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发证券:金融科技向数据驱动与智能化演进 驱动券商自营模式重构)
智通财经APP获悉,广发证券发布研报称,FICC业务多元化、全球化、客需化转型成为战略突破口,科技赋能驱动自营模式重构。政策红利下7家券商获银行间外汇业务资格,12家获贵金属现货交易资格;做市业务拓展至外汇、利率衍生品等多资产,互换通等跨境业务增长显著;自营组织架构持续优化,提升客需能力,金融科技赋能向数据驱动与智能化演进。
广发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我国券商自营业务历经“规模驱动–结构优化–客需转型”的演进
(1)2014-2017年,政策驱动资本扩充与投资范围放宽。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自5370亿元增至12518亿元,增幅超130%,自营业务取代经纪成为收入第一支柱。彼时方向性投资特征显著,收益与市场Beta高度联动,弹性系数高达11.77。行业盈利分化因资本实力与市场表现差异而加剧。(2)2018-2024年,新会计准则落地叠加市场波动与监管引导,业务模式转向多元低波。金融投资中固收类资产占比提升至61%,多元策略、交易做市快速发展,利率债配置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底场外衍生品名义本金突破2.2万亿元,客需业务发展推动杠杆提升。此外通过提升固收配置、拓展红利策略、增强量化能力以平滑利润波动。
券商自营转型呈现四大核心趋势
(1)杠杆与定价能力分化驱动集中度提升,凸显业务模式的差异化发展。头部十家券商平均金融投资杠杆达2.77倍,较其他券商平均高0.91倍。(2)固收业务向客需化转型,从"持有博收益"转向"服务创收入"。通过做市交易、衍生品对冲、结构化产品创设提升非方向性业务收入占比。(3)权益配置优化。在传统非方向性提升受阻背景下,做市业务和适度方向性自营成为扩表支撑,风险敞口及业绩弹性同步提升;高股息提升盈利稳定性,2025H1上市券商OCI规模达5660亿元,是2022年末的五倍。(4)国际化布局拓展全球配置提升资本效率。境外客需资本中介业务发展空间广阔,头部券商国际子公司杠杆更高,通过投行、财富、FICC和场外衍生品等跨境业务协同,境外业务收入快速提升。中信/中金境外固收敞口占比显著提升,2025H1达到27%/21%,跨境资源配置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政策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海外投行从“方向性自营–客需做市–综合服务”的转型
金融危机后高盛再次改造组织架构以适应客需中性及协同转型。近年来FICC业务中中介服务收入占比约80%,持续提升客户覆盖深度与资产产品多元性。高盛权益板块以做市为核心,持仓中性化;构建多元量化系统,持续提升策略服务能力,通过另类投资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压缩自有资金占比,Var/总资产比率长期维持在0.2%以下,验证非方向性趋势。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经济与市场大幅波动、业务转型与能力建设不确定性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