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司公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实现收入约77.61亿元,同比增速约22.32%;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9.1亿元,同比增速约21.38%;扣非归母净利润约18.28亿元,同比增速约18.1%;每股收益约0.51元。公司业绩整体符合预期,收入端和利润端均环比改善。
点评分析
收入及利润端业绩环比改善,预计创新药业务增速突出:公司2018上半年收入约77.61亿元,同比增速约22.32%,环比增速约2.6%;归母净利润约19.1亿元,同比增速约21.38%,环比增速约1.14%。我们预计创新药增速对公司半年度收入贡献明显,建议关注阿帕替尼、艾瑞昔布、以及非布司他等品种。公司上半年毛利率约86.61%,同比基本持平,环比Q2比Q1提升约0.28%,我们预计与创新药业务占比提升有关。费用端销售费用率上半年约36.09%,同比基本持平;管理费用率上半年约21.36%,同比提升约1%,与公司今年计提的股权激励费用有关,预计公司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约1.6亿元,与销售部门相关约6900万元,与管理部门相关约4800万元。
重磅新品吡咯替尼获批在即,PD-1国产第一批次有望今年获批:公司乳腺癌小分子新药吡咯替尼2017年申报生产,并进入优先审评,我们预计该品种有望近期获批,销售峰值有望超过20亿。公司另一重磅创新药品种PD-1目前申报生产并进入优先审评,有望下半年获批上市。目前国内已有两家外资PD-1获批上市,国产目前申报生产的PD-1共三家(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公司是其中一家,有望第一梯队获批上市。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在研管线丰富,未来可期: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约9.95亿元。目前公司pipeline中储备新药品种超50个,包括SHR-1316(PD-L1)、SHR-A1403(c-Met ADC)、SHR9146(IDO)、SHR1459(BTK)等重磅品种。pipeline围绕肿瘤、麻醉镇痛等多个领域,国内外临床同步,公司上半年获得国内外临床许可并开启I期临床的创新药品种约11个。
盈利预测
考虑到公司股权激励费用等因素,我们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1.06/1.36/1.72元,对应PE分别为63.2/49.3/39.0倍。
风险提示
国产仿制药招标价格存在不确定性,有降价风险;创新药后续研发进展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不达预期;海外仿制药及创新药品种获批存在不确定性。进口抗癌药零关税进入中国,对国内创新药行业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