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

来源:新华网 2017-11-08 20:18:4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

日前,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审议金融业改革发展重大规划;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协调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相关事项,统筹协调金融监管重大事项,协调金融政策与相关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分析研判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做好国际金融风险应对,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和维护金融稳定重大政策;指导地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对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业务监督和履职问责等。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马凯在第一次会议上强调,金融系统要把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有力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金融领域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近期工作要点,强调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提高统筹防范风险能力,更好地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新华网)

【相关新闻】

人民日报解读:为何设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金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金融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和任务?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又该如何更好发挥作用?7月15日,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专家。

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隐患仍不容忽视

“这次会议是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召开的,具有重要意义,将对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积聚了一定问题和风险,需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金融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仇高擎表示,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深化前期金融风险综合治理的各项举措,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

“市场的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础,要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要求落实到资本市场层面上,就是要防止市场大起大落。”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滕印说。

债务风险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当前去杠杆工作稳步推进,今年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但在部分行业部分地区,高杠杆率和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依然存在。

这次会议提出,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经济下行压力下,高杠杆的风险更容易暴露,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稳妥去杠杆,但也不能一刀切。”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辉认为,去杠杆要坚持分类、精准施策原则,对“僵尸企业”该去坚决去,不能让其占用宝贵金融资源,同时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董希淼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继续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重点,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推进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微观行为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

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在不断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稳步提升。然而,随着金融业规模快速扩张,也出现了一些脱离实体经济的苗头,金融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脱实向虚”倾向,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利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这次会议提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本宗旨,也是金融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所在。”仇高擎表示,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发展偏快,金融空转、“脱实向虚”的现象抬头,既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也不利于金融自身的稳健发展,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金融发展“正本清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目前中国总体金融结构仍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成为制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滕印认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就要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要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和场外市场为主发展债券市场,为扩大直接融资创造更好条件。

“金融是服务业,需要通过优化资金配置来服务实体经济。”田利辉认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要突出主业、强化服务,发挥其固有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金配置等优势,坚决防止“脱实向虚”,丰富金融产品供给,为实体经济“解渴”,保险机构则应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较为稳定的优势,做实体经济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与此同时,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

董希淼介绍,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全球金融史表明,发生金融危机的经济体受到的影响几近摧毁性,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存在内在缺陷,金融发展和创新长期“脱实向虚”,脱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

“脱离实体经济,金融业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早晚要出问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表示,从经济发展角度看,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的,离开了实体经济这个根基,金融业就会吞下自我膨胀的恶果,而没有金融业的良好发展,实体经济也会缺乏活力。

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

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手抓”,积极支持资本市场“走出去”

“金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金融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表现。”仇高擎介绍,新常态下推进金融业改革,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框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多层次金融市场制度改革、金融机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健全小微、“三农”、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深化金融改革,要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手抓’。”董希淼表示,在直接融资领域,要积极推进主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及股权众筹市场建设,协同发展场内和场外、公募和私募、股票、债券和期货等分层有序、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间接融资领域,要着重抓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加快大型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消费者。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在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但随着我国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趋势加剧,跨界交叉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加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亟须进一步升级。

这次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董希淼认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与原有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相比,委员会的职能完整,层级更高,金融监管协调将会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时,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的职责得到强化。通过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加强和提升,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优化金融风险监管覆盖方式,以更好地应对金融机构在综合化经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防范引发全面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

“有了统一的协调机构,可以有效防止九龙治水、各自为战的局面,防止监管不足或监管过度,有力有效有序地引导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从而借助金融支持来实现中国梦。” 田利辉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全球经济的关联度愈加紧密。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金融对接国家战略加强服务的意识也愈显强烈。此次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如何助力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董希淼认为,在扩大开放方面,我国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积极支持资本市场“走出去”,扩大金融机构双向开放,鼓励境内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为境外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分支机构提供发展空间。同时,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投资范围,加大企业境内外融资支持力度,加强跨境监管协作,便利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上市。(人民日报)

感觉当前行情难把握?追高就被套,低吸却不涨,怎么办?关注“嘉哥说股”微信公众号,全面大盘分析、预测精准,更可免费问股!为您详细解答个股难题。16年实战经验倾囊相授,拿起手机扫描下图二维码 关注“嘉哥说股”,炒股不再难!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