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上市公司当家人被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弄得焦头烂额时,也有不少上市公司董事长在气定神闲地降着杠杆!
据上证报资讯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超过100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减少了质押股份的数量,有的董事长甚至直接将质押股份数量清零,最多的一下子赎回了数亿股的质押股份,显示了雄厚的资金实力。
为什么这些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选择了降杠杆?
原因有二:
一是身处降杠杆的大环境,股权质押不再那么好做。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今年前8个月,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初始交易金额为2734.54亿元,购回交易金额4172.57亿元,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的下滑。
另一个原因,则是基于董事长个人的资金安排和需要。“杠杆降下来,让投资者安心,也让自己安心!”一创业板公司的董事长向上证报记者介绍说,他刚刚将此前质押的2000多万股公司股份解除质押,其个人质押率由此前的90%以上降低到了70%左右。
但是,降杠杆谈何容易,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缺钱。“质押股份的数量降低,几乎可以等同于还钱。”长江证券某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需要上市公司董事长有极强的资金实力。
在A股,有实力的董事长还真不少。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今年以来,有18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质押股份数量下降了超过50%,质押股份数量下降超过30%的董事长则有30位。
典型如永辉超市。
今年2月,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张轩松将前期质押的4.16亿股解除质押,另一位实控人张轩宁也将前期质押的2.1亿股解除质押;今年3月初,张轩松再度解除质押2.24亿股,个人持股的质押率下降到30%以下。3月底,张轩宁将质押的2.56亿股全部解除质押。
回查公告,至2017年年底,张轩松和张轩宁兄弟合计质押了15.24亿股永辉超市股份。到今年上半年结束,质押股份数量已经只有4.2亿股,“赎回”了约11亿股。质押率能有如此大幅的下降,与兄弟俩获得一笔大额资金有关。据查询,张氏兄弟协议转让了永辉超市5%股权给腾讯,获得了约42亿元现金。
又如泰格医药,至2017年年底,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叶小平的股权质押比例为52%,而其最新披露的质押公告显示质押率已经降至14%。另据查询,今年6月11日,叶小平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了约2%的公司股份。
利亚德的董事长李军也在今年上半年大幅降低了杠杆。
据查询,至2017年年底,李军的质押率约为54%,目前的质押率只有18.44%。日前,李军还向公司员工发出增持倡议,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买入公司股份且持股一年以上的,如有亏损,由其负责全额补偿。公司部分高管已响应,公告将合计增持不低于2000万元的公司股票。
有券商人士表示,这些实力雄厚的董事长所执掌的上市公司经营和现金流情况也往往非常好,不少公司都已经拿出了股份回购计划。
如索菲亚,公司拟回购不低于2亿元且不高于3亿元的公司股份。同时,公司还推出一项经销商持股计划,至9月26日,该计划已累计买入公司股票3023万余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274%,总成本8.54亿元。
当然,受股价下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不少公司的董事长质押股份数量仍在继续增加,但这并不能表明相关质押人就是在加杠杆,其杠杆率也有可能降低。
如中部地区一家创业板公司的实控人就告诉记者,公司股价的持续下跌,已经逼迫他大幅降低杠杆。“一共6000万元的贷款,最开始押了1200万股,股价跌下来后,又补了500多万股,(股价)再继续跌,又提前还了一部分现金。”该实控人还透露,他已经在考虑将该笔融资全部还掉。
附表:质押率大幅下降的部分董事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