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分层 不容有失 让灵魂跟上脚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常亮 2016-03-31 04:52:0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分层箭在弦上,新三板市场惊险一跃。

这一跃,将跃过海量市场与精品市场之间的鸿沟。

平稳落地,则“中国纳斯达克”前景可期;变形走样,则两网法人股市场沉舟在畔。

这也许可以说明,为何虽然分层制度正式实施时间早已确定在5月初,但分层实施细则截至目前却迟迟未能面世。

笔者认为,监管层仍在最后时刻权衡风险。

“既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又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这一权衡的核心表述。

此中权衡所带来的种种铺垫,从2015年年末起开始初露峥嵘:处罚信披违规、处罚做市商违规交易、暂停类金融企业挂牌、启动大股东占款问题自查、高压打击垫资开户等等。

凡此种种,令市场顿生疑虑,而对于顶层设计的中国新三板市场,需知这是不可回避的“成长的烦恼”。

2015年是新三板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挂牌三板企业总数从2014年年底的1572家增长到2015年年底的5129家,流通股本从236.88亿股增加到1023.63亿股,投资者账户数量从48675户增加到221039户。

年内几乎所有指标都在以翻一番、翻两番的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在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切实维护好市场“三公”原则,形成与沪深A股市场完全不同的投资者结构与投资文化,真正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个法制化、市场化的健康市场。

笔者认为,新三板市场在2015年的主攻目标,是通过快速扩容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这一目标已经圆满达成;2016年,如何在站稳脚跟以后“让灵魂跟上脚步”,是无法回避的当头要务。

为此,股转系统正在利用政策杠杆撬动中介机构,通过市场化方式调节新三板市场的各项门槛,发挥市场自发的“新陈代谢”功能。春节前发布并在4月1日正式施行的《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负面行为清单》即是这一策略的开始。

尽最大可能利用市场化机制净化市场环境,同时令市场知晓监管层已经储备大批创新政策,笔者认为这是相当稳健的预期管理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及新三板公司,因分层而提升的监管压力将与日俱增,市场各方的利益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发生巨变,个中矛盾可能在“青黄不接”的薄弱环节爆发。

笔者注意到的薄弱环节有三:

第一,2014年至2015年期间流入新三板的短线资金,今年以来开始面临退出压力,而公募基金等长线资金入场仍有待时日。这会否造成二级市场定价功能结构性削弱,并影响市场融资功能,造成优质企业流失?有待观察。

第二,主办券商持续督导能力亟待提升,股转系统监管力量亟待补充。这会否在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造成权利义务不对等、成本收益不对等,并进一步影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待观察。

第三,基于二级市场交易营利的沪深A股投研服务商业模式,在交投相对清淡的新三板市场仍然水土不服。这会否造成企业价值长期难以得到发掘,并系统性降低市场绩效?有待观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市场分层制度便是这个“一”,后续种种制度衍变,将在分层基础上舒枝展叶。在监管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反复权衡博弈中,新三板已经踏入并走在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上,“资本市场试验田”的称号已然实至名归。

让我们祝福新三板:惊险一跃,稳稳落地。(编辑 李新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