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ST沪科(60060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类型未发生改变,主营业务以农产品、化工产品等产品的商品贸易为主,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F51批发业”。2025年上半年公司农产品业务以鲜切花和酒粮类产品为主,化工产品以钛白粉产品为主。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依托自身产业资源及贸易业务经验优势,在业务过程中根据供应商或客户需求进行资源匹配及方案规划,为客户提供农产品、化工产品及其他非生产物资等产品的购销服务,并通过集中采购、订单管理、存货管理、定制加工、物流规划等方式,为上下游企业实现快速资源匹配,为客户提升运营效率,在上述环节中体现公司价值及收益。
(三)行业发展情况
1、鲜切花行业
2025年上半年,中国鲜切花行业在消费理念转变、技术驱动及区域国际需求加速的浪潮中展现出稳健而向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
(1)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预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鲜切花零售市场规模将达约750亿元人民币(参考艾媒咨询2024年预测复合年增率推算),同比增长约12%-15%。消费动力主要来源于节日赠礼、日常家居美化及“悦己型消费”需求的双向驱动。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依旧占据花卉产业核心地位(预计占国内交易量的68%以上,据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2023年报规划测算),但山东、广东、江苏等新兴产区开始发力。在高效农业设施和政策补贴驱动下,如山东地区凭借出口优势上半年生产占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中国花卉协会预估数据)。
2025年上半年,以花卉专利品种进口和新品种研发为核心的高端鲜花市场增速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玫瑰稳占第一品类(销量占比达35%),但芍药、牡丹、绣球、小众叶材占比迅速提升。新优专利品种应用度预计渗透率突破15%。
(2)消费市场新格局形成
2025年上半年,电商渠道进一步抢占线下份额,预计2025年上半年生鲜电商平台鲜花销售额同比增长25%以上。社区团购、定制月花服务占比显著提升,预计分别占电商花材交易量的28%与20%。
2025年上半年,“95后”依然为鲜切花消费新主流,高频日常购花(月均1-2次)用户比例增长到42%;此外,“一人份”小型化花束销售同比爆发式增长预计达120%,契合单人户和办公室微空间装饰需求。
(3)生产与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全国自动化种苗温室新增逾100万平方米。在云南核心区如晋宁等地,智慧联网种植管理系统在龙头企业中渗透率达55%以上,花枝整齐度、产期调节和耐储运输水平显著改善。
2025年上半年,全国预计约3,200公顷花卉温室内配备AI病虫害识别系统与环境智能传感技术,推动单位亩产平均提高10%,农药残留值低于出口限值的种植比例达83%。
(4)国际市场稳步拓展与升级
2025年上半年,根据海关总署花卉出口前值及2024年贸易协定执行进展模拟,2025年上半年鲜切花出口额或将逼近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预计超30%。对RCEP协定签署国出口增长贡献最大,增速达40%;对欧盟出口因满足环保认证增速25%。出口价格增幅高于数量增长(每枝均价同比升8%),显示品牌附加值提升。
2025年上半年,行业头部企业持续以国际新品种反向授权输出(如方德推出多个玫瑰自育种)。中荷合作项目中已有约18个鲜切花品种完成中国本土测试推广,2025年可占据高端出口量的约12%。
(5)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城市的城市宅配全程冷链率仅为65%。县域消费者因物流波动放弃购买意愿上升约5%。
目前行业产地检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花卉产品标准化、批量化程度只达67%。存在包装随意、售后无体系等问题。
(6)政策驱动可持续发展
2025年《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实施方案》实施持续深化,预计全行业将总计投入超过7亿元支持智能化温室升级;在零碳农场试点政策方面:已有三个省份8家基地完成花卉有机肥认证推广,有机花卉销量2025上半年预计上升至整体交易的7.5%,实现绿色溢价增长。
综上所述,2025年上半年中国鲜切花行业的发展脉络呈现加速转型的高质量增长:数字化深度渗透、消费结构优化、全球布局协同、设施农业升级成为产业发展核心。在此过程中,“技术+标准+绿色+品牌”成为行业企业核心发展目标。未来的行业发展中,专利化产品、柔性定制化生产以及全球品牌溢价能力将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
主要数据来源: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海关总署、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中国花卉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艾媒咨询、艾瑞咨询、美团/拼多多等平台销售数据分析简报等。
2、农产品供应链行业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农产品国内贸易在政策引导、技术革新与消费升级的共同驱动下,呈现出规模稳定增长、效率显著提升、绿色转型加速的态势,但也面临源头生产组织化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以下是基于公开数据和权威报告的综合分析:
(1)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消费结构升级
2025年上半年,国内农产品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流通主渠道,预计上半年总交易额接近5.5万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态势符合《“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设定的目标,并得益于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刚性需求与品质提升。
2025年上半年,国内农产品消费升级特征明显:消费者对安全、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旺盛。有机、绿色认证农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交易量增长显著高于普通农产品。生鲜消费中,预制菜、即食果蔬等深加工、高附加值品类渗透率持续提升,反映了生活节奏加快下的消费习惯变迁。
(2)数字化技术全方位渗透,供应链效率持续改善
2025年上半年,国内农产品贸易电商渠道继续深度下沉与融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突破6,500亿元人民币,在整体农产品流通中的占比持续攀升。生鲜电商平台加速向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渗透,社区团购模式优化迭代,“线上下单、线下自提/即时配送”成为主流。大型商超与电商平台深化产地直采合作,缩短流通链条。2025年上半年,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应用物联网(IoT)温度监控、AI驱动的销量预测与智能调度系统日益普及,推动农产品平均损耗率预计降至13%以内(较2024年约15%进一步优化)。智能仓储机器人在大型分拨中心的应用提升了分拣效率与准确性。2025年上半年,国内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覆盖率超过95%。区块链技术在高端水果、粮油、特色畜禽产品等领域广泛应用,“一物一码”全程可追溯成为品牌溢价和消费者信任的重要支撑。大型电商平台和连锁零售商将溯源信息作为商品展示标配。
(3)流通效率与成本控制持续优化
2025年上半年,国内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比持续下降。全社会农产品物流总费用占相关产品总产值的比率小幅下降至15.5%以下。这得益于规模化流通企业比例提升、产地直采模式深化(减少中间环节)、多式联运发展以及数字化平台优化车货匹配效率。2025年上半年,国内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数字化平台(如B2BSaaS服务商)深化“农批对接”、“农超对接”服务,提供实时行情、供需信息匹配、在线交易与支付、物流跟踪等功能,显著提升了全国范围内农产品跨省流通的时效性。
(4)行业面临挑战
目前,大量中小农户和合作社在生产端的标准化程度、市场信息获取能力、议价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仍显不足,影响供应链整体稳定性与效率。政策层面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源头组织化程度。同时,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在大型贸易企业和零售商的采购决策中影响力增强。国家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覆盖担保资金3,000亿元人民币以上,重点向采用节水灌溉、有机肥替代、低碳包装、节能仓储物流等可持续生产与流通模式的项目倾斜。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共同推动行业绿色化发展。不同区域间的冷链基础设施覆盖、数字化应用水平、市场流通效率仍存在差异。政策着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和脱贫地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并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促进产销对接。
综上所述,2025年上半年,中国农产品国内贸易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技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是驱动效率提升与模式创新的核心引擎;政策引导(产地市场建设、追溯体系、绿色金融)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消费升级则持续拉动市场扩容与结构优化。未来,进一步弥合生产与市场的鸿沟、深化绿色转型、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仍是构建更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关键任务。
主要数据来源:国家商务部、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社会科学院、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艾媒咨询等。
3、钛白粉贸易行业
2025年上半年,我国钛白粉贸易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展现出整体承压但有韧性、结构持续优化的发展特征。
(1)市场整体走势:价格震荡上行,出口规模稳增
2025年上半年,国产金红石型钛白粉(R-601、BA-1000等主流牌号)市场价格呈现阶段性波动上行。一季度均价维持在15,800—16,200元/吨区间运行;二季度伴随下游需求季节性回暖叠加部分装置集中检修,价格稳步攀升,6月底时主流市场价格普遍达到16,500元/吨左右。较2024年底均价(约15,600元/吨)整体上涨约6%。2025年上半年,龙佰集团、中核钛白等多家头部厂家在2025年3月和5月相继发布涨价函,累计调整幅度约250-400元/吨。2025年上半年,国内钛白粉出口保持增长态势,H1钛白粉(海关商品编码:320611)总出口量达87.3万吨,同比增长3%;出口总金额突破22.5亿美元;出口均价约为2,576美元/吨(含税,不同港口),高于2024年H1均价的2,470美元/吨,显示产品结构升级(如化纤级、涂料级高品级产品份额提升)。对印度(占比超过20%)和东南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出口保持稳定(增速分别为2%和4%);对中东、北非等地区出口增速强劲,埃及、阿联酋进口量增长超7%;南美(以巴西、墨西哥为主)占比超过19%,份额稳步提升。
(2)成本结构变动:承压运行但逐渐企稳
2025年上半年,钛白粉两大主原料成本压力不减,硫酸价格触底反弹迹象显现,国内98%硫磺酸出厂价H1在180–210元/吨区间波动,因环保政策趋严及部分小型冶炼厂关停,硫酸供应略显不足。同时,上半年钛精矿价格震荡整理,钛精矿价格在1,450-1,550元/吨区间震荡,存在高位运行压力,但下游高炉钛精矿利用率提升缓解了供应短缺问题,市场逐渐平衡。
(3)政策环境与企业格局呈现“双重优化”
2025年上半年,钛白粉行业环保趋严促转型升级,2025年1月起实施的《钛白粉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修订版)推动了行业集中度提升。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停产小型工厂超过6家,龙头(龙佰、中核钛白等)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45%,并加快上游矿产布局并拓展副产品增值链,龙佰集团在湖北实施铁绿矾尾矿回收项目,H1减少尾矿外排30%;中核钛白投资开发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在攀枝花开始试运行,预计2026年投产后可推动毛利率再提升。
综上所述,2025上半年钛白粉贸易产业在价格修复与出口增长“双轮驱动”下,行业韧性显现;但受高位成本制约和政策推动,产业链结构性深化趋势明确。
主要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中联化、隆众资讯、卓创资讯、申万宏源证券、长江证券研究所等。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严格贯彻执行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及重点任务目标,依托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区域资源统筹和产业赋能优势,结合自身丰富的贸易业务经验,充分发挥协同效应,重点围绕花卉等高原特色农产品进行产业布局及业务战略转型。公司正逐步转型定位为花卉贸易及配套服务提供商,围绕云南省昆明市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构建“交易+服务”的协同生态及“资源整合—产业运营—经营提升”的业务体系,加速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链协同效应突出的核心主业,按计划全面推动公司业务战略转型,根本性提升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40.02万元,同比降低65%;实现毛利总额405.5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9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5.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6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6.54%。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2,245.66万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69%;归属于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净资产为3,786.07万元,较上年度末增加0.09%。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