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23日电 题:资本涌入区块链概念受追捧 风险不断积聚监管面临挑战
新华社记者 高少华、桑彤
区块链概念最近火得不行不行的,上市公司只要一宣布将进军区块链业务股票立马大幅飙升,连大爷大妈见面聊天都离不开这个话题。与此同时,在民间投资领域,许多人则热衷于炒作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各种虚拟货币,一夜暴富的神话令“不明真相”的群众趋之若鹜。
区块链概念为何突然火了?国内交易平台已关停,“地下”炒币何以仍如此猖獗?对金融体系有哪些危害?监管该如何应对?
区块链概念为何突然火了?
近期,A股市场升起一股投资区块链热潮,暴风、迅雷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军区块链计划,引发“区块链概念股”集体上涨。
2018年以来,至1月12日收盘,A股的区块链指数上涨了506.47点,涨幅高达15.89%,远超上证综指同期涨幅。截至1月16日,易见股份、新晨科技、科蓝软件等概念股涨幅超过50%。
在专业证券研究机构看来,区块链板块连续多日领跑市场,一方面是因为迅雷等上市公司进军区块链引起股价上涨;另一方面则是2017年以比特币、以太币等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涨幅巨大,效应逐渐传导至二级市场。
对此,1月16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共同发文称个别股票已出现炒作风险,对相关概念股采取分类监管措施。此后,多家公司纷纷发布公告撇清与区块链业务的关系,股价也出现下跌。卓翼科技、壹桥股份、暴风集团三股周跌幅分别达到26%、20%、17%。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瀚表示,上市公司“贴热点”,往往会导致热点股上涨快、下跌也快,投资者盲目投资有可能形成较大损失。
“当时被介绍入市时,买入价是每个天空币300元,介绍人一直鼓吹至少能涨到800元,但现在跌到了200多元。”1月中旬,一位刚买入天空币的孙小姐说。
“地下”炒币都有哪些招?
在资本市场炒作区块链概念的同时,“庄家”的“手”也伸向了应用这一技术的各种虚拟货币。场外交易、到国外设立交易平台、变相ICO等成为主要的幕后推手。
为防范炒作虚拟货币带来的金融风向,2017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已联合叫停ICO(首次代币发行),国内多家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陆续关停。随后部分虚拟货币交易开始转入“地下”,场外交易大量出现。一些从事虚拟货币交易的QQ群、微信群应运而生,这种场外交易虽然相对便捷,但也存在欺诈风险。
国内ICO被叫停后,一些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将眼光瞄向日本、英国、韩国、新加坡等监管相对宽松的国家,通过在海外注册公司,搭建服务器,将业务向境外转移,国内一些投资者也参与其中。
一些注册在海外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还推出“币币交易”方式,国内投资者先用人民币在场外私下购买比特币、泰达币等通用货币,再以此兑换成其他“虚拟货币”。
近日,服务器在境外的虚拟货币交易所“币安”宣布其全球注册用户超过500万人,投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一些互联网公司推出变相ICO项目,如迅雷的“玩客币”、暴风影音的“暴风播控云”、人人网推出的“人人坊”等。近期,中国互联 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变相ICO活动的风险提示》,指出以发行迅雷“链克”(原名“玩客币”)为代表,一种名为“以矿机为核心发行虚拟数字资产”(IMO)的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是变相ICO,存在风险隐患。
对金融体系有哪些危害?
在专家看来,虚拟货币的快速发展给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危害:一方面,价格大幅涨跌带来的泡沫存在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虚拟货币存在被用来进行非法交易的风险。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虚拟货币并不具有完备的货币属性,与股票、债券等大类资产相比,几乎没有内在价值。
“虚拟货币可能存在匿名交易导致交易记录难以追踪的情况,同时还为洗钱、贩毒、走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渠道,对违法金融活动的监管和打击带来难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一些虚拟货币交易转至“地下”或者移至海外,也给监管带来挑战。目前一些虚拟货币交易所将主体放置在国内,而将服务器放置在海外,以规避监管。
另外,政策规定交易所不得开展法币充值与提现,不得以场内公开竞价形式用法币购买数字货币,于是现在这些交易所就使用充币、提币方式进出,并由之前的公开竞价购买方式转为以场内撮合形式开展买卖。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绕过监管的操作手法存在洗钱风险,而多达上百种的无名币、山寨币暴涨暴跌只会让跟风炒作的投资者盲目,更易遭受损失。
韩国、印度等国在近一个月内先后加强了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法德两国将在今年3月向二十国集团共同提交比特币监管建议。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永利建议,尽快建立国际统一的监管规则,避免监管漏洞和跨境套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