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直击 - 正文

华友钴业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原标题:华友钴业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华友钴业(603799)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业务,是一家拥有从钴镍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致力于发展低碳环保新能源锂电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公司完成了总部在桐乡、资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空间布局,形成了资源、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业务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三大业务在公司内部构成了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同时公司还在布局循环回收业务,全力打造从钴镍锂资源开发、绿色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制造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

  (二)经营模式

  1、新能源业务

  公司新能源业务主要聚焦锂电正极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三元正极材料和钴酸锂材料,产品主要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电池、消费类电子等领域。正极材料产品主要通过混料磨料、高温烧结、粉碎分解等工艺来制备。生产正极材料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子公司内供和市场化采购。正极材料的客户为锂电池生产商,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在销售定价方面,主要参考镍、钴、锰、锂金属的市场价格,结合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供需情况来综合定价。

  新能源业务按照“快速发展、高端突破、效益导向,抢占新能源锂电材料制高点”的定位,贯彻“产品领先、成本领先”的竞争策略,以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不断提高生产组织能力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实现产量、质量和新产品开发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锂电正极材料产品已大批量应用于国际高端品牌汽车产业链、国际储能市场和消费类电子市场。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已经大批量供应宁德时代(300750)、LGES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客户,形成了丰富的产业生态链,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知名品牌电动汽车。公司氧化钴锂产品逐步向倍率型、高电压升级,已全面进入全球主流消费电子供应链,全面覆盖三星、苹果、华为、小米、VIVO等终端手机厂。作为公司向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域转型的战略重点,公司新能源业务在公司未来的产业发展中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2、新材料业务

  公司新材料业务主要包括三元前驱体材料和钴、镍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和消费类电子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产品主要通过合成、洗涤、干燥等工艺来制备,生产三元前驱体所需的原材料主要自供,同时外购部分作为补充;三元前驱体的客户主要为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商,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在销售定价方面,主要参考镍、钴、锰金属的市场价格,结合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供需情况来综合定价。钴、镍原料的采购计价方式按市场金属交易价格的一定折扣确定;钴产品的销售在国内和欧洲市场基本采用直销模式,在日本、美国市场主要采取经销模式,在韩国市场采取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模式。在销售定价方面,公司主要参考钴、镍等金属国际、国内市场价格,结合各类市场供需情况,制订销售价格。

  新材料业务在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公司制造能力的重要支撑,是公司将上游镍钴资源转化为新能源材料的核心环节。新材料业务按照“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领先的行业标杆”的定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智能制造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已成为行业中先进制造、绿色制造、效益领先的标杆。公司三元前驱体产品已经进入到LG化学、SK、宁德时代、比亚迪(002594)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的核心产业链,产品已开始大规模应用到大众MEB平台、雷诺日产联盟、沃尔沃、路虎捷豹等欧美高端电动汽车,并与特斯拉签订了供货框架协议,进入特斯拉核心供应链。新材料业务在巩固公司钴新材料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协同制造成本优势,聚焦主流市场、主流客户、主流产品,快速拓展三元前驱体业务,为新能源板块提供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为产业链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承载着公司向锂电新材料转型升级的关键任务。

  3、资源业务

  公司资源业务主要包括钴、镍、锂、铜等有色金属的采、选和初加工。钴、铜业务主要产品为粗制氢氧化钴和电积铜,目前非洲资源板块已形成以自有矿山为保障,以刚果(金)当地矿山、矿业公司采购为补充的商业模式。钴铜矿开采后,通过选矿工艺生产钴铜精矿,通过湿法冶炼的方式生产粗制氢氧化钴和电积铜产品;钴铜矿料由自有矿山供应和向当地矿业公司采购,含钴原料的采购计价方式按MB价格的一定折扣确定;铜矿原料采购定价也主要与国际市场铜金属价格挂钩;粗制氢氧化钴产品主要用于国内新材料业务钴新材料的冶炼,电积铜产品一般销售给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主要采取与LME铜价挂钩方式定价。镍业务主要产品为粗制氢氧化镍、高冰镍等镍中间品,镍矿料主要通过参股矿山、长期供应合作协议等方式来保障供应,以市场化采购为补充;镍中间产品主要作为国内新材料业务所需原料;主要采取与国际国内公开市场价格挂钩方式定价。此外,公司正在推进Arcadia前景锂矿建设开发。

  资源业务是公司产业一体化的源头。公司通过十多年的非洲资源开发,在刚果(金)建立了集采、选、冶于一体的资源保障体系,为国内制造平台提供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稳定可靠的原料保障。2018年,公司启动了印尼红土镍矿资源开发,近年来印尼镍资源开发纵深推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华越公司6万吨镍金属量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于今年上半年全面达产,华科公司4.5万吨镍金属量高冰镍项目于6月底四台电炉均进入试产,华飞公司12万吨镍金属量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与大众汽车、福特汽车、淡水河谷印尼、青山控股集团就印尼镍钴资源开发达成战略合作意向,随着印尼镍钴资源布局深入推进,将为公司高镍锂电材料的发展提供更具成本竞争优势的镍原料,进一步夯实一体化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进行了城市钴镍锂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布局,完善了钴矿供应链尽责管理体系建设,布局了津巴布韦锂矿和刚果(金)锂矿资源,为公司获取可持续的钴、镍、锂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司低成本、稳定可靠的资源保障为公司打造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此外,公司积极布局锂电池循环回收业务,公司子公司华友衢州和资源再生分别进入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公司与多家知名整车企业合作梯次利用开发和承接退役电池再生处理,与多家知名电池企业合作以废料换材料的战略合作模式,已与多家国内外整车企业达成退役电池回收再生合作。随着业务开拓,公司正在形成从钴镍锂资源开发、绿色冶炼加工、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制造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

  公司在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坚持以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发展为核心,围绕上控资源、下拓市场,中提能力,全面实施“两新、三化”战略,将公司从全球钴行业领先者转型发展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领导者。

  (三)行业情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能源结构性短缺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全球各主要政府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将降低碳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应用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选择。作为全球石油消耗量最大的行业之一,汽车行业的清洁能源转型迫在眉睫。为了降低汽车行业石油的消耗量、改善全球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报告期内,虽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新能源汽车保持了稳定增长,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渗透率为21.6%,其中6月的渗透率达到27.4%。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项目大幅增加。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以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300207)、中创新航、亿纬锂能(300014)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相继公布了多个新投建项目,整体投建资金超4300亿元,建设年产能达1069GWh(部分项目未披露投资金额及产能),较去年同期相比扩产步伐进一步加速。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上游正极材料出货量的攀升,同时对动力电池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续航里程、充电效率、轻量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升。三元材料随着高镍化的发展,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成本等方面更具有综合优势,在中高端乘用车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根据鑫锣锂电数据,2022年上半年,国内三元材料产量同比增长46%;国内高镍三元材料产量同比增长84%,渗透率突破40%。在三元材料高镍化趋势下,电池用镍的需求快速增长,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上半年国内硫酸镍产量约14.5万金属吨,同比增长20.0%。未来在高镍三元材料快速发展、4680电池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硫酸镍及上游镍原材料的需求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

  报告期内,消费电子需求疲弱,钴金属价格先涨后跌。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累计1.36亿部,同比下降21.7%。根据Canalys数据,2022年上半年全球PC出货量为1.88亿台,同比下降7.84%。国际钴金属价格一季度受非洲疫情及洪水因素的影响,从年初开始持续上涨至5月中旬,后续随着市场低迷及原料供应逐步恢复,国际钴金属价格开始下跌,截至6月底,MB低品位金属钴价格跌幅达20.75%。虽然消费类电子产品进入成熟期,其锂电池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但因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较大,更新换代较快,其在锂电池消费中仍将维持稳定的市场需求量并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报告期内,新一代移动通讯5G快速发展,5G手机渗透率不断提高。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年6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2302.7万部,同比增长16.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2.2%。5G技术的推广将进一步提升手机对电池带电量的需求,从而带动含钴锂电池的市场需求。未来5G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终端(手机、汽车、面板、可穿戴设备、无人机、分布式储能等)的互联互通,发展潜力巨大,这些终端产品在锂电池消费中将维持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在新能源锂电产业及以5G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公司所从事的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和钴镍新材料产业,是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所支持的新兴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是三元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材料必备的核心材料,公司所从事的产业前景非常光明,管理层对此非常有信心。公司目前正致力于进一步巩固自身钴行业领先者地位的同时,力争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行业领导者。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统筹疫情防控、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贯彻安全第一、质量为先、创新驱动、产业协同的经营思路,强化海外资源、国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产业贡献力量,实现了安全、协调、强劲、创新的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生产经营业绩增长、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开放合作不断突破的好成绩,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稳健经营,新能源业务快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快进的总基调,克服疫情冲击、停工停产等困难,防范镍、钴金属价格波动等风险,稳生产、提负荷、保交付,保持产供销运有序运转,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实现归母净利润22.56亿,同比增长53.60%。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本质,聚焦“三个主流”,密切“三个关注”,提升“三大要素”,主营产品出货量稳步增长,正极材料出货量约3.83万吨,其中三元正极材料总出货量3.32万吨,同比增长约52%,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约2.64万吨,占三元材料总出货量的约80%;三元正极材料出口业务超过中国出口总量的50%;钴酸锂业务在消费类电子等终端市场需求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增长。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约3.69万吨(含内部自供),同比增长26%,高镍产品占比逐步提升,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钴产品出货量约1.85万吨(含受托加工和内部自供),同比增长3%。镍产品出货量约1.60万吨(含受托加工业务和内部自供),同比增长126%。铜产品出货量约4.96万吨(含受托加工业务),同比略有增长。

  2、开放发展,产业合作战略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高水平开放,推动战略合作取得新突破。在2020年与POSCO签订长期供货协议,2021年与容百、当升、孚能等达成战略合作的基础上,今年3月,公司与大众汽车(中国)和青山控股集团就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合作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锂电材料一体化制造平台;5月,与宝马集团开展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创新合作;与LG化学在韩国成立合资公司,深化正极材料业务合作;7月,与LG新能源就废旧动力蓄电池再生利用达成合作意向;与福特汽车和淡水河谷印尼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规划建设高压酸浸湿法项目以开发淡水河谷印尼Pomalaa矿山,并在项目建成后将镍产品转化为电池材料产品供应给福特汽车;与特斯拉签订三元前驱体供货框架协议,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域的竞争力。伴随着产业链力量的碰撞、融合和放大,公司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高质量的资源要素不断向公司汇拢,产业互连、优势互补,公司更深更广更有力地嵌入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3、创新发展,科研能力显著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产品领先、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以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研究、新技术应用支撑公司创新发展。华友新能源获批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

  天津巴莫获批天津市“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用四氧化三钴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等5项科技成果登记为浙江省科技成果,产品获多项省级荣誉;“高比能动力电池用高镍氧化物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品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总部研究院、前沿材料研究院、产业集团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不断加强,330科研计划深入推进,行业领军人才逐步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实验室等科研设施持续改善,试验线等研发通道加快建设,新增40条前驱体研发通道计划于年内建成,四钴、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等数十款新产品加紧研发。高镍大颗粒前驱体极窄分布关键技术取得重要进展,高镍小颗粒前驱体超低钠硫控制技术取得新突破;继去年第一款9系超高镍NCMA正极材料实现千吨级规模量产后,上半年第二款9系超高镍NCMA正极材料实现大规模量产,目前超高镍NCMA正极材料月产规模已达到3000吨级以上,2022年上半年合计实现9系超高镍NCMA正极材料销售超万吨,产品终端用于国际知名品牌车企,技术和品质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4、统筹建设,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报告期内,公司贯彻落实“两集两化”发展模式,统筹项目落地、产业布局、空间拓展,强化海外资源、国内制造、全球市场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经营格局。印尼区华越湿法项目于今年上半年实现达产;华科火法项目于6月底四台电炉进入试产,全流程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华飞湿法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目标2023年上半年具备投料条件;启动华山湿法项目。非洲区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衢州区年产5万吨高镍动力电池级硫酸镍、定增募投年产5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用三元前驱体一期建成进入试产,可转债募投项目年产5万吨高性能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有序推进。华金与华浦积极推进量产认证,项目产能逐步释放,与浦项合资的二期项目顺利推进。成都区巴莫科技正极材料三期5万吨试产运营。广西区年产5万吨高镍型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10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有序展开,园区框架逐步形成。

  5、巩固基础,提升公司发展质量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三基建设,有力地支持了公司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在疫情防控方面,公司积极做好海内外生产基地、项目现场疫情防控,有效应对衢州基地重大新冠疫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有序经营;在安全环保方面,公司始终坚持“安全环保大于天”的安环理念,强化领导干部的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在激励机制方面,公司优化薪酬结构、完善分配制度,实施新一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建立共创价值、共担风险的长效激励机制;在合规管控方面,公司发布《合规手册》,成立华友职场环境委员会,启动内控体系建设;在三基建设方面,各业务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活动,持续推进基层建设,加强基础管理。

  6、绿色发展,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节能减排、推动低碳制造的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和绿色制造的科技水平,率先在行业中创建“零碳”工厂,成都巴莫、资源再生、江苏华友等下属公司,先后通过国际权威检测认证机构SGS“碳中和”审核认证,分别成为全球首家正极材料“零碳”工厂、资源再生“零碳”工厂、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零碳”工厂。报告期内,公司还与世界知名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顾问公司ERM建立了环境、社会和管治(ESG)管理体系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公司始终围绕“不管在哪里投资发展,就要为当地作贡献”的社会责任理念,在国内结村开展强企兴村合作,研究帮扶项目,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非洲刚果(金),公司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多维度保障职工权益,制定了《2022年公益活动计划》,从改善民生、基础设施、捐资助学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开展惠及周边村社、服务群众需要的公益帮扶活动。在印尼,华越公司积极开展ESG相关工作,制定各类环保相关制度,高度重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移植植物、保护动物、恢复边坡;建立并完善利益相关方管理计划,关爱少数人群、弱势群体,坚持性别平等、同工同酬;持续打造镍供应链尽责管理体系,严格要求合作伙伴遵守人权、劳工权益、道德、环境可持续性和负责任采矿等方面的标准。

  7、产融结合,助力公司转型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聚焦资本市场,抢抓战略机遇,完成76亿元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项目,用于建设广西年产5万吨高镍型正极材料、10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一体化项目和衢州年产5万吨高性能三元前驱体项目;启动177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工作,用于建设华山镍钴公司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和华友锂业公司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强化银企联动,召开华越项目第四次银团会暨华飞项目银团组建预备会,汇集多家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开展银企合作,支撑产业发展;完成津巴布韦前景锂矿公司收购交割工作,进一步加强在上游锂资源的布局。上述融资并购项目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公司资金实力,支撑公司业务开拓,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完善公司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为公司“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行业领导者”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有锂电正极材料产品、前驱体产品、钴镍新材料产品及铜产品。由于钴、镍、铜金属受全球经济、新冠疫情、供需关系、市场预期、投机炒作等众多因素影响,钴、铜、镍金属价格具有高波动性特征,进而传导引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报告期内,钴、铜、镍产品价格先涨后跌,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反之,价格的下跌也削弱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未来钴、镍、铜金属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损失及经营业绩不及预期、大幅下滑或者亏损的风险。

  2、汇兑风险

  公司目前业务布局高度国际化,子公司的境外经营、钴镍锂等主要原料的采购及钴镍新材料及前驱体、正极材料等产品的出口销售主要采用美元结算,因而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报告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较大,人民币出现一定幅度贬值,上述结算方式总体给公司带来了汇兑收益,如发生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大等事件,可能导致公司产生汇兑损失或增加经营成本,进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公司境外子公司记账本位币多为美元,人民币汇率变动将给公司带来外币报表折算的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公司的生产经营须遵守多项有关空气、水质、废料处理、公众健康安全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取得相关环保许可,并接受国家以及境外投资所在地有关环保部门的检查。近年来,公司已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用于环保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改造,并按照国家以及境外投资所在地环保要求进行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但未来国际国内可能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更为广泛和严格的环保管制措施,公司的环保成本和管理难度将随之增大。

  4、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组织研发了多种型号三元、单晶应用等系列产品,部分已经实现批量生产、批量销售,部分已获认证通过,但仍有部分产品尚在开发认证过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无法完成预期目标的风险。同时,新能源锂电材料技术含量较高,技术更新升级较快,公司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机遇,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率先突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公司在新产品研发、认证、销售方面不能跟上产业发展步伐,或者下游厂商选择或开发其他潜在技术路线,则有可能导致转型升级不及预期的风险。

  5、管理风险

  公司业务已形成总部在桐乡、资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区域布局和资源开发、有色加工和新能源制造三大业务板块的产业格局,跨国跨地区、产品品种多、产业链条长的特点,增加了公司的管理难度。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不断拓展、产品数量不断增长、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如何建立并完善有效的经营管理体系、投资管控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引进和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市场人才将成为公司面临的重大问题。如果公司经营管理体系、投资管控能力及人力资源统筹能力不能随着公司业务的国际化扩张而相应提升,未来公司业务的发展将受到影响,投资项目面临不达预期的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无重大变化,详见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