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教育行业动态研究: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发布,扩总量、调结构、健全信息化

来源:上海证券 作者:张涛 2017-05-18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总量扩大基础上,继续强调结构调整,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

1、扩大总量(普及):随着二孩政策实施,三期行动计划在扩大总量方面保留脱贫攻坚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建设,并较二期增加了“两孩政策新增人口集中地区”的幼儿园建设。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

2、调整结构(普惠):继续扩大普惠性资源,解决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问题。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2015年,我国约有22万所幼儿园,预计到2020年,幼儿园数量将达到33万所,按80%的覆盖率,普惠性幼儿园约有26.4万所,可自主定价的民办园约6.6万所。我们认为,非限价的民办园将以中高端园为主,保守估计余下20%里5%为高端园,月收费6000元,15%为中端园,月收费2000元,单园儿童按200名幼儿计算,2020年非普惠性民办园的市场空间约为4752亿元。

财政投入仍有增长空间,建立适应公益普惠要求的成本分担机制

1、财政投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教育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学前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为934.05亿元,同期GDP为64.40万亿元,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0.15%,与国际认定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应占GDP的1%的比例水平有明显差距,我们认为,未来我国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011-2015年,中央财政共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中央专项资金719.3亿元。

2、完善成本分担机制,提升政府分担比。1997-2009年,政府分担比(学前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学前教育经费总计)较为平稳,维持在60%-70%之间。2010年,政府分担比骤然降至34%,而家庭分担比(学杂费/学前教育经费总计)则骤然增至53%,家庭一跃成为幼儿园建设、运营成本的主要承担方。这主要系2010年民办园数量大幅增长,增加了约1.3万所,而民办园的办园成本主要靠收取家长缴纳的学杂费来覆盖,导致学杂费同比大幅增长超过5倍。虽然随后2011-2013年家庭分担比逐步降至43%,但2014年该比例又回升至48%,家庭承担了主要的学前教育支出压力。OECD调研数据显示,多数国家的学前教育政府分担比均在50%以上,爱尔兰、新西兰两国的政府分担比则达到100%。未来我国将建立起与公益普惠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政府分担比有望达到50%以上,缓解家庭“入园贵”的问题。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