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是一份假年报!”4月27日,股民朱先生向他的投资顾问抱怨。很不幸,朱先生买了最近的一颗“大雷”——华信国际。
4月25日和26日,华信国际复牌后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4月26日深夜,华信国际披露了2017年年报,最前面的重要提示内容是:无法保证年报内容真实,不承担法律责任。
年报非标,华信国际的问题有多严重?
还是先来看看这份“非标”年报,问题到底在哪里?审计机构上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一份《专项说明》,无法表示意见的6个事项主要涉及到三方面问题,公司董事会也都有解释,对照问题和解释,事实还是比较清晰的。
一是持续性经营问题,华信国际存在大量逾期事项。审计机构给出的统计数据是:
华信国际董事会承认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此外,审计机构还指出, 华信国际可供经营活动支出的货币资金严重短缺,且有债务逾期。
二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审计机构指出,华信国际应收保理款和转口业务都有大量的逾期,截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逾期额分别为14.68元和10.19亿元,但未计提减值。华信国际则辩称,对减值准备有明确的会计政策。
三是关联交易。审计机构说了,
华信国际董事会也给了一个说法,结论是,董事会也不清楚。
华信国际这颗“雷”主要是被散户踩中了。据公司一季报,公司前十大股东中仅有一只指数型基金,持股量也不大:
最后悔的大约是最近两天跌停板抢进去的资金。4月25日交易所盘后交易信息显示,有机构席位和深港通资金在买入,不过卖出最多的也是机构席位。由于开盘即跌停,成交量总体不大。
抱怨归抱怨。朱先生现在的想法很简单,赶紧跑!可是大多数中小股东的想法一致,愿意接盘的倒是不多,想跑都跑不掉。4月27日停牌一天,节后就戴上帽子的“*ST华信”,会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