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通胀压力上升 越南金融市场警报响起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黄继汇 2008-06-12 08:1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越南金融市场警报响起 不会成为1997年金融风暴翻版 对中国影响有限
  越南经济体系的风险正在逐渐暴露,5月份通胀率飙升至25.2%,创13年新高。与此同时,几个月来,越南盾告急,股市急速下跌。对此,专家认为越南目前的动荡不会触发类似1997年金融风暴的危机,也不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通胀压力上升
  越南5月份通胀率加速上升到25.2%,是1992年以来最快水平。1-5月,越南贸易赤字达到144亿美元。尽管过去几年资金持续流入使越南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但仍低于越南的外债总额。据世界银行测算,越南今年的外债规模将达到240亿美元,占GDP的30.2%。
  许多经济学家表示,越南在应对通胀上升方面行动过于迟缓。去年燃料价格上涨就令通胀初现端倪,而洪水和虫害导致今年粮食价格走高,进一步加剧了通胀压力。越南经济自2000年以来保持了7.5%的平均年增长率,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物价的上涨。
  居住成本的迅速上升加剧了劳动者的不安。许多工厂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以实现收支相抵。对此,汇丰经济学家普拉克里提·索法表示:“似乎已经开始的工资、价格螺旋上升,可能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
  越南的外国商界人士警告,通胀的迅速抬头、劳动力不稳定局面加剧和房地产泡沫,可能会侵蚀越南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越南美国商会主席迈克尔·皮斯日前表示,“越南之所以能够成功吸引外国投资,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及政治稳定的预期,”他认为,越南政府目前需要采取“紧急而果断的行动”,以遏制投机性房地产泡沫。联合国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平卡斯表示,如果越南政府想控制通胀率,还需要控制支出和大型国企的借贷。
  越南央行此前曾表示,已经制定了一整套政策应对通货膨胀问题,包括继续加息、降低经常项目赤字、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等。
  对此,国际投行瑞信认为,持续过热是越南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其经济走向和政策取向都不能令人放心。高盛报告则指出,假如越南政策制定者不把越南盾加速贬值考虑进去的话,未来将面临更多麻烦。
  对中国影响有限
  汇丰银行工商业务环球联席主管梁高美懿日前指出,对于越南通胀问题恶化,现阶段尚未见到东南亚会因此出现类似泰国1997至199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的可能。1997年金融危机过后,很多公司的借贷及杠杆投资减少,因此越南目前的动荡不会成为1997年金融风暴的翻版,但目前的通胀是一个隐忧。
  高盛也发布报告表示,鉴于越南目前对于汇率的控制,越南盾面临严重货币冲击的可能性依然有限。鉴于中国拥有雄厚的财力和强大的国际收支能力,越南经济动荡对中国经济的传染效应较为有限。而越南的经历再次凸显了币值被低估时间过长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巨大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也表示,越南近期金融市场动荡虽然可能会对我国出口造成一定压力,但不会引起人民币大幅贬值和资本大幅外逃,也不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无论在经济基本面还是政策基本面上,我国都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过热、投资过高、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现状存在很大不同。”张斌指出,中国外汇供给持续大于需求,投资虽然在去年有一定程度的过热,但今年已经开始调整。“此外,我国的资本项目并没有完全放开,监管部门有能力控制资本流动。”

中金报告认为越南金融动荡 触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可能性较低
  针对陷入剧烈动荡的越南金融市场,中金公司昨日发布的报告指出,越南货币危机一触即发,但触发新兴市场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低。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同的是,当前亚洲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普遍较高,外债水平较低,银行系统较为稳健。亚洲各国间的单边和多边互换协议也增强了整个区域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越南经济未全面崩溃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一个经济体的外部失衡必须通过实际汇率贬值来纠正。近月,越南通胀率大幅飙升,这意味着越南盾名义汇率将会大幅贬值。
  此外,中金公司认为越南的通胀已达失控程度。哈继铭表示,高通胀特别是输入型通胀会导致企业盈利倒退,消费者也会因为食品及能源价格上升而降低购买力,致使整体消费下降。“这意味着过去的强劲经济增长将很难持续,从而减弱越南资产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不过,哈继铭也表示,越南经济还未到全面崩溃的地步。“我们相信越南政府会进一步加强从紧货币政策,以加息等手段稳定金融市场,冷却过热的经济。在当前通胀高企的情况下,越南政府不会允许越南盾大幅贬值,只会让其有序地下跌。一旦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其他外汇储备较大的国家有能力伸出援助之手。”
  但他同时认为,越南经济今年的增长将大幅减慢,难以达到此前政府预期的7%。同时,市场风险增加也将影响越南未来的直接投资。
  触发大规模危机可能性不大
  目前亚洲货币币值普遍下滑,这使得一些央行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抑制本币跌势。
  不过哈继铭指出,越南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触发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低。因为目前其他亚洲经济体基本面依然稳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或地区坐拥丰厚的经常账户盈余与外汇储备,可减低资本外流的影响。而许多企业经历1997年金融危机后已大幅削减债务,银行体系也已变得更为强健。此外,亚洲区内一些央行已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假如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受到冲击,它们可通过回购协议向区内其他央行借入资金以捍卫货币稳定。
  哈继铭同时也指出,在其他新兴亚洲经济体中,印度、印尼和菲律宾的情况与越南相似,令人担心。而中国是亚洲区内基本面最为稳健的新兴经济体。不过,一旦周边新兴市场因“扛不住”通胀而出现经济动荡,中国经济也难独善其身。

越南经济动荡不是个案 ——专访经济学家谢国忠
  严重通胀、股市腰斩、汇率急跌,数月前还被国际投资者和机构“追捧”的越南经济,转瞬之间陷入动荡之中。本报记者昨日就此专访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他认为,目前越南出现的经济金融动荡,根源于越南当局在外资涌入的情况下让货币增长无限制扩大,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亦有出现,并可能导致新的危机。
  他亦指出,越南经济金融动荡对于中国股市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印度也出现类似危机,则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看法会随之改变。
  信贷扩张埋下祸根
  记者:近来越南经济金融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谢国忠:当很多人都在追捧越南经济,向越南投入资金的时候,越南当局没有自我控制,让货币增长无限扩大,之后引起了股市和房地产的巨大泡沫,最终泡沫崩溃。热钱进来就变成信贷,越南去年信贷增长了50%,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在信贷一年增长50%之后而不出现危机。
  记者:如何控制目前的动荡局面?
  谢国忠:应该采取紧缩政策。紧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货币政策紧缩,一个是投资政策的紧缩。在加息方面,在目前通胀变化很大的情况下,恐怕仅仅加息已来不及。因此建议越南采取中国过去使用的通胀补贴措施。
  印度经济骑虎难下
  记者:越南目前面临的情况,是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谢国忠:有,印度的情况就很类似。波罗的海的一些国家,通胀也很高,并有约10%的经常项目逆差,情况也有些相似。
  记者:印度出现越南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有多大?
  谢国忠:印度的信贷增长维持在30%左右已经好几年了,这一问题也很严重。印度现在通胀已接近10%,而该国实施能源补贴政策,一年高达500多亿美金,一旦财政无法支撑而放开油价,通胀将会大幅度上升,那时政府就必须采取紧缩措施,经济增长预期也会大幅下降,这会导致热钱回流,货币贬值,通胀压力更大,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现在,印度已经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
  记者:骑虎难下也始终要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下”会比较合适,会带来哪些影响?
  谢国忠:如果采取主动措施,应赶快逐步放开油价,可每三个月涨20—30%,通过一段时间实现与市场价格接近。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印度的经济规模相对较小,是中国的三分之一,但中国和印度总被国际投资者连在一起看待,如果印度出现危机,国际金融市场会有比较大的调整,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看法肯定也会随之变化。
  对中国股市影响较小
  记者:越南经济动荡会对亚洲或全球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谢国忠:估计主要会对越南周边的一些经济体造成影响,像老挝、柬埔寨等。对中国西南地区短期内也会有一定影响,比如与广西地区在贸易上的影响,但对中国的总体经济来说影响不会太大。
  记者:越南金融动荡对中国股市是否会有大的影响?有观点认为,此前流入越南的热钱有可能专攻中国市场,如何看待这种可能性?
  谢国忠:我认为越南金融动荡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主要是短期的影响。至于热钱的流向,转攻A股不太可能,因为渠道有限,只能通过QFII进入。香港市场方面,最近看到有资金流入香港市场,有的基金一周有一两千万美元的流入,在目前的市况下,资金进入还是比较少见的。
  记者:从越南情况看中国经济,有哪些启示?
  谢国忠:越南的问题反映了治理通胀至关重要。如果不有效治理通胀,最终会导致经济出现危机。建议内地要加大加息力度。(李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