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北交所 - 正文

北交所企业研究:长虹能源——多年深耕电池领域,形成“碱电+锂电”双轮驱动

来源:西经控股 2021-11-12 17:17: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北交所企业研究:长虹能源——多年深耕电池领域,形成“碱电+锂电”双轮驱动)

核心概要

1.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四川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子公司,是集一次碱锰电池、二次锂离子电池等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具有较强的设计研发能力,公司通过对引进的全套环保碱性锌锰电池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掌握了全系列环保碱锰电池制造技术。

2.公司2018年、2019 年、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7亿、14.2亿和19.5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87万、1.04亿和1.62亿,增长率分别为 14.51%、69.27%和54.59%。于2021年1月26日进入精选层并公开发行股份,发行市盈率为18.57倍,合计约2.35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 15 亿只无汞环保碱性锌锰电池智能工厂建设项目”、“高倍率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及 PACK 组装项目”、“长虹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3. 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碱性锌锰电池将逐渐取代碳性锌锰电池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此外各类新型电器不断涌现,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锌锰电池将向家用医疗设备、智能安防等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展,广泛的应用市场将进一步带动锌锰电池市场需求的增长。

企业概况

企业简介

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四川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子公司,是集一次碱锰电池、二次锂离子电池等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长虹新能源以“精工智造、科技创新,造福人类”为使命,致力于成为专业的环保电池提供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使用,成为世界一流电池企业。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碱电+锂电”的双产品体系,未来致力于发展成为新能源产业综合解决方案的专业服务商。

企业资质

截至2020 年 6 月 30 日,公司已取得 90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8 项,实用新型专利 78 项,外观设计专利 4 项。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长虹能源同时也是中国电池百强企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公司自设立以来,立足于电池行业,通过自身研发创新、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产业并购等方式不断完善产品线。

公司以碱性锌锰电池起家,通过收购长虹三杰的方式实现了产品体系的扩展,由单一锌锰电池产品体系发展成为“碱电+锂电”的双产品体系。

主要业务与产品

目前,公司主要专注于智能门锁、智能家居产品、医疗器械产品和电动工具等领域使用的高性能、长寿命的绿色环保锌锰电池和高倍率、适用温度范围广的新型环保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其中以碱性锌锰电池和圆柱型锂离子电池产品为主。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为碱性锌锰电池和高倍率锂离子电池。

其中碱性锌锰电池具体包括 LR03、LR6、LR14、LR20、6LR61 等不同规格的产品。

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不同规格的 18650 和 21700 圆柱形电池电芯。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标色的产品为公司目前主要生产销售的产品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客户概况

锌锰电池主要通过 OEM 的方式直接销售给品牌商或指定的代理商,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主要为个人消费者。

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主要作为配件销售给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吸尘器等产品的生产制造商,产品的终端用户主要是个人及家庭等用户。

资料来源:同花顺、西经资本

公司具有广泛的客户资源和市场需求。公司的产品运用于各类电子消费场景,依托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优异的产品性能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公司已经和亚马逊、宝时得、德国 LIDI 等众多世界 500 强企业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的产品已经直接或间接销往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商业模式

盈利模式

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碱电+锂电”的双产品体系,通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碱性、碳性锌锰电池和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产品实现盈利,主要收入来源于上述产品的销售收入。

公司不同类型产品的主要盈利方式不同。公司碱性、碳性锌锰电池主要以 OEM 方式进行生产销售,锂离子电池主要以自有品牌进行生产销售。

2017 年、2018 年、2019 年和 2020年 1-6 月,公司碱性、碳性电池通过 OEM 方式销售的收入占整个锌锰电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8.75%、90.49%、92.08%和 93.35%。

采购模式

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整的采购管理体系,并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的采购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管理、采购定价、采购流程以及原材料入库等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生产模式

公司的产品生产以自主生产为主,外协生产为辅,产品生产的主要流程在公司内部自主完成,少量非核心工序环节采用外协加工的方式完成;对于部分毛利水平较低、销量较少的碳性锌锰电池、扣式电池和充电电池,公司未配备相应的生产线和生产能力,报告期内为满足部分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公司会外购部分上述光身电池进行包装、分拣、组合后对外销售。

销售模式

(1)OEM模式

OEM 模式是公司锌锰电池业务最主要的业务模式。

OEM 模式是指由客户提出其自有品牌或代理品牌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公司自主采购原材料,利用公司自身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生产出相关产品后贴牌销售给客户,客户采购后直接对外销售。

(2)自有品牌销售

自有品牌产品的销售是指公司以自有资源为基础,完成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所有环节,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公司自有的商标品牌对外销售。公司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和部分锌锰电池以自有品牌进行销售。其中锂离子电池基本以直销模式进行销售,锌锰电池采取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销售。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IPO概况

股权架构

截至本公开发行说明书签署日,公司股权结构如下: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实际控制人

公司控股股东为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虹集团持有公司股份 4,900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70.68%,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四川省绵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前十大股东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控股参股子公司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母公司以及长虹飞狮主要负责公司的碱锰电池业务,母公司作为碱锰电池的主要生产基地,长虹飞狮作为华东地区的碱锰电池生产基地。

2016 年,公司通过并购方式取得长虹飞狮的控股权,快速建立沿海制造基地,增加沿海的对外窗口,进一步加强公司总部与客户的联系;长虹三杰主要负责公司的锂电池业务,长虹三杰于 2020 年 5 月在绵阳设立全资子公司长虹杰创,未来将择机在绵阳地区建造锂电生产基地。公司整体的业务分工与布局具体如下图所示: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核心高管

资料来源:同花顺、西经资本

财务分析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逐渐增长:

资料来源:同花顺、西经资本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逐年增长,2018年、2019 年、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7亿、14.2亿和19.5亿,较上年同期增长 31.11%、 32.36%和37.7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87万、1.04亿和1.62亿,增长率分别为 14.51%、69.27%和54.59%。

毛利率、净利率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同花顺、西经资本

公司报告期各期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0.59%、20.92%、22.89%和 25.17%;净利润率分别为 6.70%、7.31%、9.97%和 11.36%。以上相关财务指标表明公司报告期内经营业绩良好,业务规模逐年增长,保持较强持续盈利能力。

公司毛利额的持续增长,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公司主营业务毛利占公司整体毛利的 98%以上。从毛利结构来看,报告期内,公司锂离子产品毛利额及占比均呈上涨趋势,对公司毛利总额的整体贡献不断上升。

主要营收结构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碱性、碳性锌锰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销售收入,2017年、2018 年、2019 年和 2020 年 1-6 月,上述产品销售收入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91.49%、93.52%、95.93%和 98.31%。

公司 2018 年 4 月控股收购长虹三杰后正式进入锂电行业,收购长虹三杰之前,为了满足部分客户的采购需求,公司会从外部采购少量方形、软包锂离子电池作为产品配件对外销售。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主营业务收入按销售区域分类

公司锌锰电池主要通过 OEM 方式销售给品牌商或品牌商指定的代理商,公司的 OEM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主要在境外市场。

公司报告期内直接出口的销售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主要系2018 年公司控股收购长虹三杰后,形成“碱电+锂电”的双产品业务格局;锂电业务快速增长,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锂电业务以国内销售为主,因此发行人报告期内的境外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历史融资情况

2016 年 9 月 23 日,公司 2016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公司以 5.90 元/股的价格向2名机构股东、3名自然人股东共计发行1,190万股股份,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69,323,127元。

资料来源:同花顺、西经资本

选择的具体进层标准

按照“标准一”申请公开发行并进入精选层挂牌。 即:市值不低于 2 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不低于 1,500 万元且加权平均 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 8%,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 2,500 万元且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8%。

募集资金

公司于 2016 年 3 月 30 日挂牌新三板,于2021年1月26日进入精选层并公开发行股份,发行市盈率为18.57倍,发行价格为22.58元/股,共发行1040万股,合计约2.35亿元。

长虹能源此次精选层公开发行,有10家战略投资者确认认购意向,安信证券、红塔证券等10家战投共拟认购208万股。

其中,苏州川欧电器有限公司、大艺科技有限公司均承诺认购35万股,浙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认购25万股,苏州祥利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承诺认购20万股,南平华孚电器有限公司承诺认购36万股,四川九洲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金俊业电子有限公司均承诺认购10万股,红塔证券、安信证券均拟认购12万股,珠海指南需恒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3万股。

募投项目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年产 15 亿只无汞环保碱性锌锰电池智能工厂建设项目

该项目有助于缓解公司碱锰电池产能瓶颈,满足下游市场需求,有助于提高碱锰电池制造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产品质量,有助于碱锰电池生产线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替代。

高倍率锂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及 PACK 组装项目

该项目有助于提升产能规模,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有助于提升产线的自动化水平,缩小与主要竞争对手的产能差距。从客户资源和市场开拓能力的角度,长虹三杰在高倍率锂电应用细分市场具有品牌优势,重要客户覆盖国内电动工具、吸尘器、园林工具的知名客户。市场开拓逐步向高端客户挺进。随着本次募投项目的投资建设,长虹三杰的高品质产能将进一步提升。

长虹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该项目将承担公司已有产品的技术升级迭代任务,有效保持公司技术的领先优势,保证产品的可持续竞争。同时,公司将加大高端智能设备的投入,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进一步扩大公司的智能制造领先优势。

行业概况

锌锰电池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发行说明书、西经资本

锌锰电池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主要为电解二氧化锰粉、锌粉、隔离纸、钢壳、碳棒、锌筒和铜针等生产制造企业,锌锰电池生产所需最主要的金属原料为锌粉和电解二氧化锰粉。

目前,我国锌锰电池产业所需的金属原材料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基础材料国内外储量丰富,本行业的需求占整体需求比例较小,而且本行业对上游产品无需提出特殊性能要求,不存在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联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新型电器不断涌现,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锌锰电池将向家用医疗设备、智能安防等应用领域不断的拓展,广泛的应用市场将进一步带动锌锰电池市场需求的增长。

市场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 年我国原电池及原电池组(非扣式)产量为 400.6 亿支,同比增长 3.7%。锌锰电池的合计产量为 389.71 亿支,同比增长 7.39%。

未来随着社会生活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家用医疗设备等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锌锰电池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2019 年中国电池行业运行概况》、西经资本

发展趋势

①北美市场发展强劲,亚太地区有望快速增长

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碱性锌锰电池将逐渐取代碳性锌锰电池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Technavio 发布的报告,2020-2024 年,全球碱性锌锰电池市场有望增长 4.935 亿美元,其中超过 38%的市场增长将来自于北美市场,同时亚太地区也是潜在的增长地区。

资料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西经资本

②智能硬件市场增长带动锌锰电池需求山上升

根据 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 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全景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已达 1,530 亿元,增长率为 26.4%。尽管 2020 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整体市场增幅受到一定影响,但未改增长基本面,市场规模将达 1,705 亿元。未来随着5G 和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推广,智能家居等大规模应用将在 2021-2022 年得到进一步释放,其市场发展有望继续提速。

资料来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西经资本

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锌锰电池市场主要由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和国内骨干企业占据,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和日本。

其中美国三大电池品牌金霸王、劲量和雷诺威在发达地区的中高端市场占据大量份额;日本的主要电池厂商松下、富士和东芝主要供应本国和东南亚地区,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也广泛销售。

国内市场主要被南孚占据,目前南孚电池在国内锌锰电池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国内其他电池生产企业主要通过OEM 生产并出口至海外市场。

GP Batteri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GP Batteries International Limited 隶属于香港金山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之一,在新加坡、香港、中国、台湾、越南及马来西亚等地均设有制造基地,其主要产品包括碱性电池、碳性电池、镍氢电池等,主要电池品牌是“GP 超霸”。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 1988 年 10 月,注册资本 3,997 万美元,其名下拥有电池品牌“南孚”系列,公司 2019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282,663.52 万元,资产总额为 170,959.51 万元,2019 年产销电池 20 亿支,南孚品牌的锌锰电池目前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在 80%以上。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3 年 9 月,注册资本为 3,500 万美元,是由金山电池国际有限公司(GP 旗下公司)与宁波双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其名下拥有电池品牌“双鹿”。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碱性电池、碳性电池、锂铁电池、充电电池等,2018 年公司碱性锌锰电池出口数量为 21.1 亿支,占全国总出口量 23.1%。截至 2019 年末,总资产累计 20.79 亿元人民币。

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9 年 8 月,注册资本为 15,063 万元,其前身为于 1928 年的广州电池厂,旗下品牌有“555”、“虎头”、“TIHAD”、“Lighting”,主要产品涵盖锌锰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公司年销售干电池超 60 亿只,外贸额超4 亿美元,其销量、出口量、出口额、业务收入等在中国干电池行业名列前茅,名列中国对非洲出口企业百强榜第 7 位。

企业核心竞争力

管理优势

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长虹能源已经形成并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稳定性高的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骨干团队。团队核心成员在公司任职年限均超过 10 年以上,对公司的忠诚度高,对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的研发、制造有着敏锐认知,能够针对市场变化趋势、国家政策变化动向及客户需求迅速作出响应,及时调整经营模式和决策速度以匹配客户需求,从而带动公司整体业务快速发展。

技术优势

公司通过对引进的全套环保碱性锌锰电池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掌握了全系列环保碱锰电池制造技术。公司采用与日本、美国等世界一流电池企业相同的预电镀钢带加工技术,加之独特的配方技术和二次复压、全天候在线品质自动检查技术、高温老化工艺技术以及高精密密封圈加工技术和高精密电池封口技术,造就了公司独特的技术优势。

质量优势

公司严格按照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 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生产和品质管理体系,同时聘请知名电池专家,深化了公司电池ISO9001 质量管理、TPM 管理以及现场工艺过程参数管理,并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视觉检测系统、自动称重系统等关键检测设备,实现了公司产品检测数据的自动取数和数据分析,并根据产品检测数据反馈至 MES 生产管理系统,及时对产品生产异常趋势进行预警和分析,便于现场工艺人员采取应对措施,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

规模化生产优势

规模化生产能力能够使得企业产品具有成本优势,进而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并获得长远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 LR20、LR14、LR6、LR03、6LR61 等全系列碱锰电池的生产能力,已成为锌锰电池行业内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制造商和出口商。

通过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公司能快速实现对客户的及时响应和大规模生产,能够针对客户在产品型号、数量、性能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保证公司日常生产规模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满足供货的及时性、多样性要求,形成较为明显的规模化生产优势。

高端客户优势

公司的碱性锌锰电池产品以 OEM 生产销售为主,凭借深厚的研发能力和稳定的产品质量,陆续赢得了日本、欧美等地区高端品牌商客户的青睐。公司与众多的国际知名商业连锁企业、国际知名电子设备生产厂商和大型贸易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信任、合作关系,形成了突出的客户资源优势。

风险提示

在公司目前的经营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下游需求增长放缓的风险、境外销售占比较高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等税收优惠变化的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四川九洲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