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截至昨日(3月21日),已披露年报的405家上市公司中有203家存在担保情况,合计担保总额达到376.06亿元,较这203家公司2004年底309.17亿元的担保总额增长超过两成。同时,有17家上市公司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超过50%。虽然多数公司已经不存在违规担保,但过度担保的现象仍然存在。
担保总额逐年上升
管理层自去年以来推出了大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举措,相关上市公司在"解保清欠"上所面对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从已披露年报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违规担保虽然越来越少,但上市公司的担保总额仍然呈现逐年增长之势。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有203家上市公司存在担保情况,占已公布年报公司总数的50.12%,担保总额约376.06亿元,这一数字较这些公司2004年底约309.17亿元、2003年底约224.14亿元的担保额显然是逐年递增。
少数公司过度担保
巨额担保风险主要集中在少数公司,担保金额最高的前20家公司累计担保总额达到175.32亿元,占全部公司担保总额的46.62%。共有17家已披露年报公司的担保总额超过2005年末净资产的50%,其中*ST亚华、G中基、张家界等7家公司的担保总额已经达到净资产的100%以上,尤其是*ST亚华的担保总额超过6亿元,达到其净资产的16.22倍之巨。另外,*ST广夏、*ST长控、ST万鸿等净资产为负的公司也身负巨额担保。
值得欣喜的是,2005年年报中的违规担保显著减少,绝大多数已公布年报公司并未披露违规的担保行为。但与关联方的担保往来仍在上市公司担保中占有极大比重,WIND资讯统计显示,已披露年报公司在2005年关联担保余额合计超过300亿元。
担保风险仍需关注
不当担保一直是影响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痼疾之一,巨额担保风险一旦引爆将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重大损失。
从已披露年报的担保情况来看,这些存在巨额担保风险的公司主要还是集中于ST等绩差公司,同时由存在关联关系的上市公司之间互相担保形成的"担保圈"也比较突出,像卷入"鸿仪系担保圈"的*ST亚华和张家界2005年担保总额占净资产的比例分别高达1622%和230%。与往年类似,2005年年报披露期间"引爆"担保风险的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数,如明星电力今年1月公告称,由于将对外担保可能损失金额确认预计负债、对大股东资金占用和对外投资进行大额计提,预计公司2005年度将会出现较大亏损。
针对这些情况,专家表示,2005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效果来看,目前已披露年报公司中的违规担保现象的确越来越少,但投资者还是应留心违规担保"隐性化"的问题。(记者 张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