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6日上午,国务院国资委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现场表示,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总额3770.6亿元,同比增长20.9%。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月当月,央企实现利润1698.7亿元,同比增长17.8%,月度利润创历史新高。
国资委还就央企薪酬制度改革、外资参与央企混改等社会关切的问题回答了各方面的提问。其中提到,对于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商业一类企业,工资总额完全实行备案制,由企业董事会自主决定。此外,中央企业在改革过程中特别是产权领域改革过程中,会更加开放。
央企首季开门红 3月利润创新高
在去年创造五年来最好成绩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实现首季“开门红”,3月份月度利润更是创历史新高。
这是4月16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透露的信息。据他介绍,下一步央企将加大开放合作的力度,尤其是在进口和包括混改在内的产权改革方面,落实一些产业外资进入股比进一步开放的措施。此外,在备受关注的工资总额方面,将进行分类管理,商业一类企业实行备案制,商业二类或者公益类企业实行核准制。
实体企业利润快速回升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4万亿元,同比增长8.7%;同期,央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770.6亿元,增长20.9%;净利润同比增长19.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4.2%。其中3月份当月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1698.7亿元,增长17.8%。
在经营业绩较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央企业在提升发展质量上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季度,中央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28.1亿元,同比增长26.7%,高于央企总体平均增幅5.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增利额占中央企业利润增量比重为68.9%,“体现出实体企业利润快速回升成为央企利润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彭华岗称。
值得一提的是,新动能支撑作用逐步显现,从一组数字上可窥一斑。军工企业加大军民融合力度,加快推动产研转化,积极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安防、卫星遥感监测等领域,新产业收入占的比重超过了30%。电信企业的数据、内容、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一季度新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3.4%,新业务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
此外,部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国有资本回报水平持续提高。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成本费用总额增速低于收入增速0.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同比降低了0.5%;百元资产创收同比提高了1.6%;毛利率同比提高了0.5%;劳动生产总值同比提高了8.3%;人均利税同比增长了12.2%。
工资总额实行分类管理
在彭华岗看来,中央企业实现首季“开门红”的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首先是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目前钢铁、煤炭央企分别化解过剩产能累计1600万吨和6200万吨,去年全年中央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是155.6亿元,同比减亏增利179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利润是69亿元,同比增长了129.8%。
同样重要的还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激发了活力。彭华岗举例说,10家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近两年效益的提升都远远高于中央企业平均的效益提升,重组整合以后的中央企业效益增长也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三项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薪酬制度改革备受关注。今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
“下一步,我们会对工资总额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商业一类企业,工资总额完全实行备案制,由企业董事会自主决定。对于商业二类企业或者公益类企业,工资总额会实现核准制的管理。企业的情况不一样,管理方法也不一样,即便是商业二类企业集团下面的商业一类企业,工资总额的管理方式也会不一样,就是要把工资总额的企业内部分配权真正交给企业。”彭华岗透露。
此外,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的扎实推进,也助力了发展质量的提升。其中,去杠杆是中央企业这几年经济运行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5.9%,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
“其实降杠杆、减负债,如果把企业经营当中资金和资本形象的比喻成经营当中的血液,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要想办法止血、想办法补血、想办法造血的问题。”彭华岗表示,第一步是要止血,进一步加大清理不良资产,特别是亏损的资产企业项目。第二是要补血,通过资本市场,通过债转股来扩大股权融资,引入各类资本,开展混合制改革、股权多元化改革。第三是要造血,进一步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提升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加经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