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公告2018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77.61亿元、归母净利润19.1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8.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32%、21.38%、18.10%,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股权激励费用影响表观增速,内生业绩较快增长。作为制剂龙头企业,公司业绩持续保持20%以上稳健增长,符合预期。18H1计提股权激励费用1.61亿,扣除此因素影响,可比口径下归母净利润增长达到27%。 研发投入高基数上高增长,重磅创新药进入收获期。公司18H1研发投入9.95亿元,同比+27.26%,占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达12.82%。其中19K已获批,在研管线数量和质量均为国内一流,包括重磅品种抗PD-1单抗、吡咯替尼、白蛋白紫杉醇在内的27个品种纳入优先审评,有望陆续获批。其中PD-1已进入到生产现场检查环节,有望国产首家获批,此外肝癌、胃癌、肺癌等适应症正处在2、3期,后续适应症拓展空间极大。公司在研产品线有3个处于生产申报阶段,11个处于3期临床,6个2期临床,19个1期临床,11个获批临床,储备极其丰富。
制剂出口稳步拓展,海外产品线逐渐丰富。公司上半年获得磺达肝癸钠、塞替派和地氟烷三个品种的ANDA批准,托伐普坦片获得暂时批准。这四个品种竞争格局优良,竞争对手都在3家以内,预计将实现较高的利润水平。目前,公司已经有13个品种获FDA批准,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麻醉领域,产品互补性强,协同效应显著。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中国创新药龙头企业,重磅品种获批在即,创新药在研产品管线丰富,长期空间巨大。考虑到公司股权激励费用高于预期、新品种审批进度超预期,我们调整18-20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39.4、51.3、65.3亿元(原预测为39.7、49.1、61.3亿元),另外公司完成17年度权益分派导致股本数增加,我们下调18-20年EPS预测分别为1.07、1.39、1.77元(原预测为1.40、1.73、2.17元),分别同比增长22%、30%、27%,现价对应18年PE为6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审批进度不达预期;创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进口创新药竞争,导致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