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前潜伏停牌公司 私募、牛散“押注”多个重组股)
爱建集团尚在停牌中,但其股权之争已在相关方之间“隔空”激烈交锋,未来复牌后的股价走势不难预想。以此观之,爱建集团股东榜中那些新进者无疑将坐收这场“鹬蚌相争”之利,从而成为众多投资者艳羡的对象。记者梳理目前已停牌的一些上市公司如海越股份、中信海直等,均可见这样的“幸运儿”身影。
多路资金“潜伏”爱建集团
近期,广州产投基金与均瑶集团围绕爱建集团展开的“控股权争夺战”成为外界热议焦点。尽管爱建集团已明确表达了“不欢迎”的态度,但广州产投基金随即宣布豪掷77.61亿元对爱建集团进行部分要约收购(收购30%股权),显示出志在必得的信心。在此背景下,爱建集团以“筹划重大事项”为由从4月中旬停牌至今。
根据广州产投基金的表态,其拟入主爱建集团的一大原因是爱建集团拥有信托、证券等众多金融牌照,与广州产投基金打造金融控股集团的定位相匹配。从爱建集团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来看,将爱建集团视为“香饽饽”的显然不止广州产投基金一家。
记者注意到,作为广州产投基金向爱建集团控股权发起进攻的“先头部队”,其一致行动人广州基金国际早在今年1月下旬便开始低调买入爱建集团股份。同样在一季度,社保基金和险资也开始大规模增仓爱建集团。
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除社保四一三组合对所持的2000万股股份继续“锁仓”外,社保一一一组合在第一季度大举建仓爱建集团,并以2366.05万股的持股规模一举跃至第五大股东;社保四一四组合也在一季度末杀入爱建集团前十大股东榜单,共持有914.94万股。
不止是社保基金,去年四季度刚开始建仓爱建集团的“新华人寿-分红-团体分红-018L-FH001沪”产品也在今年一季度大举增仓,截至3月末以5917.16万股的持股份额位列上市公司第三大股东,其中一季度增持股份数高达4312.52万股,足见其对爱建集团投资布局力度之大。
事实上,对比爱建集团2016年半年报数据可见,彼时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机构投资者不论数量还是单体持股规模都远远少于今年3月末。随着爱建集团股权之争浮出水面,今年一季度持续加仓买入爱建集团的机构投资者自然也成为焦点。
私募、牛散“押注”多个重组股
在已停牌筹划重组的海越股份、中信海直等的股东名单中,也能看到私募、牛散提前“埋伏”的足迹。
在海航曲线入主之后,海越股份随即展开了资本运作,根据此前披露的资产收购方案,公司拟向海航云商投资、萍乡中天创富、天津惠宝生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北方石油100%股权,交易价格为10.4亿元。由此,在今年2月8日停牌后,海越股份已相继实施了控制权易主、资产收购两大事件。
就在海越股份停牌之前,一款名为“华宝信托-辉煌6号单一资金信托”的信托产品对其实施了精准建仓。
根据海越股份今年3月中旬披露的股东名单,截至公司停牌前1个交易日(2月7日),“华宝信托-辉煌6号单一资金信托”以406.6万股的持股量,突然升至公司第五大股东。值得一提的是,海越股份早前披露的2016年年报中,在前十大股东门槛仅有216万股的前提下,“华宝信托-辉煌6号单一资金信托”并未现身。由此可见,其上述持股都是在今年1月以来的短短21个交易日内突击买入,投资针对性明显。尤其需关注的是,除海越股份外,该信托产品截至一季度末并未出现在其他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名单中。
而且,就在海越股份停牌前一天,公司股价出现明显异动,在大量买单的涌入下,公司当日股价放量涨停。
“牛散”楼文胜则押中了中信海直的资本运作。正处在停牌中的中信海直最新披露,公司拟采用发行股份、支付现金或两者相结合等方式购买中信集团持有的标的资产,但具体交易方式尚未最终确定。
回看楼文胜投资轨迹,其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建仓中信海直,随后锁仓一个季度(持有654.54万股),从今年一季度再度大举增持,截至今年5月3日(停牌前)持股数已增至985.17万股,升至公司第三大股东。除中信海直外,楼文胜一季度末还持有华映科技218.06万股。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在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团队中,有一人名叫“楼文胜”,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二者是否同一人,目前尚不得而知。
深港通、沪港通通道成“隐身牌”?
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在爱建集团、中信海直今年一季报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均出现了“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身影,且均在一季度内对相关个股进行了明显增持。
从明细来看,2016年末持有爱建集团1408.05万股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至今年一季度末持股规模已达到3099.45万股;再看中信海直,“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账户经过一季度大举买入,截至3月末已凭借470.88万股持股份额跳升至第六大股东,仅在中信海直停牌前小幅下降至440.5万股。
由于爱建集团、中信海直均为沪港通、深港通的对应A股标的,根据相关规则,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仅是作为相关A股股票的名义持有人,故其在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的持股数量代表着其代多个客户合计持有的数量。
基于此,外界关注的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的“代持”属性,是否已被一些投资者当成了“隐身牌”?甚至不排除个别内地投资者为此不惜“舍近求远”——通过沪港通、深港通购买A股股票以实现隐身的可能性。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A股市场早前开设融资融券时,的确有投资大户不希望自己出现在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上,利用“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笼统披露持股数的特点,通过信用账户持股达到“隐身”的目的。不过,此后监管部门出台了相关规范要求,堵上了此类“隐身术”的监管漏洞。
而回看爱建集团、中信海直等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榜单中出现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其背后是否也有某些资金隐身,颇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