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7新三板市场展望:春天真的来了?机会在哪里?)
读懂新三板报道 3月22日,在读懂新三板、中信建投证券和东北证券联合举办的2017中国新三板做市商大会(MMCC)上,天风证券中小企业的服务中心总经理张玉玺、中信证券新三板业务部联席负责人王洋、中信建投证券公司金融部董事总经理戴春荣和东方略董事长仇思念,四位嘉宾参与了第一场圆桌论坛的讨论,展望2017年新三板市场。论坛由中信建投公司金融部总监段飞飞主持。
以下是论坛的讨论:
段飞飞:让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够转板,不能转板在新三板绽放,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道风景。这个定位出来,大家市场讨论非常激烈,这也是今天讨论第一个主题,我想请各位讨论第一点,这两个功能大家怎么看?首先请王总。
王洋:首先感谢读懂新三板给我这个机会,也感谢段总。我说定位首先可以从官方梳理一下。我想提两个重要文件。第一个2013年底国务院的决定,这个是关于新三板的大的决定,是国务院的文件。这里提到的新三板的定位是服务型、创新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这样一个服务的金融市场平台。第二个是2015年度关于证监会对新三板的独立意见,新三板是有独立市场的地位,不是发行市场的过渡。结合这两个官方文件来看,如何实现这两个要求?实际上就是刘主席提出的苗圃和土壤功能。苗圃,我认为只是强调孵化的作用,对于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孵化作用。现在新三板已经聚集1万多家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土壤,就是孵化之后的幼苗在那儿成长为参天大树。有两个方面,一个A股是土壤,第二个新三板也具备肥沃的土壤,在这个市场不用去A股也能成长为参天大树。这是两个功能,一个是孵化,一个是帮助企业,真正像纳斯达克一样帮助公司成长为伟大企业。
有很多人说新三板是中国的纳斯达克,我觉得也不尽然。我觉得新三板就是新三板,中国新三板必将成为中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市场,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孵化器,也是借助资本市场获得助推器。我认为中国新三板强调一个独立的地位。
主持人:刚才程总说呼吁了十年,给了最高层。我刚才提到前面三位嘉宾发言,可能提到苗圃、土壤环节。王总讲的更多是绽放。那么,戴总怎么理解苗圃和土壤的呢?
戴春荣:我理解苗圃功能和土壤功能。苗圃功能应该是重点强调了输送功能,就是培养出好苗子就要移走,移到哪儿去?能转板就可以转板,可以转到主板和创业板。一方面就是新三板给其他市场提供了很多好苗子,输送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给一批新三板公司提供一个能够能够快速成长的平台,这是苗圃功能。
土壤功能我非常同意刚才王总的观点,包括前面卢总和程总都提到一个独立市场的定位确定。这次两会也非常确定的首提新三板,而且把新三板和创业板并列。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新三板独立市场功能的一个确立。土壤功能恰恰体现了独立市场的地位。只要土壤好了,养分充足,制度完善,不但可以培育成幼苗,也可以养成参天大树。我同意卢总的观点,就是着眼未来,立足于新三板市场的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土壤功能更重要。
另外,新三板市场有别于主板、创业板市场,它非常独特。从1万多家参与企业来说,新三板很好地体现了多样性、包容性、创新性和成长性。实际上,我相信有了好的土壤,好的种子,未来一定会有企业成长成参天大树。
主持人:刚才戴总提到新三板的三个定位,苗圃、土壤和独立市场。如果土壤合适的话,确实有可能像刚才戴春荣总讲的,成长为参天大树。今天东方略董事长仇思念总表达一下你的观点。
仇思念:我是新三板企业的代表。刚才听了前面两位嘉宾的讲话和解读很佩服,但是我们企业的考虑问题可能没有这么宏观,我们考虑更加具体一点。
刚才大家讲苗圃功能还是土壤功能也好,至少从我作为企业代表角度考虑,我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区别。对于我们来说,大部分的新三板都是中小微企业,土壤功能还是苗圃功能,主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养分。这一点我认为新三板做到了,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
我们企业是一家创新型企业,但是我们还没有进入创新层。但是在去年完成了第一轮融资,土壤功能是提供养分。对于企业来说主要养分是什么?我认为主要的养分之一是资金。如果我们中小微企业能够在新三板不断通过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获得融资,那么对我们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实际不太在乎这两个说法的区别,在意的是,到底在新三板市场我们企业能够获得什么,能够给人带来什么。
主持人:作为券商,希望把新三板市场作为一个独立市场发展发扬光大。对于企业,不管黑猫白猫只要做大就是好猫。下面有清天风证券的张总。
张玉玺:关于前面的话题基本观点我是同意的。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刘副主席这段讲话实际强调了对新三板市场发展高度的包容和足够的智慧。什么原因?
第一个层面,新三板发展了十年,一直没有清晰的、官方的信息,新三板发展十年是笼统的。纵观十年发展,我觉得更类似于土壤一样。现在来看还是蛮清晰,融了多少钱或者转到中小板去。最近这半年可能苗圃功能体现更强烈一点,IPO一加速,包括刘主席的讲话,现在三四百家新三板企业要不纷纷发布公告,要么停牌,要不摘牌。现在新三板是多样化、包容的,我更倾向于这个市场未来是多样的定位功能,当然土壤、苗圃功能要坚持。当然有花园功能,让更多的企业在这里绽放,还有果园功能,要在这里成长成熟,最后有更多的收获。
我还是有这样的想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总。我不知道我概括对不对?我说土壤和苗圃。我们这么多年是苗圃,如果土壤不够厚,就是生长不起来,如果土壤做得足够深,足够肥沃,这里必然孕育出来参天大树。我们不知道土壤好与坏,但是知道如果新三板市场得到有序的栽培,得到充足的养分,得到支持。王洋总的建议非常好,新三板市场一定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三板市场,不完全是纳斯达克,不一定是台湾的,完全有服务中国宗旨的特色市场。
我看主席这段话的时候,细细分析发现很有意思。我刚才讲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进一步优化分层制度。这是主席讲第一句话,所有人都目标放在第二句话。前段时间网上传闻非常多,结合精选层和苗圃功能,这个市场有一种乍暖还寒的感觉。针对这一点也想请教专家们。
请张总开始,对于精选层和苗圃有什么观点?
张玉玺:如果出来肯定有这样一个支持,肯定有一个是要推出来,我认为都是可以期待的。为什么?现在新三板上万家企业都是多样化的,其实企业的形态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肯定是一个层次,两个层次肯定不能够有效满足和适应的,未来的方向肯定要去分层。至于分几层,这里面有更高的智慧去进行设计。
至于现在大家讲精选层,可能没有正式的官方回复。但是市场上无非大家对精选层有更高的财务标准,以及交易流动性的要求,采取更加的活跃交易方式,更加高效和便捷的融资安排,这是一体化的,我认为应该都顺利推出来,无非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我对这个话题比较乐观的。
主持人:精选层,如果把三板土壤做得更深厚变成多层,如果一层不叫深厚的土壤,养不出参天大树。过去分创新层,创新层分出来的时候,这里本来有一个重要嘉宾,本来请重要嘉宾交流一下。但是他给我了一个观点,过去期待创新层出来,但是真的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创新。而这个标的没有感受到特别的养分,也没有在创新层有什么独特的优势支持。这个点分开讨论,如果除去过程来看,这个节点上创新层到了什么阶段,对于东方略来说,您觉得这个安排有意义吗?或者有这个需要吗?
仇思念:现在分层制度有必要,没有必要又多分出好几层,为什么呢?刚才您讲了,现在有了创新层,有很多的企业以A股要求,觉得很多创新层的政策没有出来,还不够完善。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没有进一步去分化,我不知道分化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当然现在很多新三板公司关心转板、流动性等等。我觉得可以把很多制度推动起来,把流动性做好,相关政策也看齐。如果这样,没有必要非要转板,真的转板对我们企业是很折腾的事情。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主持人:目前创新层是分了层,并还没有批给相应的分层制度。如果说在三板市场是资本市场一个基础部分或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在三板里面再进行分层,可能解决什么问题?流动性不好?很多企业觉得投资者应该增加,企业都1万家,每个企业所承担的股东人数非常少,所以流动性不足,这应该是一个客观情况。我猜是不是可能形成新三板多层的结构,这样能让企业在新三板市场绽放的可能性变大。因为分层有很多的可能,比如神州优车我觉得特别好,特别大的一个公司。但是,新三板没有相匹配的土壤,相匹配的机制。这个问题留给戴春荣。
戴春荣:说到精选层,因为我是分析师出身。首先干一件事我会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是不是要分精选层,我觉得还是要分析一下它有可能实现什么目的。现在大家都关心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第一点,证券市场三大基本功能:融资、定价、配置功能。流动性不足,这些功能就会受到一定制约,尤其是定价和配置功能。刚才说得非常好,做市商解决了流动性问题,推动了公司的合理定价,但目前流动性确实还是受到一定的制约。
第二点,目前三板市场上存在一多一少的问题。现在有300家新三板要去IPO上市,之前在1000家企业的时候,转板问题不突出,现在到了10000多家,矛盾就凸显了。怎么解决?我觉得如果推出精选层,能起到缓解作用。但是还需要有配套政策,包括竞价交易等等。
1万多家公司的大池子要解决流动性确实非常困难。也不可能让每家企业都有很好的流动性,这不太现实。人为再弄出一个小池子或者几百家企业,是不是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现在创新层有将近1000家公司,如果配套政策的推出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也可以。
主持人:我看到一个报道写活跃合格投资者有6万多不到7万。按6万多的活跃投资者算,平均每个公司就6个。如果交易数量足够多,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还是有希望解决的。今天来这么多投资者,说明这个市场还是非常有希望的。流动性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也在期待系统性改革,过去听过大家不同的意见,有的说门槛太高,有的说投资者数量太少,有的说目前交易没有完全匹配。王总您怎么看?
王洋:我不知道再分层是不是叫精选层,分层应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为了解决三板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有多种手段。再分层只是其中一个手段,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手段。比如实现差异化的安排,完善一些基础功能,引入不同类型的投资人,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我觉得需要多种手段来共同解决新三板面临的问题。
刚才提到新三板兼具苗圃和土壤功能,能够转板就转板,不愿意转板的企业就在三板绽放。新三板应该为不愿意转板的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资本市场服务。我认为三板在分层中应该起到土壤作用。
新三板再分层是解决目前三板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一把钥匙,通过共同完善机制,通过再分层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公开发行的问题,解决投资人的问题,还有交易机制的问题。实际上再分层能够作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三板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更好为服务对象,为服务型、创业型高科技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关于分层标准,我理解三板是独特的市场,是更加多元化的包容市场,能够容纳更多的优秀企业,成长性更强,也更规范。
主持人:听完王洋总的观点豁然开朗。比如有效挖掘公司、有效定价其实需要一些系统化的方案。如果真的能够分成精选层也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系列问题。
王洋:在我们报告里面也提了,我们的报告是一个建议,关注的是如何服务中国中小企业,助力供给侧改革。
主持人:在过去四个月中三板回暖是非常明显的,迹象有几种。第一,优秀标的明显行情上来了;第二,1万家以后挂牌速度好象也没有减,马上1.1万家;第三,监管机构在新三板上的言论,除了主席讲的,基本没有声音了。往往大的改革之前监管都是安静的。几位专家能否提一下对于2017年市场的期望和想法。张总先开始。
张玉玺:总体来讲我们对2017年新三板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保持足够的乐观。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在目前状况下一系列能够改善融资效率,以及提升流行性的安排,以及包括优化、挂牌推荐的制度安排,我想监管部门会陆续推出;第二,一批优秀企业会得到这个市场正确的认可,包括资金关注,定价能力等;第三,新三板企业,特别是创新的企业在业绩上能给大家交出比较亮的答卷,这才是我们最终成绩所在。
仇思念:希望监管机构对我们企业关注的政策、制度可以逐渐完善。我们新三板大部分的公司都是创新型的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管理层激励非常关键。在行权的时候,如果董事会不同意,现在通过的方案实际上没有法律保护力。这个对管理团队来说是不公平的。还有终身督导的作用。企业重大资产重组、储存,顾问其实不一定选择督导券商,这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这其实是企业的一种需求。我想问一下,戴总对今年的新三板市场怎么看?
戴春荣:我对今年新三板市场还是抱有信心的。今年年初,也就是1月中旬,我曾经在我们公司内部会提出一个观点。新三板市场从2015年4月开始下跌以来,从2500点下跌到今年年初的1100点。我当时就提出市场已经有一些早春的迹象,主要是有两点:第一,大批A股上市公司大量并购,并且是溢价并购。第二,现在已经有一批企业不跌了。当然到3月下旬这个迹象更加明显。今天我也非常赞成卢总的观点,春天已经来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认为今年市场有明显的投资机会,也是主要两方面:一方面IPO投资机会,大家都已经看得非常清楚。另一方面特别看中的高成长。刚才也说了,新三板有一批成长公司是好的,高成长其实也是代表了三板和未来。无论是在任何市场、任何时代,高成长一定是市场主旋律。现在我们确实能找到一批高成长、低估值的优势标准。这个实际在创业板不太好找,但是三板由于流动性不足的原因,确实还能找到这样的标的。
我觉得真的是三板的春天来了,而且今年有明确的投资机会。今年我们有可能分享制度红利加市场红利。
主持人:制度红利加市场红利,这是今年对机会最好的理解。
王洋:市场涨跌不能预测,我觉得新三板公司的投资价值已经凸现,市场已经跌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未来的市场走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企业自身质量,自身能不能交出对投资人满意的答卷,这是一个关键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整个市场环境变化。包括IPO的提速,三板制度红利持续有序的释放,这都将影响市场的走势。
我衷心希望在我们三板的这些公司,这些花朵们能够在三板灿烂绽放,在今年市场能够越来越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