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基本面成王道 炒重组踏上囧途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05-26 06:01:0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回归基本面成王道 炒重组踏上囧途)

上海某私募机构基金经理张强(化名),最近睡眠不太好。他管理的两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刚刚结束一年的封闭期正式打开赎回。不巧的是,两只产品均小幅亏损,明显跑输业绩基准。不过,他的烦恼不在于最近一年没有给客户创造正收益并因此出现小规模赎回,而是两产品均重仓持有某重组个股,正处于停牌状态。曾因“某老牌私募接盘并成为控股股东”而选择“坐顺风车”的张强,由于去年以来证监会否决多家上市公司重组议案,而陷入焦虑中。

“成竹在胸”

“当初看中这只股票,主要是因为有一只新兴PE私募基金强力入主。”张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让他充满信心的其他原因,还包括这位PE私募机构掌舵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资本运作高手”,在投资界有十几年从业经历。“不仅喝过洋墨水,还曾成功主导过内地多家企业赴美上市或在香港IPO,而且在香港股市也曾有过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成功经验。”对这只重组股“新老板”,张强还详细列举了他从多个消息渠道所了解到的各种正面信息。

至于这只重组股总市值和流通盘规模、上市公司注册地政府潜在重组支持、过往实控人变动及历史重组方案等所有涉及“重组炒作成败”的所谓“常规基本面信息”,张强早已“成竹在胸”。

不过,就在一个多月前公司公告宣布停牌、等待资产注入的关键利好后,这位自称以往“炒壳”、赌重组有着超过80%成功概率的张强,反而陷入持续的焦虑和纠结之中。

一方面,刚刚从“停牌利好”中清醒过来的张强,才意识到2017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借壳”审核通过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数;另一方面,交易所在公司停牌前后发出问询函,要求补充披露多项重要信息,其中公司控股股东将其所持公司股票全部质押事宜,更被交易所特意指出。

这次张强相中的公司的“新老板”被质询股票全部质押是否存在财务风险的问题,令张强冒出一身冷汗。

更令张强感到有些紧张的是,近年来管理层有关强制退市的政策不断推进。本周,上交所决定*ST吉恩和*ST昆机终止上市,深交所就*ST烯碳终止上市召开听证会。这对于那些等待重组的垃圾股而言,无疑又是重磅利空。

深陷泥潭

事实上,回顾近几年私募机构在上市公司一级市场层面的各种操盘运作,类似张强所介入的重组题材股,早已被不少私募机构所“惯熟”。即一方面通过股权转让等手段先成为一家小市值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另一方面期待对相关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或“借壳”炒作,实现二级市场股价炒作。这些率先“吃螃蟹”的玩家,如今却纷纷陷在泥潭中难以自拔。

5月早些时候,某上市公司公告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冻结和轮候冻结。

公告显示,这位实际控制人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被司法冻结系其个人债务纠纷所致,与公司无关。但其冻结股份若被司法处置,则可能被动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

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年初,这位实际控制人耗巨资受让这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并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但是,在取得这家公司实际控制权的之后两年多时间内,不仅所推的重组方案被监管层否决,面对公司股价较2016年年初暴跌,这位私募明星同样毫无办法。

获得任何明显的账面收益。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A股市场上曾经有多家上市公司涌现出私募基金忙碌的身影。这些私募一二级市场联动操作模式,目前多数看不到有什么令人艳羡的成功之处。

基本面投资才是“王道”

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股票 投资取得回报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三个层面:一是市场层面,二是上市公司层面,三是情绪层面。对A股市场而言,极为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来自市场制度的因素。就像在国内不同地方玩扑克游戏中,“2”的大小有差别一样。在有些情况下,“2”是“王”以外最大的牌;在其他情况下,“2”是比“3”还小的最小的一张牌。

曾令华说,从上市公司股价的角度来说,以前一个很烂的公司在注入好的资产后,就成了“乌鸦变凤凰”的成功故事。在2016年以前,投资者炒股票可能只需要遵循一个很简单的策略:哪只股票表现差就买哪只,“甚至都不用羡慕王亚伟”。以往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玩法,意味着“2”就是最大的牌,而一些嗅觉很敏锐的职业投资人就会观察到公司重组机会。目前,经过纠正过的A股市场制度规则,则定义“2”就是一副扑克中最小的一张牌,烂公司基本不再有翻身的机会。

2016年以来,随着市场监管加强,主流资金已认识到,依靠基本面投资才是“王道”,即价格向价值回归的规律是经过市场反复验证后被证明是完全可靠的。当市场制度规则发生不可逆的变迁后,赌重组、赌资产注入、赌“借壳”,只会走向穷途末路。

来自财汇大数据终端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5日收盘,沪深两市共计有9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低于20亿元;总市值低于30亿元上市公司达548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量比重近1/6。按以往A股市场“炒壳”、炒重组的流行玩法看,似乎每只个股都有“乌鸡变凤凰”、股价一飞冲天的潜力。但这段似乎只是“一步之遥”的距离,对绝大多数股票而言,也许已是遥不可及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