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富煌钢构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锚定科技创新与智能制造 掘金建筑产业转型蓝海)
在“双碳”战略、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数字中国”等多重政策驱动下,钢结构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加速从“传统建造”向“智能建造”转型。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富煌钢构紧扣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筑牢核心竞争力、以数字化重构生产体系、以“T+EPC”模式拓展服务边界,在行业转型浪潮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有望持续抢占市场先机,深度收获行业发展红利。
技术创新驱动,标杆项目频出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推动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包括《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等,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为钢结构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伴随着市场增量逐步打开,钢结构也加速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业内企业纷纷打响技术创新之战,抢占竞争制高点。
长期以来,富煌钢构坚持技术立企,先后取得三百多项专利和近百项创新型技术成果,核心技术覆盖大跨度空间结构、高层重型钢结构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等领域,形成了异形扭曲钢结构设计、多曲面空间钢桁架复杂钢构件智能化加工、杂体形网格钢结构安装精度自适应协调控制等系列钢结构智能建造的前沿关键技术成果。
巢湖市映月湾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小区项目—合肥市首个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小区项目
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公司业务能力和服务边界持续拓展。2008年,富煌钢构实现从轻钢转型到重型钢结构建设的里程碑跨越,快速打开市场空间。目前,公司已承建了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场馆、合肥会展中心、瑞典Kristianstads Arena体育馆、北京环球影城等国内外标杆性重点工程。
合肥市航太雷电大厅项目
当前,富煌钢构更多地聚焦技术难度大、工艺要求严苛的特种钢结构工程,并在近期参与承建位于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负责项目5号楼核心实验大厅的钢结构工程。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
据悉,在前述项目建造过程中,公司项目团队采用了创新的“工厂分段预加工+地面组拼+高空二次拼装+单元滑移”四级建造流程,成功解决了南北向89米超大跨度钢桁架的高空安装挑战,为铸就“国之重器”夯实基建底座。
数字化赋能,打造高效绿色生产体系
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如何找到一条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发展模式,成为钢结构企业的核心课题。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成为必然选择。
作为行业率先布局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富煌钢构已构建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核心的“设计—制造—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协同机制,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跨越,持续赋能公司管理及产业发展。
今年上半年,富煌钢构期间费用率为10.53%,较2024年度下降3.08个百分点,数字化转型成效颇为显著。
拆分来看,在数字化设计环节,公司以BIM技术为核心搭建协同平台,颠覆传统CAD时代“点、线、面”的二维图纸思维模式,通过BIM技术完成施工图深化、方案比选、碰撞检测、预制构件拆分与管线综合优化。同时,公司创新应用DfMA(面向制造与装配的设计)技术体系,将建筑拆解为标准化、模块化单元,实现“设计即制造”,将海外项目变更风险压缩至5%以下,为全球化布局提供支撑。
在数字化生产环节,BIM模型通过标准化接口导入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自动完成车间排产、物料追踪、工序管理与质量检验。针对钢结构“批量小、种类多”痛点,MES构建“柔性”智能排产模式,灵活应对多变的项目和市场需求;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工序进度与班组任务数据,在数字平台可视化呈现生产状态,打造“透明工厂”。与此同时,公司引入智能焊接机器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等设备,不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更将产品合格率稳定更高水平。
在数字化施工环节,公司打造“BIM+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以数据为纽带,将离散的工程要素转化为可量化、可复用的数字资产,打通传统模式下的阶段边界。平台支持施工场地三维布置模拟及施工进度动态模拟,在提升场地利用率的同时,结合现场环境调整计划,避免窝工。
值得一提的是,富煌钢构将数字化渗透进了运维环节,致力于实现建筑实体与“数字孪生模型”同步交付,让数字化模型真正“活”过来。伴随着建筑实体同步演进、生长、迭代,直至项目达到工作年限,模型将为建筑的绿色拆除、材料回收或设计改造提供最权威的依据,实现价值的终极传承。
“T+EPC”模式破局,撬动市场新空间
站在当前时点来看,钢结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将逐步达到40%左右,钢结构用量预计达到每年2亿吨以上。而与发达国家30%—40%的渗透率相比,我国当前钢结构渗透率仅为5%—7%,特别是在住宅领域,钢结构占比尚不足1%,未来有望形成千万平方米级的新增量市场。
面对徐徐展开的市场蓝海,富煌钢构已经练就了一套独特的“心法”和“招式”,静待市场放量。
据介绍,公司正在大力推广“T+EPC”(Technology+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完美契合国家对于促进产业融合、降低工程能耗、提升建设品质与效率的核心要求。
在“T+EPC”模式中,核心的“T”代表了富煌钢构三十余年积淀的钢结构设计、制作与安装核心技术,这不仅是公司发展的引擎,更是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根本。该模式将核心技术深度融入工程总承包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跨专业、全周期的协同设计,有效锁定项目价值、规避重大风险,从源头确保项目的成功。
举例来说,富煌钢构在乡村振兴领域打造的合肥市长丰县马郢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及马郢田园文创微型产业聚集区建设项目,正是运用“T+EPC”模式,将现代钢结构技术与乡土文旅风貌完美结合的示范标杆。此外,公司承建的合肥集贤路人行天桥等市政交通项目、联亚集团服装生产基地等绿色工业建筑项目、淮北临涣煤矿应急宿舍楼项目等应急保障设施项目均应用了该模式,形成了“技术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链命运共同体。
展望未来,富煌钢构将持续深耕技术深度,在智能建造、新材料应用等前沿领域突破,强化“T”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聚焦乡村文旅、乡村振兴、市政桥梁、大跨度空间结构、新能源及海外市场等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领域,不断拓展产业协同广度,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