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06中报解读:寻找业绩内生性增长"助推器"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刘雯亮 2006-09-05 10:34: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记者 刘雯亮
  翻开2006年上市公司中期业绩,两个惊人的数据跳入眼帘———111242.05%、11954.05%:前者是GST环球2006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后者则是G深振业2006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这些爆发性成长数据,透露出今年公司中期业绩的何种信号?投资者又该如何甄别公司成长性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关注内生性业绩增长
  其实,关于成长性的探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判断成长性的主流观点,一直与公司持续高速发展的盈利能力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2006年中期,1379家上市公司(含B股)中82.6%实现盈利,59.32%的上市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比实现增长。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54%,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2元,同比下降2.22%。
  如果分行业看,从加权平均每股收益指标分析,有色金属、采掘业排名居前。电子元器件、信息设备业出现行业平均亏损,而行业同比增幅超过50%的分别是有色金属、食品饮料和信息服务行业;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分析,有色金属行业再拔头筹,同比增长50%以上的分别是有色金属、信息服务、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行业。
  “总体来看,2006年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增长超越市场预期”,湘财证券资深市场策略分析师张结表示,“这体现出上市公司业绩内生增长动力明显。”
  申银万国研究所分析师陈李也认为,2006年上市公司的中期业绩“令人惊奇”,业绩与盈利都远远超过预期。他指出,根据统计,上市公司中期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0.2%,说明内在盈利能力提升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同时,作为盈利驱动的公司内在增长率也创出5年来新高。也就是说,令人惊讶的中报业绩的背后,可能有某种力量推动,这就是股改效应。
  股改呈现加速器功能
  应该说,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破冰之旅接近完成,从根本上消除了长期制约股市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以及导致市场过去五年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随着全流通时代的来临,上市公司大股东将能够通过资本市场独特的定价机制分享股价上涨带来的溢价收益,并有动力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将净利润放大为证券市场更为可观的市值。
  “这意味着,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体制转变后,上市公司的‘体外循环’利润开始有动力向上市公司本身回流。”张结这样认为:“而在过去,出于行政计划或避税目的,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在建项目隐藏利润的行为比比皆是。”
  这样,本文开始时提到的两个充分体现公司成长性的数据也就不难理解了。G深振业2006年中期净利润17458.66万元,相比之下,2005年中期净利润144.84万元的可比基数的确少得可怜,这也导致高达11954.05%的同比增幅。根据公司董事会的说明,“2006年1至9月业绩较2005年1至9月业绩大幅增加,主要系公司开发的星海名城五期和振业城一期达到收入确认条件,大部分收入集中在2006年1至6月结转所致”。相比之下,GST环球2006年中期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1242.05%则是特例。公司由现大股东苏宁环球集团借壳吉林纸业而来,前身为造纸印刷类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与重组,公司变身为大股东房地产业务的主要载体。主营业务的根本性改变导致业绩大幅增长,不具备可比性,有行业研究员认为公司未来能否持续增长有待观察。
  甄别机遇与风险
  随着2006年中期业绩披露“收官”,在人民币升值、价值重估盛行的大背景下,如何甄别公司成长性带来的机遇与风险,成为投资者的又一课题。
  陈李认为,2006年中期业绩的公布,有色金属、信息服务、房地产等成长性较好的行业浮出水面。不过,据他观察,投资者的操作理念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投资者往往会低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正面资产效应,如2006年金融服务行业将创造全市场7%的净利润,总市值占比却只有5.2%;与此同时,投资者可能高估升值带来的盈利负面效应,如纺织服装、轻工制造、家用电器。他表示,事实上,代表这三个典型的外向型行业的成长性指标,即净利润增速和净资产收益率一直在稳步提高。有理由相信,在长达25年的出口充分竞争后,这些传统的优势出口行业中已经成长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它们可以抵御小幅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元器件和化工的毛利率改善情况。
  张结认为,如果综合考虑估值因素,在相关公司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双向回升的前提下,处于成长性周期的细分消费类行业,如家电、元器件、纺织服装的价值可能被低估,有望受到资金的垂青。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