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五新隧装(835174)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商业模式
1、主要业务和产品
公司属于C制造业-C35专用设备制造业-C351采矿、冶金、建筑专用设备制造,专业从事隧道施工与矿山开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主要市场包括铁路市场、公路市场、水利水电市场、矿山开采市场、海外市场、后市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混凝土湿喷机/组、全电脑衬砌台车、智能数字化浇筑衬砌台车、凿岩台车、立拱装药台车、防水板/钢筋作业台车、锚杆台车、养护台车、掘进钻车、凿岩机等。
2、研发模式
公司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研发团队,公司研究院系湖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新奥法隧道施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市新奥法隧道施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长沙市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专家工作站为湖南省专家工作站,公司工业设计中心为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公司技术中心为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建立了一套集市场需求调研、研发立项、方案设计、市场反馈、投放生产于一体的完整产品研发流程;营销中心及时向研发部门反馈市场产品的需求与动态,研发部门根据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和市场产品需求信息调整研发方向,开展已有产品迭代更新和新产品研发。
3、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钢结构件、液压件及其辅件等。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购+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对于标准化产品,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实际订单需求灵活进行原材料采购,并保持一定的安全库存;对于定制化产品,公司根据客户实际订单需求情况进行原材料采购;对于通用的原材料以及易损易耗品,为降低采购成本,公司通常进行集中采购。
4、销售模式及主要客户
公司采用“直销与代理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国内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市场采取直接销售模式,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或商务谈判等方式确定客户,并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国内矿山开采市场、海外市场采取直接销售与代理商销售相结合的销售模式,与相关代理商建立合作关系,拓宽业务渠道。在客户开发、订单获取方面,公司营销中心通过专人直销、招投标、集采平台、工程业务信息网等多个渠道采集信息,开发新客户;对于现有客户,公司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建立了较高的客户黏性,有利于获得后续订单;公司还提供部分设备租赁服务,为推广公司产品或满足客户短期工程需要,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方式。
公司先后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施工央企;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路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一流施工集团;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一流矿业集团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公司产品已跟随我国大型施工建设单位走出国门,应用于中国--老挝铁路项目、马其顿3号公路项目、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项目、巴基斯坦DASU水电站项目等。
(二)核心竞争力
1、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
公司依托自主核心技术与专业化研发体系,深度聚焦“钻爆法”隧道施工与矿山开采场景,以创新装备攻克复杂工况难题,系统性解决行业痛点:
①小断面巷道开拓专家:为矿山中小巷道量身打造的矿用智能掘进钻车、矿用锚杆台车等,覆盖4平方米至45平方米作业断面,实现巷道开拓的提速、省力与安全保障。
②远程遥控+智能自动控制技术突破:以打造“隧道施工与矿山开采装备机器人”为战略目标,深度融合远程遥控与自动控制技术,公司产品混凝土湿喷机、双曲臂电脑凿岩台车、双滑臂电脑凿岩台车等装备已通过毫秒级远程操控验证,配合臂架自平衡等自动控制技术,显著提升自动化施工水平与工程质量;全电脑衬砌台车配置智能驾驶舱,可远程操作、实时监测现场施工状况,全电脑控制浇筑过程,具备全自动布料和全自动振捣功能。
③驱动矿山与隧道绿色建设:助力矿山与隧道工程绿色转型,锂电版智能掘进钻车EWD561,采用新能源锂电动力,替代了传统的柴油动力,为矿山作业带来环保新选择;立拱装药台车创新搭载油电双模动力系统,突破高原、高寒等极端环境能耗控制瓶颈。
④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突出: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授权专利(不包括已放弃专利)350项,其中发明专利91项、实用新型专利237项、外观设计专利22项,并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品质卓越的智能制造
公司秉承“以质量为根本、以信誉求发展”的核心宗旨,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品质管理体系,具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重认证:
①以智能化升级持续夯实品质根基,公司在生产运营环节持续加大机器人、大型数控设备等智能化、数字化硬件及软件投入,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制造工艺,公司高端隧道装备智能制造车间被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为2024年度湖南省智能制造标杆车间;
②质量管理严格按照ISO9001/ISO45001/ISO14001标准进行,建立了包含建立方针、分配职能、管理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风险识别与评估、策划与控制、绩效评价等的质量管理体系;
③坚持客户价值共创,将客户反馈纳入产品设计迭代与工艺优化流程,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加强质量管理体系,保持产品在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3、超越预期的售后服务
公司以“产品可靠性高、施工效率高、服务评价高”为目标,始终坚守“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公司创办了五新学院,开展凿岩台车、立拱装药台车、混凝土湿喷机/组等产品操作手培训,为公司和行业持续输送专业化技术人才;为客户提供超越预期的售后服务,在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强化客户协同关系,确保服务资源精准直达施工一线;公司还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自营配件服务体系,推出整机再制造与大修服务等后市场业务,将后市场业务定位为战略性增长极,持续拓展客户价值创造边界。
报告期内,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动。
报告期末至本半年度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商业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动。
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公司以“立足隧道、开拓矿山、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为指引,聚焦为“隧道施工与矿山开采”提供成套智能装备与服务,坚持“业务稳健经营,技术大胆创新”的企业经营思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增强公司持续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在交通基建领域,深耕铁路公路隧道交通基建装备,持续巩固市场领先优势,夯实“立足隧道”战略根基;在能源基建领域,依托隧道装备技术积累,大力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抽水蓄能电站、空气储能电站、石油天然气储备工程等能源基建装备,打造水电开发、绿电储能等工程成套装备,拓展“立足隧道”应用场景;在矿山开采领域,继续以中小矿山为切入点,大力开拓矿山市场;同时加快海外市场拓展与后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以“产品+服务”双轮驱动“走向世界”战略落地,构建多元化业务生态体系,驱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2025年上半年主要经营亮点
1、公司发展稳健,经营质量稳步提升
经营现金流大幅增长:本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66.4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61%。
经营风险控制有效:公司高度注重经营质量与风险管控,坚持价值销售,保持良好的成交条件与客户资信条件;公司严控无款、少款加工和发货;加大货到工地6个月内的款项结算、开票管理;提高部分产品预付款比例,从源头控制应收账款。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主要为1年以内(占比66.28%),坏账风险较低。
货币资金储备充裕: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为2.26亿元,货币资金充裕。
资产状况良好稳健: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计为11.48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3.68%;自2021年11月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连续43个月无短期、长期借款;资产负债率(合并)仅为28.81%,资产结构优质。
2、抢抓行业机遇,增量市场取得新突破
矿山开采市场:精准开拓,业绩飙升。公司聚焦中小矿山及小断面巷道施工场景,针对性推广矿用智能掘进钻车等适配装备;深化与矿山企业的技术对接,坚持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定制化施工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创新迭代+服务能级跃升”双引擎驱动,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2025年1-6月矿山开采市场实现营业收入4581.82万元,同比增长182.62%。
水利水电市场:深耕细作,增幅显著。公司凭借全球众多水电站的实战积淀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持续深耕水利水电领域,在国内率先创新性推出隧洞群成套智能施工设备,全面覆盖出线洞、引水洞、尾水洞、主副厂房等各类隧洞施工需求,实现从开挖、支护到衬砌的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大幅提升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重新定义了水利水电机械化施工;同时,公司成立专门的水利水电团队,重点跟进抽水蓄能电站、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等重特大项目;2025年1-6月水利水电市场实现营业收入3153.82万元,同比增长72.61%。
后市场:持续发力,增长稳健。公司进一步完善后市场服务体系,积极拓展中期维修保养、再制造整机大修、操作手培训等增值业务,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后市场收入取得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在后市场实现营业收入3041.26万元,同比增长19.57%。
3、深化研发创新,核心技术创新成果显著
公司始终将研发创新视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致力于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公司坚信投资研发就是投资未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为1890.79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4.93%。
培养高素质的研发团队:研发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公司通过完善的薪酬机制、技术创新奖、股权激励等多方式留住优秀研发人才;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合计128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9.72%。
加快新产品研发与技术迭代升级:公司加快矿用锚杆台车MT551、全电脑衬砌台车、智能掘进钻车WD581-Mini等新产品研发,同步推进双滑臂电脑凿岩台车WD632DS等现有产品的迭代升级,进一步拓展产品矩阵,完善产品体系。
专利申报成果显著:公司依托核心技术研发团队,践行自主创新战略,在专利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报告期内,公司共获得专利授权43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2项。
二、年初经营计划进展
公司围绕“立足隧道、开拓矿山、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坚持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双轮驱动,推动公司智能化、数字化、电动化和国际化转型。
1、强化科技自主创新,全力推进智能化转型
公司持续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与智能化转型,在研发设计、技术攻关、生产制造等关键环节多点突破;研发效能稳步提升:公司通过更新工艺路线规范夯实技术根基,开发新品均采用三维软件进行管线设计,并同步制定配套设计规范,提升设计标准化水平与协同效率;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实现立拱装药台车臂架动作稳定性与响应速度的双重提升,以及全电脑衬砌台车控制技术落地应用,并优化了衬砌台车工作窗质量以便于现场操作,同时公司加快对矿用锚杆台车、矿用混凝土喷射车等新产品的开发进程,为产品线拓展蓄能;智造能力不断增强:完成车间AGV网络改造,进一步完善了智能制造硬件支撑,为生产效率提升与智能化升级筑牢根基。
2、聚焦战略市场攻坚,着力打造业务增长极
公司持续深耕铁路、公路等核心市场,同时大力拓展水利水电、矿山开采、海外及后市场等增量领域,通过开发针对性装备产品、加强行业协会技术交流、建立样板工地等多元策略,公司产品已成功在阿勒泰正元国际矿业有限公司新疆哈巴河县托库孜巴依金矿、三山岛金矿西山分矿、福马磷矿、刘家山磷矿、卡特巴阿苏金铜矿等矿山项目以及西藏沃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巴基斯坦Balakot水电站、黄梅紫云山抽水蓄能电站等水利水电项目广泛应用。同时,公司通过协办2025年(第二十一届)中国有色金属矿业大会,以及参与第三届平潭隧道机械产业博览会暨隧道产业发展论坛、2025中国(苍南)矿山井巷机械设备展等专业展会,结合抖音号、视频号等自有新媒体矩阵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并携手业内有影响力的代理商形成市场合力,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渗透率,加速增量市场突破。
按照业务领域分析,本报告期水利水电市场、矿山开采市场收入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72.61%、182.62%,收入占比分别同比提高3.71、7.93个百分点;按照产品分类分析,后市场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9.57%,收入占比同比提升1.65个百分点,发展潜力巨大。
3、深化全球战略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
公司积极践行“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通过展会平台扩大国际声量,以代表处建设夯实本地化服务能力,为海外业务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上半年,公司参加了2025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集中展示了双曲臂电脑凿岩台车WD200E、矿用智能掘进钻车WD561-Max等隧道施工与矿山开采智能装备,以及自主研发的凿岩机系列产品及关键零部件,充分展现了“中国智造”的创新实力;在海外实体布局方面,公司完成海外代表处的注册登记工作,为后续深入开拓周边国家市场、构建本地化服务体系及代理商网络奠定坚实基础。
(二)行业情况
一、行业发展、周期波动等情况
1、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情况
工程机械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在政策支持、市场拓展、技术革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展现出设备更新扩围与智能转型深化相互促进、国内基建发力与海外市场突破协同发展的行业趋势。
(1)加力扩围实施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政策,深化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引领产业升级
一是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提出“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的资金规模,在继续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老旧电梯等设备更新基础上,将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展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重点支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应用。”
二是深化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2025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结合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发展趋势,凝练出危险作业自动化、人机协同作业、设备运行监控、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客户主动服务等40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作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的参考指引。
(2)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码激活工程机械市场活力,全球竞争力提升拓宽海外增长维度
一是国家秉持积极财政政策方针,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增发国债、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资金基础。国务院总理李强于2025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财政支出强度明显加大。根据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数据,2025年1-6月,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合计431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06%,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国产工程机械海外市场延续向好态势,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出口作为行业增长重要驱动力的地位持续稳固。在产业链层面,我国工程机械产业链已形成完备体系,从产品规模化生产到跨国运输配送的全链条效率优势持续强化,产业链协同能力不断实现突破,为海外市场拓展筑牢了底层支撑。同时,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在智能化、电动化、大型化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国际领先品牌的差距显著缩小,产品性价比优势在全球市场持续凸显,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进程加速推进,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海外业务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据同花顺IFinD统计,2025年1-6月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达279.98亿美元,同比增长8.37%。
2、隧道施工装备领域行业发展情况
(1)铁路建设领域
铁路作为兼具国民经济命脉属性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设施,其发展节奏与宏观经济周期、社会民生需求高度协同。2025年上半年,铁路建设呈现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建工程稳步推进、前期工作有序开展的良好态势,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2025年1-6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同比增长5.51%,不仅反映出国家对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重视,也体现出铁路建设在稳增长、调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
(2)公路建设领域
公路建设对经济发展具有多维度、深层次的拉动作用,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其形成的庞大投资需求可直接拉动工程机械、建材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同时完善的公路网络能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运输效率,促进城乡与区域间物资高效流通,推动统一大市场形成,加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公路固定资产投资仍维持较高水平,但较上年同期投资规模有所缩减,2025年1-6月我国完成公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1291.32亿元,同比下降8.89%。
(3)水利水电建设领域
一是水利建设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国家水网搭建进程不断加快。2025年上半年,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引江济淮二期、贵州花滩子水库等工程加快建设;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加速推进,据中国政府网资料,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利用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带动周边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建设水风光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举措,工程建设将直接带动当地工程建造、物流运输、商贸服务等产业快速发展。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正持续激活水利水电投资动能,随着国家对水利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各类水利规划加速落地,水利建设投资将迎来广阔增长空间,为国家水安全筑牢屏障,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二是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绿色转型支撑力增强。国家能源局《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稳步推进重大水电工程建设”、“推动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政策指导下,2025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保持高速度发展、高比例利用、高质量消纳的良好态势,为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源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40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79亿千瓦,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129万千瓦。
3、矿山开采装备领域行业发展情况
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带动采矿业投资保持高景气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累计同比增长3.40%,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同比增长46.20%;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缓,同比增长12.50%;非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9.70%。
2025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政策,全方位引领矿山装备产业升级: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支持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强绿色矿山建设。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采用先进适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的工艺、设备、技术,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设备、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的《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鼓励黄金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攻关超深开采、大型凿岩、高精度地压监测等关键装备,推进中小型企业设备定制化开发,引导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全产业链的深度应用”,并指明铜矿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的重点方向为“完善基础网络建设,建设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和综合生产管控平台,对矿用卡车、钻机、凿岩台车、铲运机、浮选机等采选设备及其他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选矿生产系统智能化运行”。矿山装备领域在政策推动下,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与变革趋势。
4、海外市场发展情况
2025年上半年,海外工程机械市场虽整体呈现出口提速与新兴市场渗透加快的态势,但受全球供应链调整及区域需求分化影响,我国隧道及矿山工程机械出口出现阶段性波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隧道掘进机出口金额为2.27亿美元,同比下降23.24%;凿岩机械及风动工具出口金额为2.51亿美元,同比下降12.94%。
5、后市场发展情况
2025年上半年,后市场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持续稳固其在循环经济领域的重要增长极地位。依据国务院《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在设备更新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增加,支持范围从工业、能源电力、医疗等既有领域,拓展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极大激发了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促使后市场的回收、维修、再制造等环节更为活跃,推动后市场向绿色、高效、循环方向加速转型升级。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实现营业收入993.2亿元,同比增长16.60%。
6、行业周期波动
隧道施工装备的下游主要关联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行业,其需求状况与基建投资紧密相连,受宏观经济政策及长期战略导向的影响显著。2025年上半年,国内基建投资在稳增长政策基调下持续发力,中央与地方财政协同推进,为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铁路网加密、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加速落地,抽水蓄能电站等新型基建项目也稳步推进,但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态势存在差异:铁路建设投资同比增长,公路投资有所下滑,水利水电建设仍存在较大增长空间。总体而言,仍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隧道施工装备的需求。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及全球基建需求增长的背景下,海外市场对隧道施工装备的需求呈现阶段性波动。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海外市场仍具潜力。国内隧道施工装备凭借技术适配性与性价比优势,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有望不断扩大,其国际化布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国内市场可能存在的周期性波动。
矿山施工装备的下游为矿山开采行业,其需求受宏观经济周期、资源价格波动和政策导向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2025年上半年,铜、黄金等战略资源价格高位震荡,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矿山开采企业维持或扩大产能,从而支撑了矿山施工装备的需求。国内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持续深入,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断提高,设备更新政策加力扩围,进一步推动矿山智能化改造需求的释放。但同时,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也给采矿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从长期来看,能源转型、全球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将带动矿产开发需求稳步增长,深部开采、无人化作业等技术的不断革新,促使矿山施工装备向高端化方向升级。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国内矿山开发模式正从粗放式扩张向精细化运营转变,装备需求不再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是更注重质量提升与技术创新。
综合而言,行业周期波动正从单一经济驱动转向“政策-技术-全球化”多维驱动,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核心技术自主化及国际化先发优势的企业,将更有能力抵御周期波动影响、把握结构性增长机遇。
二、对公司经营情况的影响
隧道与矿山施工装备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与下游基础设施投资及矿产资源开发需求深度关联。公司专注于隧道施工和矿山开采成套智能装备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聚焦行业痛点突破,在研发创新、产品质量、非标产品方案设计、客户服务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行业竞争优势。为对冲周期波动风险,公司依托研发创新、产品质量的核心优势,采取了多维应对策略:一方面,以钻爆法施工技术为核心横向拓宽产品线,覆盖隧道与矿山施工多场景需求,减少对单一领域投资波动的依赖;另一方面,深化“装备+服务”双轮驱动模式,通过设备运维、再制造、智能化升级等后市场服务,构建稳定的收入来源。随着公司产品矩阵的完善、服务链条的延伸及应用场景的拓展,公司对行业周期性波动的抵御能力不断增强,经营韧性持续提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