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拥有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充分受益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拥有氢氟酸、液氯、氯仿、三氯乙烯、四氯乙烯、AHF为配套原料支撑的氟致冷剂、有机氟单体、氟聚合物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第二代制冷剂R22产能10万吨/年,规模国内前三;第三代制冷剂R134a、R125和R32的产能分别为7万吨、4万吨和6.2万吨/年,均为国内第一,其中R134a规模为全球第一。
产业链上游成本支撑制冷剂价格。近期萤石粉、氢氟酸价格持续上涨,内蒙及河北的萤石选厂11月开始因气温过低无法生产将陆续停车,进一步使国内供应紧张。长期来看,萤石被列为我国“战略性资源”,储采比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为达到可持续发展,国家频出政策,通过出口限制与严格准入标准限制萤石产能扩张。2017年以来环保措施持续升级,频繁检查降低企业开工率,不合格企业被迫关停,进一步管控萤石产能。中长期萤石粉价格将进入上涨通道,推动下游氢氟酸、制冷剂等氟化工产品价格上涨。
生产配额缩减,R22价格持续上涨。今年以来,二代制冷剂R22价格持续上涨,浙江地区均价同比去年均价上涨32.4%,价差水平同比上涨37.8%。目前,国内制冷剂生产企业9-12月的配额已经不足20%,同时11月开始国内空调企业将开始新的冷年生产周期,年底前货源紧张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长期来看,我国作为《蒙特利尔议定书》第5条款缔约方(即发展中国家),从2013年起正式对R22实施配额管理,到2015年,我国HCFCs生产要在基线年(2009-2010年)平均水平基础上削减10%;到2020年我国HCFCs淘汰量要达到35%,2025年淘汰67.5%,2030年将完全淘汰。2018年的国内R22生产配额已经从2013年的43.4万吨下降至27.4万吨,到2020年国内生产配额将下降至20万吨。目前我国HCFC-22产能约为60万吨,考虑到房间空调R22使用配额为4.7万吨,下游PTEF产能约为11万吨,还有单体和TFE路线R125产能10.6万吨,对R22整体需求在42.6万吨左右。未来新增的R125产能和PTEF产能将进一步拉动R22作为原料的需求,造成R22供应十分紧张。同时R22作为其他制冷剂的中间体,供应紧张也制衡了其它制冷剂的供应,造成制冷剂整体的供给紧张。
氯碱、己内酰胺业务全面开花,续航业绩增长新动力。公司氯碱业务氯碱业务配套氟化工,产业链协同降低成本,其中PVDC为公司专利产品,国内市占率超60%。己内酰胺受益景气持续,需求高涨,价格抬升增厚利润。同时公司近期收购集团氟化工研发资产,将有助于公司建立健全自主研发体系,增加技术储备,快速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71元、0.82元和0.96元,对应PE分别为9倍、8倍和7倍,参照可比公司(多氟多和中欣氟材)2019年32倍平均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19年12倍估值,对应目标价9.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制冷剂需求减弱的风险;萤石、氢氟酸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