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银证券利润难回巅峰,产业资本清仓减持、四年合计套现超50亿元)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10月31日,在三季报披露截止日最后一天,中国银行旗下的证券公司中银证券公布了三季报。
在资本市场极其火热、A股成交量大爆发的背景下,依靠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大增,2025年前三季度中银证券实现了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双双增长。
虽然营业收入和利润实现双增长,但中银证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仍不如2020年、2021年同期。此外,由于合规问题频出,中银证券屡次收到监管机构罚单。
在此背景下,上市超五年的中银证券被江西铜业、云投控股等产业资本疯狂减持。在券商行业马太效应愈发凸显的情形下,背靠中国银行的中银证券又能否进一步发展壮大?
1、佣金费率持续下行,利润难回巅峰
2025年第三季度,在AI、人形机器人等科技股大爆发的背景下,A股成交量大增。
Wind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A股成交额高达137.6万亿元,环比增长81.77%,同比增长217.05%.
在此背景下,中银证券经纪业务收入爆发,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纪业务收入为9.78亿元,同比增长超80%,仅第三季度公司经纪业务收入便高达4.4亿元。
在经纪业务收入大增带动下,中银证券前三季度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双双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38亿元,同比增长26.95%,实现归母净利润8.54亿元,同比增长29.28%。
虽然营收及利润双双增长,但由于佣金费率下滑,中银证券营收及利润还不如2021年同期。
作为中国银行旗下的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一直是中银证券重点发力的业务之一。依靠中国银行遍及全国的网点,中银证券在客户获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银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也要高于中信证券、国泰海通等同行券商。
Wind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在上市的42家券商中,中银证券以24.38亿元营收排名第35,但由于经纪业务收入较高,其经纪业务排名为第27。因此,中银证券业绩波动与经纪业务收入高度相关。
2015年,在佣金费率较高、成交量大爆发的背景下,中银证券经纪业务收入高达23.09亿元。在此背景下,2015年中银证券营业收入高达49.48亿元,归母净利润高达20.77亿元。
此后,由于佣金费率持续下滑,中银证券业绩也难回巅峰。Wind数据显示,2015年券商行业平均佣金费率为万分之五点七六。2025年上半年,上海地区A股平均佣金率为万分之二点零一,再创新低。
在此影响下,即便成交量大爆发,中银证券经纪业务收入较巅峰仍有差距。
如2024年A股全年成交量为258.37万亿元,略高于2015年254万亿元,但2024年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只有9.5亿元,远低于2015年的23.09亿元。
2024年中银证券全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88亿元、9.06亿元,远低于2015年的49.28亿元、20.77亿元。
在券商佣金费率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通过加杠杆的方式,持续扩大自营业务收入,2025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实现归母净利润231.6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而在佣金费率下滑后,中银证券仍没有找到摆脱困境的方法。近期,中银证券宣布向旗下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增资14亿元,中银国际投资主营业务为私募股权投资。
此举也被外界认为,是中银证券要着重发力股权投资的重要举措,但能否帮助中银证券重返巅峰还有待观察。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中银证券了解,在佣金费率下滑影响下,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难回2015年,但中信证券等大型券商营收及净利润均超越2015年,未来公司有无办法持续提升公司营收及利润?
2025年8月,公司宣布向旗下从事股权投资的子公司增资14亿元,此举将为公司带来多少业绩增量?未来,公司是否将私募股权投资作为公司重点发力业务?截至发稿,未获得中银证券回应。
2、产业资本清仓减持,合计套现超50亿元
在利润难回巅峰的背景下,中银证券也被产业资本频繁减持。
公开资料显示,中银证券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由中银国际控股、中石油、国开投、通用技术、红塔集团、上海国资共六家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5亿元。
其中中银国际控股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9%,而中银国际控股则是中国银行的全资子公司。
此后,中银证券经历了多次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并在2020年2月26日正式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后持股比例进一步被稀释,但中银国际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3.42%。
2021年2月,中银证券股份迎来第一次解禁,由于公司新上市,实际流通盘较小,被投资者爆炒,彼时公司股价约为21元/股,以2020年每股净资产及每股收益计算,中银证券市净率约为4倍、市盈率约为65倍,彼时大部分券商市净率约为1倍左右。
在巨大盈利诱惑下,中银证券众多股东开启减持。2021年3月,在股份解禁仅一个月的情形下,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以下简称“云投控股”)便计划减持不超8334万股。最终云投控股减持了6840万股,减持金额高达10.82亿元。
2021年6月至10月,云投集团再度减持3024万股,累计套现4.58亿元,持股比例下降至5%以下。
此外,中银证券另一大股东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金融投资发展”)在2021年5月至8月累计减持9412万股,套现14.54亿元。
此后,云投控股及金融投资发展再度大规模减持公司股份。截至今年9月30日,云投控股及金融投资发展已经退出前十大股东,这意味着两者几乎清仓减持了中银证券。
上市之初,两家公司还分别持有中银证券8.18%、9.47%股权。保守估计,两者合计减持中银证券股权价值超50亿元。除此之外,江西铜业在2022年也减持了中银证券超2700万股,套现资金超3.7亿元。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中银证券了解,自2021年以来,公司原股东云投控股及金融投资发展清仓减持公司股份,累计套现资金超50亿元,是否与公司业绩表现起伏不定有关?如此大比例减持,是否意味原股东并不看好公司发展?
目前,公司处于无实控人状态,未来公司第一大股东中银国际是否会增持,寻求控股公司?截至发稿,未获得中银证券回应。
3、员工违规炒股被罚,执业质量堪忧
除股东减持外,合规风险也是公司面临的另一大难题。10月31日,重庆证监局对中银证券重庆分公司下发了监管函。
起因是公司证券从业人员彭轶使用他人证券账户持有、买卖股票,违规操作客户证券账户,将客户证券账户交由他人使用。
而与监管函同时下达的还有对相关责任人彭轶的责令改正措施,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显示,彭轶在2009年便在中银证券注册登记,2017年又登记成为投资顾问。
作为从业十多年的证券老员工,仍出现使用他人账户买卖股票的情形,也反映出中银证券内部合规控制并不严格。
而在2025年7月8日,内蒙古证监局对中银证券旗下呼和浩特新华东街证券营业部,采取了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原因是该营业部员工在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情形下,销售相关产品,因此被内蒙古证监局处罚。
自2024年9月份以来,中银证券屡次因为旗下员工执业违规而被处罚。此前,浙江证监局对中银证券绍兴迪荡湖路营业部出具警示函,原因是该营业部基金销售业务负责人未取得从业资格,且兼职合规人员未按规定报告代履职情况。
2024年12月,中银证券在推荐挂牌和持续督导铜陵天海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时,未能勤勉尽责履行核查义务,被安徽证监局警示。
从处罚来看,中银证券违规大多数是基础性问题,如“无证展业”“代客交易”等,而非复杂金融产品的合规风险。
这也说明,公司在扩张途中,过分追求业绩,而忽略了金融最本质的应是风控及合规,说明中银证券内部合规教育培训执行的并不到位。这点从公司执业排名也可以看出。
在7月18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公布的证券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执业质量情况中,中银证券排名第54名,落后于上海证券、中航证券、联储证券等未独立上市的券商,该排名对于中银证券难言理想。
对此,「创业最前线」试图向中银证券了解,自2024年9月以来公司旗下员工及旗下营业部数次被监管机构处罚,是否说明公司在日常业务开展中过于追求业绩,而忽略合规风控。未来,公司又该如何加强合规管理,避免频繁被处罚?截至发稿,未获得中银证券回应。
2025年前三季度,在成交量大爆发的背景下,中银证券实现了营收及利润双双增长。但由于交易佣金费率仍在下滑,依靠经纪业务中银证券业绩很难再回巅峰。在此背景下,如何发展其他业务,让公司逐渐从交易佣金费率下滑的困境中走出,是中银证券管理层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注: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