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发布进一步凝聚了市场对于经济加快复苏的共识。11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三大指数均位于年内高点,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同时,企业对后市预期也较为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至60.1%,是年内首次上升至60%以上。
机构分析认为,需求回暖加快带动企业生产意愿提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预示11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有望显著向上修复,未来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向上均有空间,四季度经济增速将加速修复。
供需同时改善 多项指标创年内高点
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2.1%,高于上月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制造业多个指数创年内新高。如: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7%和53.9%,分别高于上月0.8和1.1个百分点,均上升至年内高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1.5%和50.9%,分别高于上月0.5和0.1个百分点,也均为年内高点,且连续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保持逐月回升走势。处于年内高点的还有,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62.6%和56.5%,分别高于上月3.8和3.3个百分点。
此外,本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至60.1%,年内首次上升至60%以上。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员文韬表示,这表明企业对后市预期也较为乐观。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制造业PMI中,各项分类指数普遍改善,制造业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恢复性增长明显加快。
价格推动 11月PPI有望显著向上修复
近期,高频数据显示11月工业价格普涨,以南华工业品指数为例,截止至11月27日数据,11月均值为2276.29点,较10月均值提升了52.3点,环比增幅为2.35%。从行业看,上游原材料方面,原油、煤矿、铜价持续上涨;中游工业品钢材、玻璃、水泥、化工品等价格也有良好表现。
此次公布的价格数据印证了这一表现。11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3.8个百分点至62.6%,继续攀升。其中,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更为明显。本月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出厂价格指数也大幅上行3.3个百分点至56.5%。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升,企业生产采购活动加快的积极迹象。
浙商证券李超团队预计,在工业价格普涨带动下,11月PPI有望继续向上修复。
“11月PMI指数创年内新高,提示经济复苏力度超预期。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4%,从生产法角度单月模拟的GDP来看,10月经济增速已超出去年同期水平。11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继续向上回升,经济动能指标屡创新高,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仍有向上空间,四季度GDP增速或达6.6%。”李超说。
经济修复基础还需夯实
赵庆河指出,调查结果显示,制造业行业恢复情况仍不均衡,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PMI今年以来始终位于临界点以下,行业景气度持续偏弱。此外,出口企业中反映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的企业占比为18.8%,高于上月1.7个百分点;有的企业表示,随着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利润承压,出口订单有所减少。
经济修复的不均衡还表现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虽然11月份大中小型企业景气度均有所回升,特别是小型企业PMI重回景气区间。赵庆河表示,本月小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反映资金紧张的小型企业占比为42.3%,低于上月2.6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低点,表明前期出台的助企纾困以及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效果显现。
同时需要看到,企业分化特征未变。11月大型、中型、小型企业PMI分别提高0.4、1.4和0.7个百分点至53.0%、52%和50.1%。从绝对值看,11月份,无论是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还是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仍均处于50%的临界值以下。稳就业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稳就业主要依靠中小微企业。财信研究院研究员李沫认为,还需提高经济修复的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