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聚投资李志武:中小板的机会可能会好于大盘股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18-04-08 11:56: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下内容是李志武这次跟30多个粉丝群上万名粉丝交流的精华部分内容,基金君整理出来,大家可以先品味一下。李志武:前段时间,港币出现较长时间的贬值,而且贬值幅度相对较大,联系汇率快要接近极限位置,大家担心如果港币出现大幅贬值,以后港股就没有机会了。

(原标题:和聚投资李志武:中小板的机会可能会好于大盘股)

以下内容是李志武这次跟30多个粉丝群上万名粉丝交流的精华部分内容,基金君整理出来,大家可以先品味一下。

1、美股对港股影响:港股涨到一定程度,创出十年新高,短期出现宽幅振荡,但港股还是会有比较好的机会。所以,假设美股出现恐慌性抛盘,港股的黄金坑将比较好,但是这种判断不一定存在。

2、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中国有句古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所以我觉得贸易战最终“以战促和”的模式可能性比较大。对资本市场来说,主要体现在心理层面、市场情绪、风格偏好方面,影响程度会更大一点。

投资方面要避免一些前期涨幅较大、估值较高、出口结构不太有利的行业或公司,并且寻找一些内需方面、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的行业,如果出现宽幅震荡,就是买入的机会。

3、关于CDR独角兽:A股和港股都在对新经济公司进行争取,两地市场同时放宽限制,有利于体量比较大的公司成本更低地登陆两地市场,这是一个把蛋糕做大的过程和机会,改善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品。

4、关于港币贬值:港币出现持续贬值,但它的幅度有限,因为港币是联系汇率制,汇率跟美元基本上是盯住的,目前已经到了极限位置,港币再贬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5、关于港股投资变化:虽然港股以价值投资为主,但去年港股也出现一些变化,在一些国家鼓励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和公司,大家对其估值容忍度大幅提升。对新兴产业来说,港股出现一种美股化的趋势。

6、关于港股中长期趋势:目前港股处在投资者结构逐步变迁的过程中,内地投资者占比迅速地、持续地大规模上升,对港股的估值修复有非常大帮助。

7、对通信行业看法:通信产品相对比较成熟,5G只是整个行业一个正常的技术升级而已,目前在应用层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对行业整体偏谨慎。

8、对市场风格看法:我们觉得成长性股票会比较好,估值便宜的中小型股票可能会有投资机会。今年风格转换可以看,但不要太拘泥于对板块的判断,大家需要更看重一些个股的机会。

9、对医药行业看法:对医药行业整体比较看好,主要是两大类:一是仿制药、传统医药品种,经过政策冲击洗礼,部分公司出现恢复性增长,龙头集聚趋势明显;二是创新药的龙头公司研发能力强,为未来成长打下基础。

10、关于基金配置:我们的观点大小股票都会出现结构性分化,具体投资策略要根据投资偏好来做选择,中小板的机会可能会好于大盘股,也可以看好港股的基金,港股中长期机会非常显著。

11、关于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大有可为,目前政策层面也在做大变革,包括港交所25年来首次改革。对于新兴产业的投资,可以适当借鉴一下PE的选择策略。

以下是北京和聚投资李志武和粉丝们的精彩对话。

问:相比美股,港股的估值低,安全边际较高,但是,如果美股的恐慌式抛盘对港股的影响几何,是否会给港股砸出黄金坑?

李志武:关于美股和港股的影响,第一点,要看美股和港股的相关程度到底有多大。首先,港股去年涨幅较大,是建立在2016年低点的基础上,出现了30%左右的涨幅。但跟美股相比还是相差甚远。美股已经走了9年的牛市,但是港股就是去年表现比较好一点,前年也有一定表现。所以,从整个涨幅的程度和空间来看,港股远远弱于美股。

第二,美股会不会出现恐慌性的抛盘,我觉得这个还需要观察,因为美股是否已经见到牛市的顶点,不太好判断。为什么这么说?首先,美国的经济面相当良好,失业率保持非常低的水平,经济增长数据不断上调,未来几年展望偏乐观。所以,从基本面角度来看,美股非常良好,只是说近期出现货币性的逐步收紧,但是两者相较之下,基本面的成长非常良好。所以,美股是不是见顶,还不太好判断。

第三,近期美股出现短期较大程度的下跌,尤其是近期在贸易战的影响下跌幅比较大,从前段时间的顶部来看,跌幅已经超过10%。相对来说,道琼斯指数跌幅更大,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还相对小一点,但总体两个指数跌幅都已经超过10%。原因有很多,但前提是之前确实涨太多了,这是大的基本条件。二是估值也不算便宜,所以这种情况下,市场稍微有点波动,不排除有些资金会出现获利回吐,所以,短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

那么,这种短期下跌是不是会演变为中长期的趋势?我觉得不太好判断,但是不管怎么样,由于涨幅较大,涨幅时间很长,估值不便宜,甚至有些行业可能估值还比较贵,这种前提下出现市场的波动,其实非常正常。所以,我们想说,短期可能存在震荡、甚至宽幅震荡的可能性。

假设美股出现恐慌性抛盘,对港股有哪些影响?

如果美股真的出现一种恐慌式的抛盘,那么,对港股影响肯定比较大。因为港股历来会受到外盘影响程度更大,这是由它的投资者结构决定的。港股的投资者一般以一些海外大型机构投资者为主,同时,外资偏好进行全球配置,如果一个市场出现比较大的冲击,确实对港股的资金流出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如果美股出现恐慌性抛盘,对港股肯定会出现较大影响。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如果不出现恐慌性抛盘,这是相对来说比较合理的假设,我们觉得港股涨到一定程度,创出十年新高,短期会出现宽幅振荡,但是港股还是会有比较好的机会。所以,如果出现恐慌性抛盘,港股的黄金坑比较好,但是这种判断不一定存在。

因此,我们对港股未来的机会不一定要建立在出现恐慌式抛盘前提下,假设合理一点,比较切合实际的,就是出现一种比较宽幅震荡的情况下,对港股来说是比较好的一个投资机会。

问:贸易战对A股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美股跌A股跟跌,美股大涨A股还是跌?

李志武:贸易战是大家近期最关心的事件,冲击较大。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稍微扩大一下,不只是贸易战对A股的影响,还有对港股和全球股市的影响。

首先,贸易战出现的前提是美国总统不太爱按常理出牌,当然他可能面临中期选举,政治考量也是一部分。第二经济结构发展来看,美国存在经济结构畸形的问题,中国恰巧逆差占比较大,所以特朗普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在这个特殊的时点和情况下,目前中国充当焦点问题所在。

第二,那么,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先看一下量化的比较,如果按500亿美元来看,大概占中国去年GDP0.4%,占出口比例2.2%,所以,从绝对量角度来看,对中国的影响程度没有那么大。但是大家感受上可能影响比较大,因此,我想说的是可能对心理层面的影响会更大,对情绪、风险偏好的影响会更大一点。

我们看到贸易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接下来怎么演变?我们假设最坏的情况,中美双方作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真得出现贸易战的话,你来我往,分别出台针对性措施和反制措施,第一,对中美双方来说,是两个输家,第二,对全球经济也是一个输家。因此,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这是一个终极的判断。

对中国来说,高层很有智慧的,对这个问题看得非常清楚。中国有句古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贸易战也是一样,最终如果落实到以战而战,基本上是下下策,所以我们觉得可能性不太大。目前,大家看到中方提出相应措施,一些措辞相对会比较激烈一点,但是我们觉得最终“以战求和”的模式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中美处于博弈的阶段,心理战、口水战等名义上的措施可能都会出来,但最终肯定会走向谈判桌,这是最大的一种可能性。

所以,第一个判断,我们觉得,贸易战的影响,短期在一定时间内会有反复,大家都在为最后谈判桌达成合作,做一些博弈性的行动。双方会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措辞来增加各自的筹码,但最终还会和谈解决,最终对中美经济、全球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

第二个判断,短期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产品结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毕竟双方在谈判过程中,肯定最终会体现出某些行业受益,某些行业受损。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中国出口美国占比较大的、对美国逆差较大的行业,比如航天、IT、机械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不利影响,有些内需方面、防御性的产业,影响程度不会太大。

对资本市场来说,主要体现在心理层面上、市场情绪、风格偏好方面,影响程度会更大一点。所以,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我觉得,这个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会慢慢被消化吸收。贸易摩擦对中国这种依存度相对较高的国家,也是普遍的现象,只是在这个时刻出现比较集中的爆发,大家感受比较大。如果拉长周期看,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情况。

所以,我们总的判断是最终贸易战爆发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是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反复,同时对市场心理情绪影响较大。所以,在投资方面,我们可能要避免一些前期涨幅较大、估值较高的,出口结构方面不太有利的一些行业或公司,并且找一些内需方面、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的行业,如果出现宽幅震荡,就是买入的机会。

问:国内今年以来热衷于鼓励独角兽上市,并支持发行CDR,这是否意味着港股市场未来科技股会减少?

李志武:CDR是现在一个较大的热点,我们看到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海外上市公司在国内发行CDR。这对改善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品,鼓励新经济发展,确实有比较大的帮助,对市场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二,之前港交所也发布了类似的、鼓励新经济的措施,是港股市场成立近25年来,对IPO上市做得比较重大的一次修改。内容包括鼓励新兴经济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鼓励一些没有盈利的公司上市,还有对生物科技企业的盈利宽容度更高。这是一种新制度改革,出现一种积极的变化。

A股和港股都在对新经济公司进行争取,并不是说两地开始相互竞争,而是大家都看到了新的机会。因为目前新兴公司上市障碍比较大,两地市场同时放宽限制,有利于体量比较大的公司成本更低地登陆两地市场。这是一个把蛋糕做大的过程,相互竞争还没有出现。当然,如果仅就CDR来说,海外公司在国内上市,可能会影响香港作为第二个上市地的需求。

第三,如果是未上市公司,可以同时在两地上市,而海外上市公司如果在国内上市后,可能不会把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会有一点影响。但我们看到更大的是合作的、新增蛋糕的机会。我们判断,新制度出现后,对中港两地来说都是一个新机会,我们比较看好这个机会。

问:港币的持续贬值对资金流出和港股市场影响?

李志武:前段时间,港币出现较长时间的贬值,而且贬值幅度相对较大,联系汇率快要接近极限位置,大家担心如果港币出现大幅贬值,以后港股就没有机会了。

我们是这样看的,第一,港币出现持续贬值,但它的幅度有限,因为港币是联系汇率制,汇率跟美元基本上是盯住的,在一个极小的区间内波动。我们看到目前已经到了极限位置,港币再贬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所以,第一是对港币贬值的位置判断,港币最大的冲击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整个香港市场力保港币没有脱离联系汇率,当时在那么严重的情况下都能保持住,现在不可能不保持。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联系汇率制度不取消,港币向下空间基本上不大,对市场的影响不用太担心,现在基本上调整快到位了。

问:港股投资与A股差异很大,价值投资是港股的核心观念吗,接下來的时间哪些行业或个股获利机会会大些?

李志武:港股和A股投资差异确实很大,核心是由于投资者结构的巨大差异。港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如果A股是本土市场的话,港股就是离岸市场,它的投资者结构以外资为主。投资者结构的差异,演变出投资风格、投资行为的不同,进而影响到估值、市场风险偏好的不同。最大的差异是投资者结构的差异。

作为离岸市场的投资者,希望把握市场,肯定是以价值投资为主。因为其他方面,包括对市场的熟悉程度,对一些公司动态的把握,甚至对一些潜在的、概念性东西的把握,大家不太关注。唯一能够把握住的、做一些判断的基础,就是基本面。而且,港股是一个全球流动市场,它一定会跟全球的估值做作比较,所以,价值投资是比较可靠的方式。

价值投资是港股的一个核心观念,如果个股没有基本面支撑,最终会被打回原形,这是跟A股比较大的差别。当然,我们看到A股也在慢慢走这条路,注重对价值的挖掘,对基本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去年大家谈的较多的是A股港股化,港股A股化,这种趋势确实存在。

我们还要特别提到一点,虽然港股以价值投资为主,基本面压倒其他一切,甚至是唯一判断标准,但是去年港股出现一些小小的变化,在某些新兴产业,国家鼓励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行业和公司,大家对其估值容忍度大幅提升。去年很多新上市IPO的公司估值都特别高,包括一些次新股的估值也相当高。

这句话什么意思?大家习惯二级市场投资以价值投资为主,分析企业盈利增长,给出合适的估值,用PE、PB、EV/EBIT以及DCF等估值方法,得出一个目标价。这是比较传统的估值模式,但在新兴产业领域,这种模式可能会失效。因为估值太高了,大家不敢买,但是这些公司的发展前景、股价涨幅却很大,这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我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某种程度上,对新兴产业来说,港股出现一种美股化的趋势。

所以,对这些新兴产业来说,用传统的估值模式和定价方法,有时候是失效的。我们看到美股市场,特别是纳斯达克,很多公司没有盈利,但市值非常高,这涉及到长期的行业判断和对公司竞争力的判断,脱离看短期盈利的判断。现在港股也在走这条路,部分行业、公司已经出现这个苗头。我们的观点是,港股仍以价值投资为主,但部分新兴行业出现了美股化的特征。

问:对港股的中长期怎么看?

李志武:目前大家可能都在关心一些短期问题,包括贸易战、汇率、短期的经济指标、政策改革等,但是我觉得整个港股市场的中长期趋势很关键。在分析港股的中长期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历史。

历史上港股估值一直比较低,因为它是一个离岸市场,以外资的投资者结构为主,他们只关注某些龙头行业,对很多公司的覆盖程度其实非常有限,这是最大的问题。跟全球主要的股票市场相比,港股的估值一直很低,那么这种情况未来怎么演变,如何大致判断港股将来的走势。

我们分析港股中长期怎么走,可以做一个假设。第一种情况,假设港股全部由外资控制。我估计现在这种低估的情况不会改变,目前港股就是全球资金在流动,投资者结构以外资为主,估值会继续低下去。

第二种情况,如果港股以内资为主。目前港股正在走这条路,就是不断放开和内地投资者的沟通机制,包括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未来的商品通等各种“通”,在打通港香港和内地的联系渠道。

如果我们做一个极端性假设,港股百分之百由内资控制,那就是第二个A股,港股的风格跟A股趋于一致。

以上我们是按0到100两个极端来假设,当然现实情况不会这样,现实情况是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未来一种可靠的、可预见的模式,就是港股市场的投资机构由外资为主,慢慢转变为以内资为主。但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目前内资占比大概22%,未来达到30-50%,甚至更高,都是可以预见的。

目前,港股处在一个投资者结构逐步变迁的过程中,由此引申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内资的风格,包括思维风格、交易风格,甚至价值判断,都会逐步影响到港股,港股未来可能受内资影响会越来越大。

现在港股无论从绝对估值水平,还是相对各地市场的估值水平,都是很低的,未来内资占比的提升,必定会影响出现估值修复的过程。

港股未来将继续走估值修复的道路,我们对其中长期非常乐观。投资者结构的变迁,内地投资者占比迅速地、持续地大规模上升,对港股的估值修复有非常大的帮助。

问:请问李总对于通信行业今年整体怎么看,哪些细分领域是您比较看好的,主要投资点是什么?

李志武:关于通信行业的看法,我个人比市场相对谨慎。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通信行业从成长背景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链的成熟度比较高,包括人均指标手机持有量、通话分钟数,还有网络覆盖率,都已经达到一定程度。通信行业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了。

第二,现在大家谈的比较多的是5G,如果做投资时间比较长的话,两三年前大家在谈4G,五年前谈3G,现在谈5G,我觉得可能五年后大家谈6G。所以,不管是5G、4G还是6G,其实都是通讯行业的正常技术升级,因为通信行业本身是技术密集型行业,5G只是整个行业一个正常的技术升级而已,不是什么大的投资机会。

从工信部的数据看到,5G大概在2020年进行商业化运营。明后年可能有些运营商将在一些热点地区做试验网,这些试验网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准商业网。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其实面临的压力会相对较大,第一要做下一代的网络规划,第二消费者在资费方面的压力较大,导致增速放缓、用户人数放缓、资费下降,运营商的日子压力比较大,他们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下游,所以我们对行业整体偏谨慎。

从资本开支的角度来看,今明两年可能都比较低一点。因为前期的骨干网基本上已经建好,未来可能需要在一些局部的热点地区继续增加网络覆盖,进行优化,再去接入网上做布局。所以,虽然整个资本开支增幅不会太大,但对设备上下游产业的压力会比较大。

如果把通信行业拓展到应用层面,大家比较看好新的应用、数据应用、大数据服务,包括未来进一步演变出来的物联网的应用,应该是寻找投资机会的重点所在。但是,目前这些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我们对通信行业整体比较谨慎。

我们的主要看法是,通信行业未来的机会可能在应用层面,但目前这个机会还没有出来。

问:和聚目前是以中小票风格为主吗?今年是否是中小创的天下,消费白马还有机会吗?

李志武:大家对市场风格方面比较关注,因为去年市场确实比较极端,整体偏向于蓝筹股,而大部分股票出现较大的跌幅。所以,今年大家很关心市场风格是否会转换,我们也挺关心的。

我们公司倒不是以中小票风格为主,和聚投资还是强调主动投资,主动寻去找一些机会,通过深入的研究,找到有市场预期差的机会。我们整体风格偏成长类,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找到一些新的投资机会。

今年大家很明显看到,A股的中小创公司起来了。其实,港股跟A股去年风格比较类似,去年港股成交量前20%的股票,贡献了整个港股接近80%的涨幅,也是一九行情。

我觉得去年港股的这种行情,有其原因所在:第一,很多公司当时估值比较便宜,存在估值修复;第二,很多公司有业绩的支撑,存在上涨的逻辑;第三,市场刚刚复苏,可能会更加吸引一些资金抱团。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去年行情比较极端,我觉得这种极端行情很难持续下去。我们公司之前的观点是,公司再好也要看估值,所以,去年很多公司涨到一定程度后,估值已经不便宜了。

那么,今年是不是中小创的天下?我觉得,做整体判断比较难,虽然存在一些迹象,就是A股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出现一定涨幅,同时港股的一些中盘股也出现较好涨幅,今年领先于大盘。但我们觉得,相对来说不是整体的变化,还是看一些个股的变化,或者结构性分化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

今年,我们觉得成长性股票会比较好,估值便宜的中小型股票可能会有投资机会。至少不会像去年那样出现资金挤出效应,这种可能性在慢慢消退,市场不会像去年那样出现极端的一九行情,可能会更加均衡一点。关于消费白马股,需要看估值,如果估值涨到位,甚至有一定程度的高估,可能需要一个估值消化过程。

所以,今年投资机会不要太拘泥于对板块的判断,大家需要更看重一些个股的机会,从个股角度挖掘。基本面成长性较好、估值比较便宜的股票,把握性更大。虽然去年大盘蓝筹股涨得比较多,但我们看到如果公司业绩持续高成长,估值比较低,还是有涨幅的。我觉得,风格转换可以看,但需要将关注点落实到个股上,自下而上的机会更好。

问:今年是不是中小创和医药的行情?

李志武:我们把A股和港股融为一体来谈,因为互联互通的影响比较大,市场风格会趋于一致。

第一,中小盘股是不是有机会。我觉得,去年超级蓝筹股的一九行情极端行情,今年肯定会出现缓解,市场会更加均匀化,风格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相对来说,一些中小盘股票可能有一定表现。

第二,从结构性的角度来理解可能更为恰当一点,中小创只是一个统一的概念,今年不是所有的中小创都会涨,可能会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分化。我们一直比较看好医药行业,也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医药行业确实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首先来讲讲医药行业的政策背景,前年、去年政策面出台力度非常大,包括一致性评价、两票制、控费等一系列政策,影响都非常大,可以说去年是医药政策影响最大的一年,而今年这方面的影响在逐步收敛,甚至一定程度上已经消化。

第二,近期创新药领域的发展比较快,中国政府非常鼓励创新药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创新药的发展,比如审批制度、对未来上市的鼓励制度,鼓励一些优势龙头企业,淘汰一些小企业,我们看到创新药的关注度在提升。

在创新药领域,以前落后于国际水平,但现在中国的创新能力已经在慢慢提升,给大家举一个例子,CAR-T是医药行业一个比较前沿的领域,国外某中介机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CAR-T项目申请数量已经超过140个,而美国只有70多个。由此可以看到中国整个医药行业在某些创新领域正在大幅赶上,开始突破。

这点也体现在资本市场上,我们看到,国内的一些创新药龙头企业,股价在创新高,提升了整个医药行业的估值水平。这在港股是不可想象的,部分龙头企业已经达到40倍的动态市盈率,甚至某些非常前沿的公司估值已经向美股靠拢,出现比较积极的变化。

所以,我们对医药行业整体比较看好,主要看好两大类。第一,从仿制药、传统的医药品种来看,经过政策的冲击洗牌,今年部分行业、公司可能会出现一种恢复性的增长,甚至奠定一种向行业龙头集聚的过程,产业集中度上升,给低估的公司带来比较好的估值修复的机会。第二,我们也非常看好创新药的机会,中国部分龙头公司的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较大,做的工作非常有效,为公司未来成长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问:今年购买基金应该怎么配置比较好,是大盘价值风格的基金多买一点还是多买中小板成长风格的基金还是两种各买一半?

李志武: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归到之前的判断,就是如果觉得大盘价值继续表现,可能要多买一些大盘基金,如果更看好中小创,会多配一点小盘基金。

现在港股跟A股一体化,虽然这个问题比较接近A股,但是我想扩大一下对风格的判断。去年毫无疑问是一个极端行情,那么,第一个判断是比较明确的,今年这种极端行情还会延续吗,我觉得,大家可能自己心里都有答案了。

第二,我们的观点更加倾向于分化。整体来说,大盘股肯定会出现分化,好股票会继续表现,估值比较合理的、或增速下降的股票,波动会大一点;中小创也是一样的。我认为,今年整体化可能会趋向于结构化演变,相对去年来说,一定要从整体走向结构性的机会进行理解和把握。

所以,关于主题投资的具体策略不好说,但我们判断中小盘的机会将逐渐出现,大盘的估值会消化,但市场分化会比较大。具体的投资策略要根据自己的理财偏好、投资偏好,来做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如果您侧重于成长、超额收益,风险偏好比较高的话,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激进的品种,今年我觉得中小板的机会可能会好于大盘股的机会。第二点一定要强调,今年不是整个板块都有机会,而是结构性的分化会更加突出。

第三点我想补充,可以继续看好港股,如果购买基金的话,可以看好港股的基金。因为我觉得港股中长期机会非常显著,而且估值很便宜。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整理后,港股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问:新兴产业有没有机会?该如何把握?

李志武:这个问题大家可能短期关注不多,但是长期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现在大家比较关注于眼前的短期利益、短期的配置和主题,但是如果从大的产业背景和结构来看,新兴产业确实需要重点关注。我们看到,美国纳斯达克市值前几名的公司,很明显在向新兴产业集中。去年福布斯发布了一个排行榜,财富榜的前几名,都是新兴产业的,而且总量很大。不管从一个国家、一个产业,还是个人来说,新兴行业确实是大有可为,这是第一点。

这个趋势在政策层面的体现,就像最近推出的政策。如果一个国家只有钢铁,只有房地产,只有传统产业,还有没有前途?我记得,好像之前有这样一个讨论,其实大家都是心里有数,新兴产业肯定是将来比较重要的产业,包括国内推行CDR,新产业的IPO制度改革,港交所进行了25年来一次最重大的变革。在监管层面,一是自我突破,二是非常积极进取推进,这是第二点。

关于资本市场的表现,创新方面就以医药为例,创新药的估值在不断往上提升,很多个股直接向美国的、向PE的估值模式演进。在创新领域,其估值方式、思维模式已经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这也是未来的趋势,我建议大家重点关注这种趋势,里面孕育着非常大的投资机会,这是我们特别要强调的第三点。

最后一点,从公司层面来说,独角兽出现在哪里,基本都是在新兴产业。所以,我觉得,需要重点关注新兴产业的一些方面,包括未来IPO的企业,包括目前二级市场已存在的一些行业公司,它们的转型或者并购。

在做具体投资方面,可能还需要关注一下估值,这对投资者短期收益来说非常有帮助,还有就是关注产业结构、整个团队。其实,我觉得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可以适当借鉴一下PE的选择策略,非常有效,可以丰富我们的投资逻辑,提高判断的准确度和经验。

股市评论>>>

广发策略:A股处于慢牛中的震荡期 优先配置大周期

应健中:投资者要向科技股靠拢 市场处于安全区域

王德伦:市场将呈现以大创新为主线的结构性行情

荀玉根:CDR将使A股公司分化 绩优龙头股将胜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