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ST先河(300137)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5年是全面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一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全面收官、研究谋划“十五五”规划体系的承上启下之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更加有效防控生态环境安全风险,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2025年2月14日,生态环境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坚持“四个面向”,以支撑保障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以重大科技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重大行动为抓手,以战略科技力量为支撑,打造开放包容的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环境,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支撑。到2035年,生态环境领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方法取得重大突破,环境监测和模拟领域等一批关键技术和设备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全面实现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标志着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正式启航。该方案明确了“两步走”实施路径:到2027年,实现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在重点区域率先探索以无人运维、智能采样、黑灯实验室、立体遥测为标志的新一代监测网络;到2030年,实现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系统性重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整体跃升,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全面实现,监测“智慧大脑”基本建成,总体效能充分满足美丽中国建设的支撑需求,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治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具有全产业链服务优势,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如下:
1、生态环境监测。以生态环境网格化监控系统为基础,构建天地空一体的监测体系,通过全样本的有效性监测,精准锁定污染源头,为区域环境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其用物联网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技术,组合布设微型化、小型化监测设备,形成大范围、高密度的环境监控网络,按照数据使用需求,制定不同的质控手段,全面提升数据的有效性。包括: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建筑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大气颗粒物组分分析及源解析系统、工业园区在线监测系统、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及OBD远程监控系统、噪声监测、颗粒物粒径谱溯源解析系统、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执法装备及指挥决策系统、污染源监测、大气(水)网格化监控系统、水生态监测系统、高光谱扫描成像系统等等。
2、“双碳”技术服务。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公司研发了温室气体系列监测设备,以及碳排放与碳资产管理系统、区域温室气体源汇分布反演系统,并提供企业碳排放核算与报告、企业碳核查、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企业碳资产委托管理、CCER项目开发咨询、碳排放配额及CCER交易等服务,可为各级政府、重点企业提供温室气体监测、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碳配额交易及碳达峰与碳减排规划等全流程服务。
3、生态大脑。围绕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协同、PM2.5与臭氧协同、VOCs与NOx协同,以及环境与健康协同、环境与自然协同等统筹管理与治理的问题的生态大脑整体解决方案,以“蓝天云、碧水云、净土云、低碳云、自然云、健康云”为核心,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可视、可知、可控、可预测,对生态环境管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决策。可实现环境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助力政府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自然生态监测。以遥感、光谱、传感器等前沿技术为基础,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生态功能区为重点,整合现有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形成上下协同、天地一体的生态系统感知和智慧监测体系。在现有生态环境与污染源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增设生态系统及自然资源监测体系,通过卫星、无人机、视频观测、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手段,形成“天-空-地”一体,贯穿“污染-环境-生态”,覆盖“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的生态环境全链条智慧感知服务体系。公司创新AI、声纹识别、物联网等多元化技术手段,实现鸟类、鱼类、藻类、浮游生物、生境等智能监测,助力政府全面掌握生物多样性种类、分布情况及发展变化趋势;创新将高光谱扫描成像技术的应用于水生态环境监测、栖息生境监测,获取目标区域内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物候、栖境复杂性等生态环境多参数数据。
5、运维服务。公司具备《自动监控系统(气)运营服务》、《自动监控系统(水)运营服务》一级能力认证和《现场端信息系统运营服务》认证证书,从事常规空气站、超级站、微型站、扬尘站、水质监测站等运维服务业务,基于客户需求,从监测设备运行日常保养、设备定期标定校准、设备故障维修方面以及运行数据审核、标准传递溯源方面为客户提供服务。环境监测体系数智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是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智慧运维系统,基于物联网传感器、视频AI及标识解析等技术,通过对站房和辅助系统实施数智化改造,可以实现站点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和远程自动运维,减少人员操作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提升数据质量。
6、环境大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服务。运用环境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大模型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区域、城市等各级政府提供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控咨询服务,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环境背景监测数据、地理信息、气象、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视频监控数据、源清单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形成生态环境管理新模式、协同化环境与经济发展新路径,协助政府开展污染溯源、精细管控、系统治理和持续改善等业务。
7、工业污染深度治理。公司研制了常温一氧化碳净化炭、溶剂回收炭、蜂窝状活性炭、活性炭纤维、分子筛等吸附净化材料,开发了大风量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溶剂回收等技术与系列装备。针对产业集群区域VOCs污染排放和污染治理的现状与需求,公司提出了“低成本分散回收,规模化集中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的VOCs第三方治理新模式,实现了VOCs污染减排、溶剂回收增效、环保产业发展的多赢。针对中小型燃气锅炉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需求,公司研发了燃气锅炉低温深度脱硝技术及装备,服务于城市大气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8、区域污水治理。公司研发出一体化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以节能组合净化槽为核心设备,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用最小的能耗带动槽内特殊培育菌群与污水混合,进而通过水解酸化、缺氧厌氧、接触氧化等阶段实施污染物降解,主要应用于布局分散的小城镇、农村及其它无市政管网分步的地区,可将其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分别收集、就地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从而构建新型环保的村镇污水治理模式。为破解黑臭水体治理难题,公司推出了超微纳米气泡水体修复系统,提供高效增氧、水质修复、生态恢复等低成本、易维护、高效率的生态化治理模型。
9、社会化检测。公司下属子公司河北正态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是独立、专业的环境检验检测机构,通过了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具备先进设备和技术,建立了专业检测团队,可以为检测数据提供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10、新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业务。公司在环保事业基础上,结合产业资源优势延伸发展新能源市场,在新能源市场通过不断的摸索和积累,逐步建立新能源项目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及运营维护体系,为公司大环保产业延伸开展新能源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已打通了新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运维的经营模式,力争为国家环保大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做贡献。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盈利水平提升,实现营业收入417,721,204.99元,同比增加6.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461,074.93元,同比增加31.00%。截止2025年半年度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987,646,599.71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51,177,593.35元。
报告期内,公司环境监测系统实现收入137,550,877.82元,在营业收入结构占比为32.93%;运营及咨询服务实现收入262,429,332.15元,在营业收入结构占比为62.82%。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创新研发优势
公司一直坚持以自主研发为先导,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承担国家项目,同时与国内各大院校建立紧密的技术合作,形成了大量的科技成果、科技奖励和专利;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公司对技术、产品进行及时更新和优化,带动了公司技术进步。对于项目的研究开发,公司拥有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含子公司)共拥有专利395项,拥有软件著作权394项。
公司以科技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依托强大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打造核心技术优势。基于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公司创新性搭建了领先的集感知、预警、监测、监管、分析、决策于一体的智慧生态环境精准管理信息化平台,引领我国环境监测全面进入环境物联网时代;聚焦“十四五”生态目标,以“蓝天云、碧水云、净土云、低碳云、自然云、健康云”为核心,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决策,构建统一的生态环境治理大脑,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可视、可知、可控、可预测。
2、全产业链服务优势
公司提供生态环境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为政府提供监测、咨询服务、治理为一体的全方位、一站式环境改善方案。基于二十余年技术积累,公司拥有较为齐全的产品线、全参数有效性监测,结合物联网技术,将小、快、灵的微型空气、水环境监测传感器应用到监控点位,实现精准溯源;同时,利用大数据应用技术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结合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多种环境质量模型等进行分析研判,甄别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污染贡献率,并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污染源问题实时提供管理咨询、管控与治理方案;以一体化分散式系统处理城中村等区域的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或回用;创新VOCs第三方治理模式,推动工业污染深度治理。
3、品牌优势
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深耕多年,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与品质、快速响应的服务体系,通过源清单、源排放贡献分析及减排模拟、综合整治、减排效果评估、达标规划等技术,深化环境治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关系,助力服务的当地政府环境改善持续达标,受到客户的好评和信任,具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