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焦点透视 - 正文

发行融资热点大透视 8000亿打新资金微不足道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肖渔 2006-08-08 08:2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肖渔
  中国国航对其IPO发行方案进行调整,无疑会成为“新老划断”以来证券市场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再联系到日前G建投定向增发被发审会否决的消息,业内专家认为,这表明在新的市场机制和新的发行管理制度下,市场这只无形之手逐渐开始发挥作用。
  资金申购带来更多市场机遇
  强化市场约束机制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重启IPO之后,新股发行以资金申购取代了以往的市值配售方式。资金申购能够引进新的增量资金,事实上,通过参与新股申购,保险资金正大量流入股市;况且由于有锁定期的限制,大笔的增量资金也因此聚集于A股市场。
  此外,还应该看到的是,在全流通的背景下,采用资金申购也是市场的必然要求,而继续沿袭市值配售只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据测算,在股改前的市值配售阶段,平均中签率大约为万分之七点五,而最近一段时间资金申购的新股中签率则平均为千分之七,是前者的10倍,中小投资者获得一级市场投资机会更多,也更容易了。
  还有一组数据也能够验证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实行询价制度以来,中小板平均摊薄前的市盈率仅为15.9倍,市场机构在定价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充分,新股定价更为理性。
  8000亿打新资金该怎样看待?
  资金申购也带来了IPO重启之后一级市场的惊人活跃。有媒体测算,囤积在一级市场打新的资金约有8000亿元,进而许多人也开始担忧巨量资金囤积一级市场会造成二级市场失血。但是,在一些资深人士看来,这不足为惧。“因为与往昔相比,资本市场的大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一方面是流动性过剩时代的到来,使A股市场所面临的资金环境与往昔大不同,资金的逐利本性使大批资金对新股申购趋之若鹜;另一方面,金融体系的发达,也为资金在股市、债市等跨市场间的快速流转提供可能。实际上,相对于每年新增庞大的货币供应来讲,8千亿的打新资金实在微不足道。”某资深人士说。
  而此次国航发行方案的调整,更是让投资者看到,随着发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新股不败的神话将不复存在。今后很可能出现新股跌破发行价的情况,这会让更多的机构认识到一级市场的风险,新股恶炒之风也会逐渐得到修正。
  市场化发行对“一人一手”说不
  IPO重启之后,短短2个月来,已先后有10多家公司发行新股。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客观地看,市场筹资额中的大部分份额其中都集中在中国银行、大秦铁路这两单上,二家公司合计筹资就达350亿,而其他的中小板块公司筹资额较小,对市场资金的吸附效应并不大。因此,更不应该“逢新就恐”。
  “对于上海市场大盘股的发行和深圳中小板公司的发行要分开来看,因为二者的表现和属性都不同。”权威人士这样指出。在发行大盘股的时进行战略配售的安排,就是为了让机构筹码得以锁定,稳定投资者预期。
  那么,能否在大盘股发行的时候借鉴香港市场的“一人一手”模式,以实现所谓的公平呢?对此,业内专家指出,这种方式在A股市场上也不具备可操作性。首先,“一人一手”并非海外市场的通行做法。据统计,之前只有香港市场有两个先例。其二,我国A股市场开户数多达7000多万,远远大于香港市场的规模。即便是每个账户只配售100股,要做到户户兼顾,至少也要有70亿股的发行规模才够,而此前中国银行的全部A股发行规模才65亿。因此“一人一手”在A股市场根本就“不够分”。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目前A股市场开户还没有完全做到实名制,“一人一手”就会让此前一度非常猖獗的“拖拉机账户”、“麻袋账户”死灰复燃,最终只会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第四,“一人一手”也会让股票持仓过于分散,进而增加股价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目前的市场条件、特别是在监管部门正在清理“拖拉机账户”、落实账户“实名制”的过程中,引进“一人一手”显然不合时宜。
  定向增发将日趋理性
  市场融资功能恢复之后,一度密集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公告也让投资者慌了神。而日前G建投定向发行申请遭拒的消息则让投资者看到,市价发行、市场约束的原则已经对定向发行的汹涌之势发挥效应,有理由相信,今后定向增发将更加趋于理性。
  据了解,监管层在审核定向增发公司申请时,一直本着有利于提高公司质量、发行后不得摊薄每股收益的原则严格把关。因此,尽管迄今已有百余家公司提出定向增发预案、意向融资规模逾1000亿,但最终只有部分公司能够闯关。“能有一半发出来就不错”,资深人士这样估计,“谁公告、谁发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权威人士指出,一项政策的好坏与否,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来检验。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的好处不言而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定向增发助推上市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作用会逐渐显现。
  而从更宏观的层面看,恢复市场融资功能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之举。一面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的严重失调,另一面又是金融市场大量的流动性需要寻找出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资本市场、适当发行股票、夯实企业资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