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和顺电气(30014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在保持智能电网产品为制造主业基础上,积极开展储充装置及充电站建设运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运营、氢能电源系统、移动电源综合系统等综合业务。
(一)电力成套设备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电力成套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所属行业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公司主要产品为高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电工器材、电力滤波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电力储能装置及其他电力电子类环保节能装置及相关产品,为客户提供输配电一次设备及配电系统解决方案。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需求快速增长,公司进一步延伸配网产业链,积极开展智能电网一二次设备融合业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客户配电网的可靠水平、智能水平及环保水平。
在国家“双碳”战略强力推动下,电力行业向以“新能源”为主要能源形式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等集中发布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构建,能源互联网、数字电网成为电网转型方向,电气装备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成为必然趋势,新能源消纳、配电网升级改造成为未来电网投资重点方向。
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地方电力公司及铁路、工矿企业等。
公司按照“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模式,以销定产,根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生产计划制定。公司已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二)新能源光伏发电及EPC工程总承包业务
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公司自2015年起开展光伏(含山地、屋顶)、风电等项目投资、安装施工总承包(EPC)等业务,并于2018年启动投资建设运营光伏发电项目,重点投入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项目,为用户提供先进、高效能效管理解决方案。
运营模式:与大型能源企业合作,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发光伏用电客户,由我方来承接项目EPC工程总承包业务。公司EPC承包业务盈利来源于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及优化管理;公司光伏发电业务盈利来源于发电收入及政府补贴。
(三)新能源储充装置业务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充电桩领域公司之一,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已经成功研发并规模化生产多种规格交、直流充电设备,能够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规格、功率、场合下的充电需求,尤其在大功率快充、动态功率分配模式领域,公司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储备,在行业内已经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目前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渠道代理及运营充电站等多种营销模式。主要客户包括公交、电网、出租车、各大充电站运营商、平台公司、物流公司等充电站运营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在充电桩技术上进行产品升级,较之前更加稳定,兼容性更加完善,外观更新颖。管理平台也同步进行技术升级,可以满足各种使用场景。同时公司在产品品类上做拓展延伸,积极开发储能电源产品系列,形成储充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矿用电源业务已取得防爆证和煤安证,客户群体主要分为矿用电机车主机厂和终端矿山客户。目前已基本完成产品系列化和型谱化工作,并积极进行产品推介,以期不断提高公司产品在矿用电源业务的综合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公司氢能电源系统业务在报告期内积极开展技术论证和方案研讨,积极开展氢燃料电池实验室能力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目前已经具备燃料电池关键部组件、电池堆及系统集成研发能力,所开发出的阴极闭式金属双极板空冷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创新产品已在氢能两轮车、氢能无人机、氢能增程器等领域推广应用。依托实验室建设成果,2024年公司申报的“高性价比中小功率燃料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分别获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市及江苏省三级双创人才项目立项资助,“高效阴离子膜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获苏州市“揭榜挂帅”科技计划立项资助。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发移动电源综合系统业务,该业务是将储能电池、控制系统等核心设备集成在拖车、集装箱等可移动载体上的储能系统,具备快速部署、灵活迁移、即插即用的特点,能有效弥补传统固定储能电站的地域限制,在多个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公司将持续沉淀储充装置相关技术,并积极拓展新的业务方向,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新能源领域继续深耕,优化新能源储充装置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生态体系。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优势
公司长期深耕输配电设备制造行业,立足自主研发创新,通过持续研发投入,积累了丰富的输配电设备研发和生产经验,组建了优秀专业人才队伍,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重视技术研发工作,战略定位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及电气综合应用方案解决者和成套装备供应服务商。公司具有完整电动汽车充电站解决方案,产品满足国家充电设备相关标准,符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重大客户要求。
公司一贯重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和保护,有利于公司提升产品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102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3项。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10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二)产业链业务协同优势
公司在起步阶段专注于电力成套设备的研发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又进行电能质量设备的研发和设计,DCC、APF和SVG等电能质量产品及相关技术是公司发展基石;同时积极把握住行业大发展契机,完善产业链,优化业务结构,开展光伏发电、充电站投资建设运营、一二次设备融合、售电领域及电力设备运营维护、新能源储充装置等多种业务。
公司强化产业链协同,发挥核心技术及先进制造能力,形成板块相互借力、协同发展闭环业务。同时,利用自身多年深耕在电力设备领域销售和生产累积优势资源,多渠道开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储能电源产品系列,开拓氢燃料电池系统、移动电源综合系统等相关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三)重要股东引进优势
2022年11月,绿脉电气成为公司新控股股东,有利于公司引进优势资源,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助力公司业务拓展。
(四)品牌优势
公司在智能配电设备领域和新能源光伏发电、新能源储充装置等领域有多年技术和经验积累,熟悉电力成套设备及储充装置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设备布局、高效率安装调试。
(五)人才与管理优势
公司拥有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和一支高素质销售服务队伍,针对各大板块业务部灵活配置对应营销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以苏州总部为中心,在全国设立多个分公司和子、孙公司作为客户中心和营销服务网点,保证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专业营销队伍、严格技术培训、充足维修配件以及系统管理措施,是公司提升产品销量、品牌价值以及顾客满意度、忠诚度的有效保障。
公司通过实施积极营销服务策略,不断加强营销服务团队建设,针对市场新形势和新变化,能够迅速做出调整和实施战略布局,通过建设和完善营销服务网络,不断强化公司市场覆盖,使公司具备较好营销服务网络基础。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