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焊接机器人龙头卡诺普闯IPO,社保欠缴逐年增多,应付账款半年翻倍)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星空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15亿元扩大至2024年的467亿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达10.4%。
随着下游应用场景及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预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加速,从2025年的527亿元增长至2029年的9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5.3%。
与此同时,焊接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增速也在提升,2020年到2024年的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4.4%,而2025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3.4%。
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跃迁的过程中,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诺普”)凭借自身在焊接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于2025年11月17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计划登陆港交所主板。
然而,翻开招股书,这家细分行业龙头背后却是一幅盈利不稳、现金流紧张、负债攀升的复杂图景。这也不禁让人心存疑惑,卡诺普公司的IPO之路能否一帆风顺,并最终赢得市场的认可?
1、技校生带领4名同事创业,获北极光创投押注
卡诺普的创业历程始于2012年,公司从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控制器起家,2014年就在中国内地销量位居全国首位,占弧焊领域销量90%的市场份额。
2018年,卡诺普推出了机器人整机产品,逐步构建了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三大产品线。
(图 / 卡诺普的主要产品(图源:招股书))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以2024年的收入计算,卡诺普在所有中国焊接机器人制造商中排名第一,且在关键焊接机器人细分领域(包括激光焊接及切割机器人)中的所有中国制造商中排名第一。
同时,在金属及机械加工行业机器人应用方面,卡诺普在中国企业中位居第三。
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这样一家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创始人李良军早年是从技校毕业的。
李良军现年45岁,他1999年7月毕业于内江市煤炭技工学校(现称内江市技工学校),主修的是煤矿电气安装专业。
毕业后,李良军加入了成都广泰实业有限公司(现称成都广泰威达数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广泰”),并在公司工作了10多年,曾担任过研发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技术部长和技术总监等职位。
天眼查显示,卡诺普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由李良军与另外4名股东一起创办,这4名股东分别是朱路生、谷菲、曾兵和邓世海,他们均是李良军之前在成都广泰的同事,这4人分别曾在成都广泰工作过2到7年不等。
在这其中,李良军还是曾兵的姐夫。
这支由前同事组成的创业团队,不仅在职业履历上高度重合,教育背景也以务实型院校为主、均非传统名校出身,但凭借“技术+管理”的多元分工形成了互补优势,为卡诺普的早期发展奠定了能力基础。
目前在公司里,担任运营总监的曾兵2005年毕业于隆昌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主修计算机与文秘专业;担任技术总监的朱路生曾是专科毕业,2002年毕业于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现称成都工业学院)。
担任技术副总监的谷菲毕业于成都大学,获得了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担任综合管理总监的邓世海则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值得一提的是,资本的介入也让卡诺普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从2017年开始,卡诺普先后获得了北极光创投、兴富新型产业、双环传动、国弘纪元、钟鼎股权、电科海美、钟鼎青蓝、兴富数智、锦成音乐科技等机构的投资。
公司的投后估值从2017年12月的2.35亿元增至2021年4月份的21.05亿元。
上市前,李良军、朱路生、常州鸿志、谷菲、夏辉胜、曾兵、邓世海一起组成了卡诺普的控股股东,共同持有卡诺普54.13%的注册资本。
北极光创投作为资深独立投资者持股13.35%,兴富资本持股9.72%。国弘纪元持股5.06%、双环传动持股1.2%,电科海美持股0.7%。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作为一家成立了13年的企业,卡诺普在员工社保的保障方面做得并不到位。
招股书披露,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卡诺普并未根据相关规定为部分员工缴纳足额社保及住房公积金,报告期内未缴差额分别为810万元、1100万元、1360万元及1460万元。
上市冲刺在即,卡诺普各期末社保与公积金欠缴余额仍逐年递增,且未计提任何拨备,合规缺口持续放大,风险也随之升高。
2、盈利能力不稳定,应收款项飙升至1.42亿
招股书显示,卡诺普的财务数据呈现“营收增长与盈利波动并存”的特征。
报告期内,卡诺普的营收一直在持续增长状态,分别为1.97亿元、2.22亿元、2.34亿元及1.56亿元。其中,2023年及2024年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2.6%、5.2%,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增速增至36.3%。
(图 / 招股书)
对于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速的显著增长,卡诺普表示主要是由于他们从焊接机器人核心优势战略扩张至完全自主研发的产品矩阵,同时巩固了在焊接领域的市场地位。
此外,营收增长趋势也得益于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战略性扩张,在2024年起实施的战略转型,即扩大客户群以涵盖更多终端客户。
从具体产品来看,报告期内,焊接机器人产品的营收占比一直在50%以上,报告期内占比分别为63%、56.1%、52.2%及55%。多功能机器人的营收占比分别为28.3%、32.4%、32.4%及25.9%。
此外,卡诺普的协作机器人、具身智能机器人营收占比均未超过7%。
在卡诺普的所有产品线中,虽然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毛利率最高,报告期内分别为54.2%、37.7%、51%及42.7%,但该业务截至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占比也仅为4.3%,暂时难以担任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重任。
(图 / 卡诺普各产品的毛利率情况(图源:招股书))
若按地区划分,卡诺普在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报告期内分别为15.6%、19%、10.5%及9.1%。
在盈利能力方面,卡诺普的表现并不稳定,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年内/期内溢利分别为2826.5万元、168.8万元、-1294.4万元及843.8万元,2024年还曾出现亏损的情况。
2025年上半年,卡诺普录得政府补助及银行利息收入为主的其他收入及收益为846.2万元,若刨除这部分收入,公司主营业务实际仍处于亏损状态。
从财务数据来看,卡诺普盈利波动的核心症结在于公司经营现金流造血能力出现弱化。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盈利质量,报告期内,卡诺普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670.2万元、-3088.1万元、-1775.6万元及888.4万元。
(图 / 招股书)
尽管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已经转正,但2023年、2024年累计净流出超过4863万元,反映出卡诺普过往的盈利质量并不高。
与此同时,卡诺普的应收账款高企,也值得管理层注意。
2022年末,公司的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为7500万元,但到2025年6月末,该项金额已增至1.42亿元,2年半时间里接近翻倍增长。
这意味着,卡诺普面临着更高的客户延迟付款及违约有关的信贷风险。
此外,招股书还披露,卡诺普在报告期内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2.5%、77.8%、76%及75%,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在此背景下,卡诺普冲刺IPO的募资计划中,还将扩大产能,此举是否合理以及是否会带来更多产能消化风险,也需要卡诺普管理层审慎决策。
3、资产负债率攀升至49%,存在供应商集中情况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在报告期内,卡诺普财务结构的相关情况也令外界担忧。
报告期内,卡诺普的负债压力持续攀升,其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末的42%升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49%。负债总值从2024年末的约1.88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约3.05亿元,半年内的增幅达到了62%。
(图 / 招股书)
短期偿债压力尤为突出,卡诺普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2024年底1.11亿元激增至2.23亿元,半年增长超过100%,占负债总额比例从59%升至73.1%。
2025年上半年,卡诺普的现金储备也有所减少,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37亿元,较2024年末的1.54亿元减少了11.5%。
此外,供应商集中风险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卡诺普经营的不确定性。
招股书显示,卡诺普在报告期内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分别为46.3%、48.5%、40.7%及43.8%,已经连续3年半超40%;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分别为的17.2%、22.8%、18.2%及22.1%,长期超17%。
这种对少数供应商的高度依赖,有可能使得卡诺普的供应链比较脆弱。一旦他们与主要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出现问题,或者供应商自身发生经营困难,卡诺普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将受到冲击。
此外,招股书还披露,卡诺普曾向俄罗斯等受制裁地区销售产品,公司虽称已停止直接销售,但通过第三方转口的潜在风险仍在。面对美国、欧盟可能的次级制裁风险,卡诺普的供应链安全面临潜在考验。
在地缘政治动荡的当下,这种历史业务遗留问题,也可能成为卡诺普IPO路上的不稳定因素。
目前,卡诺普在工业机器人市场虽占据一定地位,但公司面临的盈利不稳定、现金流紧张、负债攀升、供应商集中以及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等诸多问题,无疑为其IPO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竞争激烈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卡诺普若想成功登陆港交所主板并赢得市场认可,就必须直面这些挑战。
一方面,卡诺普需要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盈利质量,加强现金流管控,合理规划产能扩张。
另一方面,公司还要积极拓展多元化供应商渠道,降低供应链风险,同时妥善处理历史业务遗留问题,以稳健的姿态和良好的业绩表现,向市场证明自身的实力与潜力。
未来,卡诺普能否冲刺IPO成功,「创业最前线」将会持续关注。
*注:文中题图及未署名图片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