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互联互通交易实名制时间表排定 北向投资者先行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阮润生 2017-12-01 08:50: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互联互通交易实名制时间表排定 北向投资者先行)

昨日,市场预期已久的互联互通北向交易实名制正式露面。据香港证监会公布,沪股通及深股通交易将引入投资者识别码制度,目前已与内地证监会达成共识;同日港交所发布建议制度运行细节,拟定于2018年第三季度实施。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表示,该项制度实施显示了两地证监会决心通过有效的监控及监察,在打击市场失当行为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合作,有助于维护市场廉洁,加强两地市场投资者保护。

北向先行

本次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印证了此前监管表态和市场预期。在征求投资者同意后,相关身份识别信息将提交给内地交易所和监管机构,整体按照北向先行、南向随后、逐步推进的节奏进行。

港交所公布信息显示,按照拟定识别机制,每位沪深港通北向交易客户会按照标准格式编派一个券商客户编码,并向港交所提供客户的识别信息,有关信息将会提交给内地交易所。当投资者提交北向交易买卖盘时,必须全部加上适当的券商客户编码。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客户编码和客户识别信息仅供监管机构监控及监察市场使用,不会用于结算及交收,也不会提供予公众查阅。而个人资料作前述用途前,须先按规定取得投资者同意。

港交所联席集团营运总裁兼市场主管李国强表示:“现时所拟定的模式高度重视保障私隐,投资者可选择是否参与北向交易,而投资者标识码由各证券商自行分配,各样安排既满足监管规定,同时照顾到市场参与者的关注,对香港市场来说应是适合的模式。”

实施计划上,暂定2017年第四季至2018年第二季进行市场沟通、系统变更和演习,2018年第三季度将正式推出。

另外,香港证监会表示,本着互惠原则和协助对方履行监管职能的目标,两地证监会同意将在沪、深股通实施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后,尽快为港股通引入类似制度。

国际惯例

对于落实实名制、推行投资者标识码机制,市场已早有预期,并在今年下半年监管层屡次表态之后,议题逐渐升温。

今年8月29日,港交所发言人回应确认两地证监会正研究有关互联互通机制实名制。10月10日,欧达礼在出席活动演说中明确指出,两地证监会正在合作打造新型系统,让监管层直接、实时监测到客户层面的跨境交易。计划明年中期率先覆盖北向交易,预期内地证监会也将提供相同的监管透明度,来覆盖南向交易。11月,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更进一步明确,沪深港通北向实名制短期内会有公布。

从国际上看,随着证券市场规模庞大且更趋复杂,通过识别投资者身份来有效监察交易活动,已成为国际监管趋势。据港交所介绍,欧洲证券及市场管理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均准备实行投资者标识码制度,澳洲证券及投资监察委员会自2014年3月也要求市场参与者须在买卖盘、交易和交易报告中提供投资者识别资料。

此前,隐私问题香港业界顾虑比较多。香港证监会表示将与香港联交所合作,以便这些资料的收集、使用和转交遵循所有适用的资料私隐法例及原则。

良性发展

沪、深港通实施三年来,总成交额超过4万亿元,北向资金在A股的持仓规模不断扩大。据港交所统计,三年来,沪股通在A股持股总额增长3.59倍,深股通更是环比增长12.4倍,在对应市场交易占比分别达到1.14%和0.66%。但是,这笔逐年增量的交易量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两地监管“盲区”。

在当前香港市场上,投资者在市场范围内并没有一个唯一的投资者标识码。因此,透过沪深港通进行北向交易时,呈交内地交易所的只是执行买卖盘的券商识别码。

据欧达礼介绍,内地证监会可以通过身份识别码来验证和实时监控国内交易,但当全球投资者通过互联互通机制来投资A股时,就严重缺乏有效监控数据。同样,在互联互通机制下,香港证监会也没办法让香港本地经纪人辨识交易具体情况,毕竟南下交易由内地经纪人发出。

天元金融策略分析师梁浩荣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业内预计推行港股通实名制后,识别客户上会增加额外工作,还要兼顾结算及交易系统升级花费。另外,两地的司法制度不同,一些投资者会担心涉及到个人资料隐私条例,影响到部分境外基金包括对冲基金的投资热情。

不过,对于市场未来整体的发展来看,梁浩荣表示制度将会起到良性作用,让两地证监会实时监察以及锁定异常投资者身份,对于部分投资人存在的市场操控、弄虚作假等行为起到监管作用。

交易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中,沪深股通净买入A股力度有所减弱,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从8月最高近270亿元降至10月的118亿元,至11月反弹增至126亿元。

对于加强实名制监管是否会影响北向交易成交量,港股专家温天纳表示尚待确定。而港股基金经理向记者预计,即便有部分资金撤退,比例也不大。

香港本地券商向记者表示,并没有太多顾虑,因为“公司本来就要求券商要穿透到个人”,预计制度推行对互联互通业务不会造成影响,可能对某些“无法穿透”的客户有影响。毕竟香港投资者都是全球化投资,哪里有价值就投资哪里,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把全球化最后一个短板都弥补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