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主力研究 - 正文

鼠年节后开市首周 41家公募自购基金近26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方丽 2020-02-10 01:0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鼠年节后开市首周 41家公募自购基金近26亿元)

春节后开市首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酵,基金公司集体“出手”大额自购,用真金白金展现出对后市的信心。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41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合计金额近26亿元。预计后续还有基金公司加入这一行列,金额还将增长。

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疫情事发突然,短期对经济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冲击,但基于中国经济中长期稳健向好的发展趋势未变,当前A股具有显著估值优势,投资性价比高。

公募上周自购近26亿元

2月3日,兴全基金率先宣布,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6000万元。随后,天弘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华安基金、东证资管等大批公司也宣布自购。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目前已有41家基金公司宣布以固有资金及员工资金认/申购旗下公募产品,合计金额达到25.72亿元。其中,自购金额超过1亿元的有7家,分别为天弘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华安基金、东证资管和中银基金。

这是国内基金业历史上第二次出现集体自购,上一次出现在2015年“股灾”之际,尤其是在2005年7月份之后,有接近40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累计金额超过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不少基金公司是公司高管、基金经理、员工家属等参与自购行列。如景顺长城基金以不低于7000万元申购自家偏股型基金,其中,公司固有资金申购3500万元,其余3500万元是员工及家属申购;中融基金也是固有资金3000万购入旗下偏股型基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督察长自愿跟投合计300万元;鹏华基金宣布,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也将积极购买,同时,在内部倡导所有员工积极购买公司旗下基金并长期持有。

基金公司宣布自购的产品绝大多数为权益类基金,显示出对后市看好,其中多数公司布局旗下绩优老基金,少数公司也布局正在发行的新基金。

数据显示,基金公司自购最早始于2005年,当年共有14家基金公司参与,涉及自购金额约为4.7亿元,此后随着基金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产品类型更为丰富,自购次数与金额持续提升,并于2015年攀升至20亿元以上的级别。2015年至2019年,各年度基金公司自购金额分别为21.46亿元、29.82亿元、23.27亿元、32.58亿元、28.57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后续可能还将有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有可能自购金额会打破此前纪录。

公募积极看好后市

动用固有资金自购直接影响基金公司的实际盈利,大手笔的自购背后显示出这些基金公司对后市的信心。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疫情这一外生冲击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多是暂时性的,并不构成中长期A股市场投资决策的主要变量。“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基于此,公司做出自购的决定。”

“此次疫情对于证券市场是短期的一次性冲击,市场中长期走势依然是由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环境来决定,并且市场的风格和结构特征也不会受到疫情的显著冲击。从历史经验看,类似这样的冲击往往都会带来比较明显的投资机遇。”光大保德信基金表示。

华宝基金表示,此次疫情事发突然,短期对经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冲击,但基于中国经济中长期稳健向好的发展趋势未变,基于逆周期政策的持续发力,基于医疗科技的攻坚克难,国内资本市场中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依然坚挺。无论是历史纵向比较,还是跨资产、跨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当前A股市场都具有显著估值优势,投资性价比高。

中银基金认为,疫情发展虽然短期有不确定性,不过,在4月至5月前趋于平息是大概率事件,届时伴随着经济活动恢复,A股市场或将迎来明显的反弹机会。疫情会对经济构成短期冲击,不会改变其中长期发展趋势。随着疫情出现拐点直至最终平息,市场的风险偏好将逐步修复。一旦疫情平息,前期压制的需求将会有补偿性释放,经济将回归中长期基本面。预计经过本轮调整后,A股在全球市场中的性价比依然突出,待疫情过去,外资加大力度配置A股的大趋势即会恢复。

建信基金表示,市场长期走势取决于流动性环境和全年的政治经济政策方向,目前上述系统变量并未发生变化,并且市场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一是看好半导体电子、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等科技和先进制造类标的;二是重点关注业绩稳定、估值经过一定程度调整后的医药板块标的,以及必需消费品中的优质标的;三是关注科创板首批解禁叠加市场情绪冲击带来的下跌中的机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