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碳市场持续下跌 将进一步强化碳市场定价功能)
新一期履约期将于今年年底截止,但全国碳市场并未如以往走出履约行情。
今年10月份,全国碳市场呈现放量下跌趋势,截至10月31日收盘,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价为51.96元,较上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下跌10.37%。同时成交量大幅攀升,10月,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4156.25万吨,虽然交易日比9月减少,但成交放量近三成。
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碳排放配额(CEA)的日均收盘价约为54.76元/吨,相较于9月的日均收盘价62.51元/吨大幅下跌12.4%;日均成交量为172.14万吨,相较9月的148.64万吨增加15.81%。履约期将至,10月全国碳市场交易较为活跃,连续多个交易日成交量突破百万吨。
该研究中心发布的碳价指数同时预计,11月CEA价格指数仍将下行,其中买入价格预期为47.59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55.42元/吨,中间价为51.51元/吨;买入价格指数为118.98,下跌14.08%;卖出价格指数为125.05,下跌8.59%;中间价格指数为122.18,下跌11.19%。
针对近期全国碳市场价格波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碳价是通过交易行为由市场自发形成的,主要受供需关系、市场预期、交易行为以及市场心理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暂的波动也是正常的。”
据透露,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部署安排,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进一步强化碳市场的定价功能,推动形成更好反映真实减排成本的碳价,努力实现碳减排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化和效率的最大化。
具体来看:一是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的主要排放行业。二是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稳妥推进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三是逐步收紧配额。加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提升配额的稀缺性,推动碳价更精准、更全面反映我国的减排成本,为重点行业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更加明确的价格信号。四是加快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方法学开发,有效服务社会自主减排和“两山”理念的生态价值转化。五是努力提高全国碳市场活力。探索开发与碳排放权和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丰富交易主体的类型和数量,加强市场的交易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