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5月29日亚光科技(300123)发布公告称摩根士丹利基金(中国)李子扬 贾昌浩、国金证券任旭欢 贺薇于2025年5月29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军工订单年初以来情况,后续订单展望?
答:公司积极拓展市场,重点加强型号配套跟踪和核心客户维护,着力提升产品交付效率与客户满意度。在军工电子领域,公司积极拓展卫星互联网、舰载、机载等平台市场,通过引入新研项目等方式不断优化产品线,2025年订单情况有所好转, 5月份公告与3家特殊机构客户签订了备产协议3.96亿元,公司签订的合同同比增长明显。
问:怎么看公司和国博,雷电的竞争态势?
答:成都亚光于1965年建厂,在微波电路及组件领域深耕近60年, 历史积淀沉厚,产品涵盖基板/壳体—器件—芯片—模块与组件,品类丰富,客户广泛。相较大型央企、国企,公司竞争优势在于灵活的机制、低成本及服务响应等方面;相较同行民营企业,公司的优势在于客户集中度以及产品单一的风险低,抗风险能力强。
问:成都亚光被收购之后的内部管理情况?
答:成都亚光基本保持着原有管理层的稳定,总经理、营销、采购、研发、生产、行政等分管副总均为成都亚光原有管理人员。集团李跃先董事长兼任成都亚光董事长,集团派出了财务副总。在成都亚光内部管理上逐步引入市场化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打破原有国企行政化用人模式,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优先从公司内部选拔青年骨干担任核心岗位。薪酬体系改革方面将原有固化的工资体系进行调整,提升工资标准,强调绩效导向,提升员工待遇。在长效激励机制上,在上市公司层面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电子业务的管理团队以及技术营销等骨干获授数量占总激励股份数的60%以上,此外,成都亚光管理团队通过持股平台直接持有成都亚光股份,将管理层个人利益与战略转型、利润改善直接挂钩。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子公司持股平台”的双层架构,实现核心人才与上市公司价值增长的深度绑定。
问:卫星和民用通信方面参与情况,主要客户,未来增长展望?
答:自早期鸿雁、虹云、天地一体化等项目到目前GW等星座计划,公司均给相关单位有产品配套,配套产品分两类,一是传统门类,比如混频器、滤波器、检测电路、功分器等,二是模块组件,比如TR组件等。国内规划了“GW 星座”“千帆星座(G60 星链)”及“鸿鹄-3”等超万颗卫星的星座计划。其中GW星座在 2030 年之前完成10%卫星的发射。到 2030 年之后,平均每年发射量将达 1800 颗。我们预计作为其微波组件与模块的核心配套商,随着发射数量的增加,业务会有较大提升。
问:外贸雷达和导弹型号的参与情况?
答:我司器件大多为通用性产品,有参与外贸项目配套,通用性产品具体参与比例以及应用无法准确划分。组件级主要配套相控阵雷达。
问:未来2-3年的经营和业绩展望?
答:订单方面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公司订单态势向好,传统业务预计稳步增长,而卫星应用等增量业务增速更为显著。 产能方面公司紧抓“十四五”战略机遇期,已在成都基地完成自动化TR组件产线建设并投产运行,同步实施微波电路产线升级及MMIC芯片后道工序扩产。现阶段产线配置可充分保障科研生产任务,必要时可通过增加班次、优化排产等措施实现产能弹性提升。
闲置资产处置方面公司于2023至2024年完成珠海两宗资产处置,实现资金笼约1亿元,2025年将继续推进珠海园区剩余闲置资产市场化处置。沅江园区资产盘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已与地方政府签订框架协议,目前正就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磋商。若相关资产顺利处置,将对公司经营效益提升形成有力支撑。
本次活动不涉及公司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本文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亚光科技(300123)主营业务:高性能微波电子、航海装备及其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制造。
亚光科技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63亿元,同比上升18.5%;归母净利润-2714.33万元,同比下降116.73%;扣非净利润-3186.93万元,同比下降54.55%;负债率66.85%,投资收益0.3万元,财务费用3293.84万元,毛利率21.6%。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2861.95万,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出60.57万,融券余额减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