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A股股票上市1年平均涨幅接近200%,而网上申购平均中签率已低于0.5%的时候,另一条“打新”的道路应运而生——“突击入股”拟IPO的新三板企业。
本报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
截至2016年3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股转系统的公告统计,已公告进入IPO辅导阶段或已向证监会报送IPO申请材料的有113家,其中仅2016年前3个月就高达65家,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此外,在进入辅导期的113家中,有4家已通过了证监局验收,其中的3家申请已被证监会受理,股票在股转系统暂停转让。
“从2015年11月重启IPO,新三板企业才大规模做IPO,现在它们大多处于辅导阶段,不过,最终排队IPO的企业可能只是一部分。” 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另类投资部副总经理江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证监会受理到上市,一般要2-3年。投资新三板上拟IPO的企业,最大的不确定性是IPO成功的可能性,以及IPO成功后A股二级市场估值的变化。”
投资期至少三年
对投资者来说,拟IPO的新三板企业诱惑很大。
目前,新三板做市(约34倍PE)估值远低于创业板(75倍PE)和中小板(53倍PE)。事实上,在新三板中不乏估值低于同行业A股上市公司,而利润高、成长性好的企业。
江涛认为“突击入股”拟IPO的新三板企业有三大投资机会:一方面,由于政策规定,IPO之后,国有做市商持有的股票很可能大部分甚至全部都需划转社保。因此,做市商有较为强烈的减持需求。而新三板流动性较差,减持价格可能会打折扣。
另一方面,目前大量去年发行的新三板基金剩余周期不足1年。此类基金对于所投企业启动IPO,不得不忍痛卖出。以折价方式受让这一部分股票是很好的吸筹方式。
此外,部分企业有意愿在提交IPO申请材料前进行一轮金额较大的股权融资。
那么,潜伏拟IPO的新三板企业,是否是一条比“打新”更好的捷径呢?
事实上,或是“道阻且长”。
启动IPO工作包括3步:当地证监局受理辅导备案材料,进入辅导阶段——向中国证监会报送材料并获得受理——上市成功。
全国股转系统公告显示,目前新三板有113家公告进入辅导期,有3家公司公告报送材料获得受理。
有熟悉该流程的人士告诉记者,考虑到目前A股市场有600多家企业排队等待IPO,走完IPO这三步流程,一般最快需要2-3年(包括中介参与制定方案需3个月,辅导期半年,反馈期半年,以及证监会核准等不能确定的时间)。
“在企业申报材料之前入股,投资者至少要等待一年半至两年,企业才能上市。”35金融创始人陈永飞告诉记者,“但从以往新三板转板的10多家企业的经历来看,很少这么顺利。有的企业多次递交申请,花费四五年才成功IPO。”
此外,IPO后,股票有一年锁定期,所以投资者至少需要等待三年,甚至更久才能获利退出。
陈永飞认为,由于投资新三板上拟IPO的企业,有时间成本与不确定性,因此唯有好企业才值得投资。“新三板市场需要做价值投资,短期内新三板的流动性不会高,所以要投有成长性的好企业。”陈永飞表示。
对此,江涛表示,“我们建议严格控制投资市盈率和净利润增速,收益将来自于两个方面:不同市场间估值水平(市盈率)的整体提升,以及排队期间和限售期间企业业绩提升。”
“建议首先看公司好不好,如公司所处行业、公司治理、是否规范运作等问题,其次再考虑估值。”江涛表示。
企业“进可攻、退可守”
“许多挂牌企业想离开新三板,因为目前新三板的流动性差,估值较低,并且许多金融工具不能使用,如大股东股票质押等。”陈永飞说。
“对企业来说,启动IPO没有损失。在创新层出来前,先在IPO上卡个位,如果创新层做得好,转回新三板。如果创新层不理想,转到A股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而企业放弃IPO的机会成本不大。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前,成本大约为200万-300万元,费用包括券商的保荐费、会计师和律师费。”
这也意味着,新三板企业卡位IPO,是一件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这也正是去年11月IPO恢复之后,新三板公司批量进入IPO辅导期的原因。
“我们早就有IPO的打算,2012年起IPO停了一年多,所以我们到了新三板。去年我们重启IPO,现在已进入辅导期尾声,肯定会向证监会报送材料。”一家去年已进入辅导期企业的董秘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要看新三板和主板的发展,包括交投活跃度等情况,再考虑选择到哪个市场。”( 编辑 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