相比去年,我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防控措施会更加科学精准精细,这将有效降低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除了宏观政策不急转弯,还将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包括扩大消费、促进投资增长等方面,将迈出坚实的步伐。
“促进居民消费,首先要加大促进居民增收的力度。要通过稳定促进就业、完善社保、加大转移性支付、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等,稳步提升居民消费倾向和能力。要加强市场监管,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同时,要实施好更加科学精准的疫情防控措施,为居民消费创造条件”,严鹏程表示。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0年上半年不少人就业受到影响,疫情的突然来袭也影响了公众的风险认知和偏好,大家都加大了储蓄力度,居民消费意愿、消费率比较低。随着就业形势趋稳,居民收入相对有保障,未来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都在稳步回升。
据严鹏程介绍,2021年更具体的促消费举措还包括,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号牌指标投放;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支持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推动家电消费更新升级;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进一步培育零售新业态、“互联网+医疗健康”、数字文旅、在线教育、智能体育等新型消费;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提振农村消费等。
增强投资增长后劲,也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方面。2020年为了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我国加大了基建投资力度,包括推出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用于地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投资增速逐月回升,月度投资增速从4月份开始连续9个月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投资增长2.9%。其中,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基建投资增长了18.7%,电子计算机、医药等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长7%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袁达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2021年要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扩大有效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推动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强枢纽机场和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实施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快推进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补短板方面,加快补齐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科研设施、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
(作者:周潇枭 编辑:周上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