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批复了《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纲要》于4月21日全文发布。《纲要》对雄安新区未来的空间布局、城市风貌、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交通路网、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等各个方面的规划方向进行了明确。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被定位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专家表示,雄安新区的定位体现了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雄安新区的探索将为未来现代、美好城市建设提供样板和经验。
专家表示,《纲要》发布,意味着雄安新区从规划阶段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雄安新区将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相关企业纷纷拓展在雄安新兴业务领域的空间,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纲要落地 布局高新产业 雄安新区全面建设启动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纲要》明确指出,雄安新区要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新区的建设目标中也包括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在定位上,雄安新区要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雄安新区的定位,体现了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雄安将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以往城市建设中往往存在一些弊端,如摊大饼式建设、‘大城市病’等问题。借鉴几十年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雄安新区要按照一个全新的理念来建设,所以有了一个新定位。如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我理解,未来的城市建设不能像以往那样靠房地产、土地财政去拉动,而是要靠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等来推动建设发展。”
陈耀表示,从《纲要》来看,雄安新区的功能是多重的。其中,第一位的是作为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地,解决北京人口过度集聚、“大城市病”等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表示,疏解的作用,一方面是给北京减压,为北京腾出更多空间实现好它的首都功能;另一方面,这些疏解的功能是创新发展的种子,将在雄安生根发芽成长。
陈耀谈到,“雄安新区的建立要成为带动河北等地区发展的一个引擎,从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此外,雄安新区要打造成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今后新的城市怎么建,未来现代化的美好城市是什么样,雄安在这方面要做一个样板,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经验。包括在住房制度、生态保护、文物保护、新产业建设等方面都要做出探索。还有,雄安新区要成为京津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一级,作为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来建设,这个目标要求也非常高。”
关于雄安新区怎么建,杨保军表示,雄安开发要把握合理科学的“度”,即开发量与资源环境承载量要相适应。
《纲要》显示,雄安新区启动区面积为20-3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在空间布局上,《纲要》表示,综合考虑新区定位、发展目标和现状条件,规划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新区城乡空间布局。“一主”即起步区,选择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作为起步区,是新区的主城区,按组团式布局,先行启动建设。“五辅”即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及寨里、昝岗五个外围组团,全面提质扩容雄县、容城两个县城,优化调整安新县城;“多节点”即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实行分类特色发展。
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方面,雄安将建设“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城市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城市中心地区,主要承担国际交往功能,承办国内大型活动,承接北京区域性公共服务功能疏解;组团级公共服务设施围绕绿地公园和公交枢纽布局,主要承担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于社区中心,主要承担日常生活服务功能。
国泰君安分析师表示,京津冀由于区位、环境等因素制约,发展相对滞后。雄安新区是“零起点、大空间”,作为京津冀的第二翼,从产业层面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别开新路,补齐河北城市群散、弱、缺乏“极化效应”短板,或将推进京津冀成为经济发展第三极。此外,雄安新区的设立也印证了十九大以来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路径,映射了未来中国的产业布局与发展前景。
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纲要》公布意味着雄安新区历时一年多的规划设计基本完成,新区建设方向、目标、任务得到明确,新区建设大幕正式拉开,接下来河北省、雄安新区将依照规划全面有序推进新区各项建设。
《纲要》表示,雄安新区要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北城”即充分利用地势较高的北部区域,集中布局五个城市组团;“中苑”即利用地势低洼的中部区域,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南淀”即南部临淀区域,通过对安新县城和淀边村镇改造提升和减量发展,塑造白洋淀滨水岸线。
《纲要》指出,到2035年,雄安基本建成城市功能趋于完善、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的现代化城市。在交通体系方面,新区将构建“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络,“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以及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便捷交通体系,以及涵盖数字化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智能交通系统等。
目前来看,京雄城际铁路日前已正式开工,该铁路正线全长92.4公里,共设5座车站,总投资约335.3亿元。此外,新区一批先行建设的基础工程也已有初步成果。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雄安看到,日前刚竣工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门前仍然是一片火热的施工景象,许多工人在种树,还有一些工人进行广场、道路等工程的扫尾施工。不远处,一辆满载着办公设施的货车停靠在市民服务中心外侧,等待被签收。
现场的工作人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市民服务中心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内部还有一些小的施工在进行,外围的植树种草工程也基本完成。
据了解,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首个重大工程项目之一,总投资约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雄安当地企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雄安将有一批项目开始建设。位于涞源的雄安相关工业园区即将开工,该工业园将承接雄安传统产业转移,目前招投标已完成;容城容东片区截洪渠工程即将开始;雄安火车站项目、容城安置区等项目今年都将开始建设。
一位央企下属工程局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雄安建设刚起步,主要的工程项目近期应该还是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包括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的建设,道路、绿化、相关产业园区工程以及环境治理项目等。
重点打造高端高新产业
机构研报指出,对《纲要》的批复透露了两个层面的信息:一是释放出雄安新区的建设已经被提上日程并且将快速发展的积极信号;二是雄安新区的功能不仅在于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时也是高端高新产业中外交流的创新基地。
产业布局方面,《纲要》表示,雄安将严格产业准入标准,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同时,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纲要》显示,雄安重点发展的高新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
“新区在产业布局上,标准是非常高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针对国家战略的需求,提出发展这几大领域的高新产业,”陈耀表示,“一方面,这几大高新产业领域,体现了世界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最新前沿科技。另一方面,这些高新产业的确立,对标的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对科技的需求。《中国制造2025》里面提出发展十大领域的高新产业,在雄安的产业布局里就有部分体现,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证券分析师表示,相较于杭州、深圳、北京等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软科技中心,雄安推进硬科技“补短板”与前沿技术创新探索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雄安相关部门了解到,雄安光启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去年9月成立,其超材料前沿技术研究院和新型发动机先进技术研究院也同时落地新区。雄安光启超材料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同胤此前表示,光启将基于智能超材料、空开平台及深度计算领域多年来积累的技术优势,全力支持新区建设。
在产业的分布上,《纲要》显示,起步区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等功能,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量子技术、超级计算等尖端技术产业基地;五个外围组团布局电子信息、生命科技、文化创意等高端高新产业;周边特色小城镇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北部小城镇主要以高端服务、网络智能、军民融合等产业为特色,南部小城镇主要以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生物科技、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为特色。
陈耀表示,现代城市发展中,服务业占比一般较高。从雄安规划来看,现代服务业一开始起点就很高,疏解了北京大量优质公共服务内容,包括教育、医疗、总部经济、文化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未来雄安有可能形成科技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支撑,实现双轮驱动。
《纲要》表示,新区率先大规模商用5G、率先布局IPv6;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搭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实现无人系统智能技术的突破,建设开放式智能网联车示范区,支撑无人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
据了解,今年3月,中国移动完成了雄安新区首个5G-V2X自动远程驾驶启动及行驶测试,实现了通过5G网络远程控制20公里以外的车辆完成启动、加速、转身等操作。中国联通也已把雄安设为5G试点城市,今明两年将在雄安规划多个5G试验基站,预计2019年下半年在雄安开展5G规模建设和预商用。
积极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包括各类央企、BAT等科技公司在内的数百家相关企业已在雄安扎下营寨,积极参与新区建设。随着规划纲要的落地,相关企业的业务推进将步入新的台阶。为适应雄安高标准建设创新城市的要求,企业纷纷探索在新兴业务领域拓展空间,积极布局智能基础设施项目。
《纲要》表示,加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感知设施系统,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监测体系,打造城市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实现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远程调控和数据共享、发布等。
“我们集团目前是能源行业最大的信息通信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智能芯片、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北斗及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及信息安全等支柱产业,在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将集全集团之力,以泛在物联网为抓手,从安全‘芯’到智慧‘云’为雄安新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在国网信通产业集团雄安新区联络处一楼展示厅,联络处负责人指着展厅墙上的一系列高科技技术成果一一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
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国网信通产业集团正在参与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有关项目建设,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园区能源供给网络运行。未来,集团的智能芯片、能源大数据、绿色能源建筑、智慧园区、智慧家居等项目都可以在雄安打造智慧绿色城市方面发挥作用。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阿里巴巴了解到,阿里旗下三家子公司已在雄安完成注册,分别为阿里巴巴雄安技术有限公司、蚂蚁金服雄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和菜鸟雄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菜鸟网络此前表示,将在雄安建设“智慧物流未来中心”,并参与规划设计“雄安公共配送物流体系”“雄安城市物流大脑”,将雄安建设成为世界智慧物流科技和人才硅谷。
传统企业也不断升级传统业务,在项目中添“智”加“慧”,助力雄安智慧城市建设。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中国交建处了解到,目前中国交建已在雄安新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智慧新城建设体系雏形,以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以振华重工和绿城中国为两翼,发挥振华重工制造智能装备的优势,以绿城中国作为城市开发运营的重要支撑。未来,中国交建在雄安新区的建设将全程贯穿“基础设施+互联网”理念,为新区建设提供一整套全面覆盖生态环境修复、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交通、城市开发和管理的4S店般的综合方案。
中国铁建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未来铁建将积极投身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发挥铁建在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运营服务优势,以及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建设领域优势,为雄安新区发展提供技术、资金、人才支持。
雄安新区 绿色发展机遇凸显
4月21日发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提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2018年,雄安新区将加大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推动高污染行业企业退出,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此外,加快推进“千年秀林”造林工程项目,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和清洁能源生产。
建设绿色雄安
《纲要》提出,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将生态湿地融入城市空间,实现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要坚持绿色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布局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提高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步加大上游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专家指出,打造绿色雄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环保,加大对白洋淀等水生态环境及大气污染治理;二是绿化,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三是节能,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雄安终端能源消费将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不低于50%。
据介绍,“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将支撑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白洋淀发挥生态涵养功能,建设环白洋淀绿化带、环起步区绿化带、环新区绿化带。在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区,将孕育9片大型近自然森林。今年,雄安新区启动了“千年秀林”首期10万亩造林工程项目。
日前,雄安新区电网规划已编制完成。根据雄安新区电网规划,将实现电力100%清洁化,率先成为全时段100%清洁电能供应的城市电网,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到52%以上。
加快白洋淀生态修复
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认为,“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
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4月19日表示,目前,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面临许多需要攻克的难题,包括水资源严重短缺、污染减排任务艰巨、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严重不足等。
雄安新区设立一年来,雄安新区管委会深入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制定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三年工作整体方案,依法推进“铁腕治污”。雄安新区坚持流域“控源——截污——治河”,通过流域系统治理,确保水质达标。全面清除“散乱污”企业,加大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力度。
2017年11月,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已试通水。建设白河——潴龙河等水系连通工程,调度上游水库补水。去年4月,王快、西大洋水库携手为白洋淀补水。
张波表示,下一步将全面治理雄安新区水污染,推动高污染行业企业退出,并提升白洋淀周边区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完善城镇污水管网体系建设。此外,要保护和恢复当地水生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开发行为。
2018年,雄安新区将加大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大力推进唐河污水库治理,加紧启动府河、孝义河、萍河综合治理工程。
据雄安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区管委会将继续整治“散乱污”企业,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强化城镇、乡村污水收集处理,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纳污坑塘,科学清除围堤围埝,建立常态化生态补水机制,努力推动白洋淀水面恢复、水质达标。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落地 打造高端高新产业 优势企业登陆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雄安新区,其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于4月21日晚正式发布。这份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发展远景,处处透露雄安新区将被打造成一座“未来之城”。
《纲要》提出要发展高端新产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焦永利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纲要》体现出城市发展的逻辑将从工业文明时代的“产业—要素—配套”模式,转化为生态文明时代的“良好自然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吸引人才、机构——衍生创新成果与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纲要》中关于科技创新所体现出的最大亮点就是“人-自然-城市-创新”的统筹考虑,虽然内容分布在不同章节,但仍能够强烈感受到,雄安新区的规划将生态环境、城市环境、公共服务、住房体系、产业方向、人才政策等联动考虑,努力构建“自然生态、人居生态、创新生态”三大生态体系叠加共振的格局,从而形成一个能够滋养创新的完整系统。
记者还注意到,《纲要》对数字、交通、能源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详细的规划。
焦永利认为,《纲要》提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这与“数字孪生城市”这一热点概念相关。物理城市对应的就是“数字孪生城市”,城市的建筑、道路、管网、事件等都在数字世界实时映射。如此一来,虚实同步运转,能够做到即时感知、快速处理,让信息多跑路,人和物质少跑路,给城市的管理与服务带来颠覆式创新。
在智能交通方面,《纲要》提出将建设数字化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示范应用共享化智能运载工具,打造全局动态的交通管控系统等。国内轨道交通行业资深专家对上证报记者透露,《纲要》中对智慧交通的描述,表明无人驾驶将占据很大部分,但描绘的内容又远远超出无人驾驶的范畴。
此前,轨交行业龙头已就智能轨道交通的内容与雄安新区方面进行过探讨。未来智能轨道交通的成熟度会更高,在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的发展将超乎想象。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