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发潮刚过低申购又来 赴港上市还要经过几道坎?)
在7月内地赴港上市的17家企业中,未能足额申购的企业有8家,占比接近一半。
计划香港发售5000万股,有效申购688万股,齐鲁高速的香港发售有效申购倍数仅为0.14。别说在中签如中彩的A股,即使在过往的港股市场这一超低中签率也难得一见。
7月的港交所热闹非凡,月内成功上市的企业数量已高达33家。企业扎堆敲钟的空前胜景下,一面是动辄百分之百的超高中签率,一面是走出破发潮阴影后令人渐感欣慰的打新收益率,7月内地赴港上市的新股呈现出了这两个与前期不同又略带矛盾的特征。
赴港上市企业遭遇超低申购率
齐鲁高速的超低申购率并非孤例,第七大道、51信用卡、指尖悦动、易居企业控股、齐屹科技、弘阳地产、九江银行的香港发售有效申购倍数均不足1倍,后3家不足0.5倍,这其中既有游戏、线上平台等信息技术新产业企业,也有地产服务、金融、公路等传统行业企业。
在7月内地赴港上市的17家企业中,未能足额申购的企业有8家,占比接近一半。申购一手中签率100%的企业有13家,占比76%。即使有效申购倍数最高的从事同位素医疗应用研发的中国同辐也仅有35倍的超额申购倍数,与两个月前上市的同样与医疗相关的明星企业平安好医生(654倍)相差甚远。
与此同时,七月香港本地的14家上市企业的发售有效申购倍数分布在3.5倍至288倍之间,虽然达不到历史平均水平,但这一数字与内地赴港上市的企业相比已显得正常许多。其中,精英汇集团和梁志天设计集团的申购倍数均超过了100倍,为这个相对冷淡的月份增添了一点热度。
纵向来看,七月港股市场的整体认购热情比前三个月明显下降。在今年3月至6月于香港上市的企业中过半数的有效申购倍数超过了100,申购倍数小于1的上市企业仅有江西银行一家。在市场对新股热情整体下降的同时,内地赴港上市企业所受到的冲击更大。
上市公司募资规模的差异是导致七月香港投资者对本地企业的认购热情大于内地企业的原因之一。内地赴港企业的首发募资金额多在10亿港元之上,而香港本地上市企业中半数募资规模在一亿港元之下。低募资规模降低了募资的难度。
不过,仅以募资规模来解释内地和香港企业的认购倍数差异也是不全面的,毕竟内地赴港上市企业中募资金额不足一亿港元的紫元元、百应租赁和远航港口的认购倍数同样不高。
低认购率背后反映出了香港投资者对赴港上市潮中的内地企业信心不足,信息不对称和对内地市场的熟悉度偏低使其更偏好香港本地的上市企业。在上半年内地赴港上市的独角兽接连破发后,大量资金采取了审慎观望的态度。
破发潮缓解,打新整体呈正收益
在本月初推送的《新经济+独角兽+接连破发,这一波赴港上市潮大不同》一文中,我们提到今年上半年内地赴港上市的企业上市首日的破发比率超过了60%。本月内地赴港上市的17家企业上市首日的破发率下降至35%,遭遇了破发的个股的首日跌幅也都在10%以内,内地赴港上市新股的破发情形得到了较大缓解。
不过,与香港本地的上市企业相比,内地企业的上市首日收益率逊色不少。本月香港本地上市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上市首日收益率大于50%,而内地企业只有紫元元的上市首日涨幅达106%,福森药业首日涨幅22%,其余均在20%以下。
虽然二级市场的表现不及香港本地企业,但从破发率来看香港投资者对内地企业的恐慌情绪有所修正。存在一定比例的股票破发是香港股市市场选择下的合理结果,在七月最新的破发比例下,投资者已不必过于惊慌。不过,鉴于市场情绪仍在调整期,新股上市后短期振幅较大,参与打新依然要注意风险。
个股方面,齐鲁高速和齐屹科技在申购比率和上市后的市场表现上均不尽人意。齐屹科技作为中国最大的网上设计及建筑平台,连续三年净亏损且资不抵债,2015至2017的净利润亏损额分别达到3.5亿、4亿和8亿人民币,财务质量堪忧。
齐鲁高速作为现金流充沛的高速公路股与齐屹科技所面对的情形相反。高速公路股并非港股的投资热门,较高的派息率使其具有了类似于债券的投资属性,市盈率相对稳定。对比于其他在香港上市的内地高速股的市盈率,江苏宁沪高速公路10.5倍,四川成渝高速公路6倍,安徽皖通高速公路5.8倍,齐鲁高速的首发市盈率7.98也预示着股价的上涨空间可能相对较小,较难受到市场追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