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在北京召开,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发表演讲指出,平安银行将以支付业务为抓手,以科技为依托,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他说:“平安银行作为行业参与者之一,将继续在科技方面不断加大探索及投入力度,以支付为基础,将各种金融产品与中小企业经营场景进行结合,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产品种类,配合政府监管,协同各界同仁,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做出更多贡献。”
来自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报告显示,在各方努力下,我国支付行业实现了几何倍数的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608.78亿笔、金额3759.94万亿元,与5年前的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20.74%和133.89%。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75.52亿笔,金额202.93万亿元,均比2013年增长了20多倍。
谢永林分析,企业背后的新科技应用起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覆盖面广,大量的中小商户和农村偏远地区的商户也能享受便捷、公平的支付服务;二是支付效率高,资金流转效率更高,企业客户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支撑;三是支付成本低,各种高科技的应用让整个社会交易成本实现了大幅降低,传导至企业端,运营成本也随之下降。
除了支付活动本身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之外,谢永林认为,还应该重点关注支付活动背后所产生的数据价值。
据了解,大数据在支付清算行业中的应用主要在用户行为分析、交易欺诈识别两个方面。谢永林认为,要用去区块链技术去实现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用物联网技术去检验贸易真实性,从而判断数据真实性;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有效性进行判断清洗,更好的实现结构化、标签化;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智能认知技术,来替代人工审核,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效率。
但不管是银行业还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打造支付抓手的过程还面临着成功经验少、资源投入大、创新周期长等诸多挑战。比如科技的投入往往不是小数目,这里面既有人才的投入,也有系统的投入。而从海量、杂乱的支付数据,到结构化、可进行风险识别的数据模型,既是创新的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的过程,需要从业者有更多的耐心和毅力。
谢永林认为,以支付业务为抓手,以科技为依托,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具体而言,可以从通过数据绘制客户画像、构建风险模型、通过数据推动更多创新等几个方面着手。近几年来,平安集团每年将收入的1%投入到科技领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科技、智能识别领域已经取得不少成果,平安银行也组建了业内规模领先的科技开发队伍,明年还计划投入5到10亿元,用于物联网领域的探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