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交建: 多个“NO.1” 诠释跨越发展的历程)
中国交建,中国名片。
从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肯尼亚蒙内铁路、埃塞俄比亚AA高速公路,再到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牙买加南北高速公路……一个个顶尖工程项目,都是中国交建打造的力作;从南亚、东非再到东欧、加勒比……一个个海外地区,都留下了中国交建奋斗的足迹。
“中国交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到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可以说,中国交建在改革中诞生,在改革中发展,在改革中强大。”中国交建董事长刘起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交建自成立以来紧跟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步伐,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以“五商中交”战略为引领实现了各大主业的稳步健康发展,成为了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建设者。
响应国家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上市12年的中国交建在经营发展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创造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多个“NO.1”,成就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更以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从“共商共建共享”走向共赢的理念。
改革中前行
中国交建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年轻企业。称其历史悠久,即以中国交建旗下疏浚集团的前身——天津海河工程局计算(1897年3月设立),公司至今已有121年的发展历史。称其年轻,即以2006年10月8日经中交集团整体重组改制独 家发起设立计算,中国交建成立至今刚刚度过了12个春秋。
如刘起涛所言,因改 革而生的中国交建自设立以来便一直将深化改革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也正如此,公司成为央企改革发展的样板,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13连A”便是最好的证明。
重组合并、上市尝鲜。中国交建设立伊始就散发着“改革求变”的气息。2005年12月,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通知,中港集团与路桥集团以强强联合、新设合并方式组建了中交集团。在外界看来,两大集团全面重组合并,旨在通过再组合的方式,使资源配置、经营布局、业务结构等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强强联合只是序曲。为了进一步规范运作、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交集团在重组合并未满1年后又积极筹谋整体上市。在此背景下,作为中交集团业务运营和管理主体的中国交建于2006年10月8日设立,随后于当年12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实现海外资本市场整体上市的特大型国有基建企业。2012年,中国交建又通过吸收合并子公司方式成功登陆A股市场。
“重组改制、整体上市,这是中国交建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阶段。经过重组、上市,中国交建在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还优化了资本结构,搭建了国际化融资平台,扩大了海内外影响,提升了中交品牌的知名度。更为重要的是,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募资投入到业务发展中,极大地促进了生产能力的提高,提升了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刘起涛说。
不过,经营实力不断提高的中国交建并未放慢改革脚步,反而通过战略升级进一步深化改革,疾步向前。2013年,中交集团提出的“五商中交”战略成为公司二次腾飞的核心助推器。
“五商中交”战略是立足中交集团既有业务、市场、资源的优化再造,即将中交集团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特色房地产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海洋重型装备与港口机械制造及系统集成总承包商。中国交建作为中交集团的重要控股子公司,则是该战略的重要执行者。
刘起涛告诉记者:“五商中交”战略全面升级了中国交建发展顶层设计,“三者”定位(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承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又锚定需求端、发力供给侧,将公司成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开创工商交融、产融结合的发展格局。
一系列成绩足以说明“五商中交”战略对中国交建带来的积极变化。先看综合实力,截至2017年末,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8502亿元、2059亿元,两项数据较2012年末均实现翻番,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公司用5年时间再造了一个“中国交建”;再看价值创造,中国交建人均产值、人均利润分别由2012年的313.04万元、12.09万元,增长至2017年的413.03万元、18.23万元,连续多年在同行业中保持领先,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
与此相称的还有综合地位的提升。以中国交建作为核心支柱的中交集团,世界500强排名由2012年的第216位升至2018年的第91位,ENR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排名连续12年保持中国企业首位,提前实现“十三五”目标。而随着远海工程积极推进、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贯通、蒙内铁路通车运营……作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排头兵,中国交建近年来的一系列战略工程、重大项目获得广泛认可和点赞,彰显“大国重器”。
创新中发展
世界吞吐量排名前10位的港口中,中国交建独立设计建设了7个;世界10大高山峡谷桥中,中国交建设计和建设了7座;世界10大跨海大桥中,中国交建设计或建设了6座……
持续深化改革为中国交建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而坚持自主创新则为中国交建带来了核心竞争力,也赢得了海内外广大客户的认可。截至2017年底,公司在14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15个驻外机构,构建起了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网络。
“在港珠澳大桥、国家海南工程及其他重大路桥、港口等工程的建设中,中国交建在北斗技术应用、复杂环境下岛隧建设技术、远海快速成岛、冻土处理、跨江跨海特大桥梁与通道建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科技成果,突破了西方国家壁垒,填补了国家空白。”刘起涛向记者娓娓道来。
的确,以港珠澳大桥的岛隧工程为例,该工程实现了世界上首例海洋深埋沉管的建造,开展科研专题研究3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逾百项、发表论文逾500篇、创建工法逾40项。此外,作为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新一代绞吸船,“天鲲号”绞吸挖泥船的成功研制也实现了我国重型自航绞吸船关键技术的突破,标志着我国疏浚装备研发建造能力以及疏浚产业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企业经营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思维开辟企业发展新空间。”刘起涛表示,中国交建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科研开发对于经营实力的提升作用,并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适应新常态市场环境下的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中国交建目前已经建立和完善了管理层、实施层和应用层三级联动、结构合理、高效运转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45心、18室、15所”(即13个国家级技术中心,32个省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集团重点实验室,15个以科技研发为主的科研院所)为核心的研发集群,在相关科研开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以深化改革、技术创新为核心支撑,以“五商中交”引领战略发展方向,如今的中国交建正逐步实现由工到商、工商融合的升级,也由此实现业务的线性布局到产业立体发展的跃升。
展望未来,刘起涛称,中国交建仍将持续发挥海外业务、PPP投资类业务的传统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实施国际化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参与国内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合理把控风险,提升资产质量,稳步实现由建到投的产业链进一步优化,争取早日实现“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改革发展目标。
另需指出的是,随着国务院国资委将中交集团确定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作为中交集团的核心支柱和“压舱石”的中国交建,未来也将迎来更多的经营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方向,围绕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三大业务板块深耕国内外市场的同时,中国交建要保持基业长青,就要始终坚持深化企业改革,这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动力之源。必须要坚定不移走好改革路,以试点改革为枢纽全面深化改革,使改革成为我们攻坚克难、基业长青的内在动力!”刘起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