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深度〡华西证券FICC转型遇多重挫折,重金挖角能否破局?

来源:机构之家 2024-03-26 21:21: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深度〡华西证券FICC转型遇多重挫折,重金挖角能否破局?)

【来源:机构之家】

近日,一则消息在固收圈引发热议:原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加盟华西证券研究所,担任首席经济学家职位。此外,广发刘郁团队的资深分析师田乐蒙、肖金川、姜丹也跟随加入了华西证券,分别担任宏观首席、宏观联席首席、以及固收首席。此消息尽管尚未得到官方证实,但这一传闻仍折射出华西证券对固定收益证券、货币及商品期货(FICC)业务转型的决心。

然而,纵观整个券商行业,转型之路可谓道阻且长,挑战重重。眼下,行业正处于转折关口:一方面,传统业务模式遭遇瓶颈,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另一方面,创新业务方兴未艾,发展方向尚未明朗。加之近年来行业人才流动频繁,"挖角"之风盛行,优秀人才成为各大券商争相追逐的稀缺资源。在此背景下,仅靠"高薪挖人"能否真正化解华西证券在FICC转型路上的困境?

一、华西FICC转型遭遇"成长的烦恼"

华西证券是一家总部位于四川成都的区域性券商。近年来,依托四川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华西证券加快推进业务经营转型。一方面深化传统业务优势,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券商结算等创新业务。

而在华西证券的业务版图中,固定收益业务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公司最早于2005年组建了固定收益团队,正式进军这一领域。凭借知识储备深厚、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及清晰高效的业务流程,该业务多年来保持着华西在西部地区同业中具有一定领先优势。

尤其在2020年公司明确将FICC列为"325发展战略"重点后,固收更是肩负起先行先试、开路探索的重任。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325发展战略旨在打造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三大支柱业务,而其中重点提到以自营固收作为优势突破口,布局FICC转型,发展衍生金融、打造量化特色,强化板块协同,中长期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可见,固收业务无疑是华西证券FICC业务转型的关键抓手。

对于华西证券转型FICC,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市场波动加剧,FICC业务成为境内外投行券商管理风险、提升收益的重要工具。然而,相较于国际投行,国内券商在FICC领域的全链条布局尚处起步阶段,未来还需在产品创新、人才引进、合规风控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从落地成效看,华西证券的FICC转型之路确实崎岖。

2021年,华西证券固定收益业务投资遭遇"滑铁卢"。一方面,利率债全年震荡走强,投资机会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地产行业信用风险事件频发,信用债市场遭遇严重分化,部分信用债券出现超预期的价格波动。在此背景下,华西固收投资虽然把握住了部分交易性机会,但在资产配置上未能及时调整,债券投资整体业绩出现大幅回撤,进而拖累了全年的投资组合收益。

2022年,华西证券围绕"大固收"业务方向推动业务转型,深耕固收投资、资产证券化两大重点业务领域。然而,受市场行情及相关行业债券估值调整压力的多重影响,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4.17%,投资收益更是暴跌129.71%。这一系列数据反映出华西证券在FICC领域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业务发展模式,转型之路仍面临诸多挑战。

除了业绩起伏不定,人才流失问题同样令人担忧。FICC作为人才密集型业务,核心人才的稳定性对团队实力的延续至关重要。然而华西固收团队动荡不断,2022年初,华西证券固收首席樊信江离职加入国金证券,在加入国金证券之后,其专门发布固收研报的公众号也由华西固收改为国金固收。此外,机构之家在WIND搜索华西固收团队研报时发现,最后一份以华西固收名义发布的研报可追溯至2023年3月9日,也就是说,自2022年3月至今,华西的固收研报出现了长达一年的断档。微信公众号和研报同时断更,势必会影响华西固收在市场的影响力,进而给其以自营固收为突破口打造三大支柱业务的战略蒙上阴影。毕竟,唯有保持高质量的研究产出,方能赢得机构客户的信任、吸引优质资金,为投资和资管业务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二、"挖角"能否破局?

华西证券在挖人方面一向手笔大方。2019年,它不仅从太平洋证券挖来了新的研究所所长魏涛,还从太平洋证券、安信证券和方正证券等券商引进了多名分析师。据接近华西证券的业内人士透露,当时华西挖人时给予行业首席的月薪待遇可能超过7万元,在行业内属于较高水平。

然而,近些年来,证券公司过于依赖“牌照+渠道”这一传统业务模式,其盈利模式呈现单一趋势,不同证券公司在盈利模式上的差异性不断缩小。随着参与者数量增加和服务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这给证券公司带来了巨大经营压力。2024年伊始,业内降薪裁员的消息频频传出。据媒体报道,有券商资管部门一个月内裁减了十分之一的员工,亦有券商研究所则削减了研究员三分之一的月薪。这场降薪降佣的"急刹车",折射出券商业传统业务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利润空间不断收窄的情况下,控制成本支出、提高运营效率已然成为众多券商的共同选择。

在此背景下,广发证券刘郁固收团队加盟华西自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公开资料,刘郁是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先后担任国盛证券和广发证券的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带领团队连续斩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三名(2020-2022)、水晶球最佳分析师固定收益第一名(2021-2022)、金牛最佳分析师固定收益第一名(2022)等殊荣。2023年,刘郁更是以个人名义荣膺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桂冠,影响力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刘郁入主对于正值转型阵痛期的华西固收而言,是一针強心剂。首先,其在固收领域的影响力有望提升华西固收品牌形象,带动团队实力的整体跃升。同时其在固收领域的丰富经验,也有助于华西尽快在FICC关键业务领域取得突破。可以说,刘郁正是华西眼下最需要的那块"拼图"。

然而在看到希望的同时,也有隐忧浮现。首当其冲的是"赚钱"能力能否匹配"砸钱"代价的问题。广发是行业头部券商,而华西是中型券商。通常来说,华西要把广发刘郁整个团队挖过来,必然开出了足够有诱惑力的价码。华西要以较高的人才成本与降本增效的大券商竞争,在当前券商行业景气度不振的背景下,高薪挖人是否价有所值,尚属未知数。

根据WIND数据,华西证券近些年员工人数一直在增加,由2019年的3,749人增加到2022年的4,323人,然而其人均创利却连续两年下滑,由2020年的47.12万元下跌至9.77万元。这意味着,公司的人力成本在不断攀升,而人均产出却在逐年下降。在此情况下,公司若不能有效盘活存量人力资源、提升人均效能,单纯增加人才投入,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成本收入的失衡,蚕食公司利润。

此外,高薪挖角固收研究团队,能否真正实现投资业务和资管业务的协同发展,亦有待时间检验。须知投资和资管业务的核心要义在于长期主义,讲究投资策略的一以贯之和风格的延续性。这其中,稳定的投研团队和人才梯队则是至关重要的基石。团队成员大进大出,人员更迭频繁,则很可能引发投资风格的反复和策略的摇摆,进而影响投资业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机构客户和高净值人群对投资收益的长期可期性有着苛刻要求,团队的不稳定势必会动摇他们对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任基础。

然而,券商行业的人才流动性普遍较大,资源雄厚和能力出众的核心员工的忠诚度往往不高。就华西而言,有接近该证券的业内人士表示:“华西证券研究所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年新引进的分析师中,有人当年就离职去其他券商”。

事实上,对标国际投行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除了高薪挖人,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合理的激励体系更为关键。一方面,公司要注重内部人才梯队建设,通过轮岗培养、导师制等方式,培育一批"多面手"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公司要在薪酬结构设计上下功夫,合理平衡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紧密绑定。如此,方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性局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广发证券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