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瀚蓝环境:“四驾马车”合力深耕固废全产业链市场

来源:证券时报 2018-11-16 08:06:5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瀚蓝环境:“四驾马车”合力深耕固废全产业链市场)

在现代社会,几乎人人都认可修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公共设施的必要性,但谁也不愿意把这些设施建在自己家附近,这就是“邻避效应”。

“邻避效应”本是一个舶来词汇,但近年来,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媒 体的报道中。在它的背后,一方面“垃圾围城”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环保项目选址难、落地难、运营难,让企业颇感棘手。

然而,在瀚蓝环境(600323)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一个集中了垃圾焚烧发电、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等环保项目的园区,在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与周边社区实现了和谐相处。近日,证券时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行动”采访团来到产业园,寻找化解“邻避效应”的“瀚蓝模式”。

大学城旁的固废产业园

狮山大学城位于距离佛山市中心约30公里的南海区狮山镇,这里分布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软学院等多所高校。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一墙之隔的,就是占地面积460亩的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

如果不是进进出出的垃圾转运车,参观者可能不会意识到这里是一个固废产业园——园区中央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环保公园;分布在公园周边的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有着颇具科幻感的外观;园区内草木茂盛,与传统工业园有着明显差别。

如果进入生产区,则会有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全封闭的垃圾储存坑中堆放着即将焚烧处理的垃圾,巨大的垃圾吊车一次能抓起7吨-8吨垃圾投入焚烧炉中,墙上的监控可以看到炉膛中的实时燃烧画面。然而,即便站在巨坑旁边,也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

据瀚蓝环境工作人员介绍,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内有处理规模达4500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450吨/日的污泥处理项目,30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150吨/日的飞灰固化处理项目以及1000吨/日的渗滤液处理系统。

每天通过全封闭运输车从南海区各地转运来的数千吨固体废弃物,就在这里开始了变废为宝的过程。高水分低热值的垃圾将被完全燃烧,转化成热能用于发电;有害的烟气经过高温燃烧分解、活性炭吸附等环节后,被安全达标排放。

生活垃圾渗滤液进入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后,作为园区工业用水循环利用,而不再对外排放。垃圾焚烧后产生的飞灰,被固化处理后,安全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生活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泥,在利用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余热干化处理后,投入垃圾焚烧炉与垃圾混合燃烧。

整个产业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固废处理产业链,各处理环节通过资源共享,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然而,在十多年前,这里仅有一个日处理规模仅400吨的垃圾处理厂,由于污染问题,与周边居民有着尖锐的矛盾。

“四驾马车”拉动增长

瀚蓝环境的前身是2000年12月上市的南海发展,公司最初是一家以自来水供应为主营业务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直到2004年才开始涉足污水处理业务。

2005年,瀚蓝环境接手了当地一个日处理量仅400吨的垃圾处理厂,这是瀚蓝环境涉足固废处理业务的起点,也是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的起点。

“当我们进入固废领域的时候,实际上压力是很大的,反对的声音比较多。”瀚蓝环境总裁金铎告诉记者,当时公司接手的是一个差不多濒临倒闭的“烂摊子”,而且瀚蓝环境此前从未有过固废处理经验,因此从供水行业跨界进入固废处理业务时没有人看好。“公司几乎是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做固废业务。”

固废产业园模式,从瀚蓝环境进入固废处理行业起就开始构想,但直到2009年才开始付诸实施。到2015年,瀚蓝环境先后投入超过20亿元资金,在园区内建垃圾转运、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项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固废处理环保产业链。

在瀚蓝环境的发展历史上,201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通过收购创冠中国100%的股权,瀚蓝环境固废业务实现了从区域性向全国性的跨越。目前瀚蓝环境的固废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全国9个省市的27个城市,公司是固废处理领域少有的拥有全产业链的企业,处理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另外,从2011年开始,瀚蓝环境陆续斥资收购了佛山市南海燃气发展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发展燃气供应业务。如今的瀚蓝环境已经从最初的供水企业,发展成一家集供水、燃气供应、污水处理、固废处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服务企业。

多元化战略给瀚蓝环境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十多年来,瀚蓝环境的业绩保持稳步增长,尤其是2014年之后,瀚蓝环境的收入和利润规模都迈上了新台阶。其中固废处理、燃气业务对公司收入增长拉动巨大。

瀚蓝环境历年年报显示,2013年以前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一直是供水业务,而近几年,随着固废处理与燃气业务收入的增长,供水业务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开始逐渐下降。

2017年瀚蓝环境实现营业收入42.02亿元,其中固废处理业务收入14.28亿元,燃气业务收入14.79亿元,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收入分别为11.08亿元、1.88亿元。

2018年上半年,瀚蓝环境营业收入22.89亿元,同比增长16.67%;扣非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6亿元,同比增长23.68%。其中固废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18.07%。

“我觉得这种业务组合的匹配很重要,能够让我们比较健康地发展。”金铎表示,在瀚蓝环境的定位中,供水和燃气作为优质的基础性资产,收益稳定,是公司的“现金奶牛”;而固废业务的广阔市场,可以为公司带来不错的增长空间。

瀚蓝模式化解邻避效应

固废处理产业园在节省土地资源、降低处理成本、便利监管等方面的特点突出,具有社会成本最小化的显著优势,这种处理模式被称为破解垃圾围城的“瀚蓝模式”。在瀚蓝环境年报中,“瀚蓝模式”与其完整的生态环境服务产业链一起,被列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经验也是通过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作为一家与生产生活区紧密相连的固废处理企业,在最初的运营中,瀚蓝环境并不是没有遇到阻力。

产业园工作人员回忆,瀚蓝环境刚刚来到产业园时,周边居民对公司并不信任,项目建设也存在“邻避效应”。瀚蓝环境就给周边社区居民发放了监督证,承诺让他们24小时进行监督。刚开始大家纷纷到园区进行监督,但过了不到一个月就没人来了。

在产业园落地后,针对周边大学比较多的特点,瀚蓝环境又与大学共建环境学院,并成为学校的环保教学基地,共同开展与行业有关的研发和技术创新。最后,一墙之隔的大学院校主动提出将双方之间的围墙拆除,融为一体。

“我们的客户是政府,但我们的用户是生活在周边的对象,这个群体是不能忽视的,要保持良好的互动,才能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金铎表示,通过开放与互动,拉近了企业与公众的距离,瀚蓝环境成功实现了与周边社区的和谐相处。

目前,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是国内唯一已经建成并成功运营的具有完整固废处理产业链的园区。而瀚蓝环境正在将其产业园模式的建设和运营经验,输送到其他地区。

2016年9月,瀚蓝环境成功中标佛山市顺德顺控环投热电项目,成为重要股东,这是“瀚蓝模式”踏出的异地复制的第一步;2017年4月公司又成功中标了开平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一期阶段PPP项目,该项目将建设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中心、填埋场和配套工程等项目,实现了“瀚蓝模式”的再次复制。2018年,“瀚蓝模式”还走出了广东省,公司目前建设运营的湖北孝感固废项目,已经确定调整为产业园模式。

2016年10月,住建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统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不同类型垃圾处理,形成一体化项目群,降低选址难度和建设投入,实现垃圾在园区内的有效治理,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2017年10月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则指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是破解垃圾处置“邻避效应”的主要途径之一,要求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

据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如今许多地区已经认识到了产业园模式的好处,但由于前期项目规划等问题,推进较慢。不过,目前许多已经建有单体项目的区域,有向产业园发展的趋势,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园模式将会逐渐在其他区域落地。

信息化管理降本增效

今年以来,活性炭、生石灰等各类环保耗材价格上涨十分明显,此前三个月签一次的供货合同,今年变成了一个月一签,这给环保企业带来了压力。然而,由于环保行业的经营特性,企业并不能立马将成本上涨的压力转移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利用好产业园模式本身在降低处理成本上的显著优势外,信息化同样是瀚蓝环境实现降本增效的“法宝”。

“我们比较注重信息化,这对我们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很有作用。”据介绍,瀚蓝环境在信息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提升公司运营效率的同时,这些经验还可以固化和复制,为未来的并购、异地扩张提供管理上的支持。

在园区参观,可以深深感受到瀚蓝环境在信息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在位于园区内的垃圾压缩集中控制中心,通过远程中央集中控制系统,可以对各个中转站点及转运车辆的动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统一调度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区垃圾中转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在垃圾燃烧发电厂中央控制室巨大的监控屏上,各种运营参数不断跳动着。几名年轻的员工不断通过电脑调整垃圾投放量、送风量等参数,使得垃圾燃烧热值达到最大化,产生更多的电力。

在污水处理方面,瀚蓝环境采用了集中控制模式,21间污水处理厂只有一个集中控制中心。此前每一个污水处理厂都需要安排人员“四班三运转”,而现在集中控制中心的夜班已经实现无人值守,大大节约了用人成本。

信息化手段同样也运用到了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上。据介绍,目前瀚蓝环境的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为1350吨/日,其中,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的处理能力为300吨/日。每天瀚蓝环境旗下49辆回收车,会分成多路车队前往南海区2000多个回收点回收餐厨垃圾。

记者在瀚蓝环境看到,公司为每个餐厨垃圾回收桶定制了一张“身份证”,回收员用扫码机扫描回收桶上的二维码,记录回收点相应的回收量,这些数据都将被录入后台,并通过大数据处理,来调整优化回收路线。

“原来公司的行车路线是固定的,但每家餐厅的运行是不稳定的,就可能出现跑空车现象。”产业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瀚蓝环境运用的智能运输系统,会根据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的实时状况,调动车辆的行进路线,用最短的时间回收最多的餐厨垃圾。

金铎认为,信息化提高了运营效率,效益也就出来了。她要求公司所有的泵站做到无人值守,原本预计要达到500人的规模,最终定的指标只有257人。“业务可以继续扩大,但是绝对不能再增加人员了,要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智能调度来解决问题。”

延伸固废处理产业链

环保行业是典型的政策倒逼型行业,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让环保从业者看到了更大的机会。在最近一两年里,瀚蓝环境也明显感受到了环保政策给市场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超出了业内人士的预期。

据介绍,几年前行业内曾经有过预测,认为生活垃圾焚烧类项目可能在三五年后就会趋于饱和。瀚蓝环境在做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规划的时候,也认为4500吨的处理产能是足够的。但现实情况是,市场不仅没有很快饱和,反而在继续增长。

这与环保力度有一定关系,此前环保力度不大的时候,一些垃圾可能没有收集起来。如今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高峰期每天需要处理的垃圾量超过5000吨。瀚蓝环境旗下的不少项目也在想方设法挖潜增产,一些新项目的产能爬坡期也相应地缩短了。

除了生活垃圾的增量,其他固废细分领域也大有机会。比如在工业和危险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等细分领域,行业的产能缺口较大。目前,瀚蓝环境也在这些领域有计划地深入布局,进一步延伸固废处理产业链。

在政策层面,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下称“规划”)提出,要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覆盖到建制镇,减少原生垃圾填埋量,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防治和改造升级力度。

规划还提出,要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城市建成区应实现生活垃圾全收集,进一步扩大生活垃圾收集覆盖面,加大收集力度。继续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能力建设,城市基本建立餐厨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等。

不过,在市场“蛋糕”做大的同时,竞争也是残酷的。包括大型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在内,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正在涌入环保行业。就在记者到访当天上午,金铎还在与管理层开会讨论明年的经营策略。“要分析清楚机会在哪里。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会,就能为后面的发展打下基础。”她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