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减持是傻子?股市跑路、砸盘潮上演“最后的疯狂”)
端午小长假前,证监会发布的减持新规,成为近期股票市场头等大事。
不过,通常政策总是不会一步到位。
六一儿童节,一则来源证券时报网的新闻称:“接近监管层人士:随着实践发展 证监会将进一步调整减持制度”。
傻眼了,次新股涨停快速转闪崩。
于是乎,网友又开始纷纷猜测,那些顶风“作案”玩减持、次新股玩闪崩是因为减持新规还没一步到位,导致解禁盘会觉得,现在不跑,后面想跑都没得机会了。
从这里也可以发现,那些踩点的跑路、砸盘潮只不过是“最后的疯狂”,一切“减持派”都是纸老虎。
上市公司减持最后的疯狂?
根据新规定,大股东减持或者特定股东减持,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并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
如此一来,“过桥减持”与“清仓式减持”就很难上演了。在市场上影响恶劣的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问题因此得以控制。
大宗交易离奇减持增多
而事实上,新规之下,大宗交易笔数不降反增。
大股东借道大宗交易减持是目前A股最主要最热门的减持方式,近些年大宗交易一度占据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的半壁江山。
新规首日,大宗交易笔数从之前的70-100笔的量骤降至28笔。市场人士一度认为,6个月不得转让的规定让投机资金望而生畏,不敢轻易当“接盘侠”了。然而一天过去,情形大变。
数据显示,周四大宗交易笔数增加至56笔,市场仿佛从新规首日的犹豫纠结中缓过神来。其中,竟然出现了22笔溢价交易。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资深投行人士称,大宗交易受让方在6个月内不得转让,不等于没有操作空间,只是不会像以前那么简单粗暴了。
比如,大宗交易的受让方可能要求转让方有一定的承诺或者对赌,如果6个月后股价低于转让价格,则要求股票转让方给予一定的补偿。毕竟在二级市场直接竞价交易减持一年只能减持4%,而大宗交易一年能减持8%。
在这位投行人士看来,未来大宗交易只会更加活跃,保底、对赌等花式玩法将陆续兴起。
截至6月1日晚8点,陆续有接近30家上市公司发布有关减持公告,有的调整减持计划,有的调整减持方式,有的终止减持计划。
定增基金噩耗不断
另外,可以说,受减持新规影响最大的就是定增类私募。
通过定增获得股权的股东,在锁定期满后12个月内只能集中竞价方式减50%,还要受90日内减持总数不超过股份总数1%的限制。
目前常见的1.5年定增私募,基本不可能按时全身而退,到期后的怎样退出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同时,按着新规测算,未来的定增私募封闭期至少要设2.5年, 1年(锁定期)加1年(减持50%)加0.5年(减持剩下50%).
当然,这里所说的2.5年还是属于保守估计。如果定增比例较高的话,那么,2.5年是减持不完的,需要更长的时间。试问锁定期为2.5年以上的定增基金,谁有兴趣?
事实上,定增类私募今年以来噩耗不断,年初的定增新规大幅收窄了定增折价率,加上定增项目审批的收紧,切断了传统定增大户中小创业绩增长的一大来源,使得定增类私募今年以来收益整体告负。
这次减持新规出台,基本定增类私募彻底歇菜了!
长期利好二级市场价值投资
不过,总的来看,“减持新规”进一步压缩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套利空间,长期利好价值投资。
星石投资认为从长期来看,新规极大限制了大股东和特定股东在二级市场的减持能力,延续了此前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监管导向,利好基本面良好、有业绩支撑的大消费和蓝筹股,另外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经历过前期市场波动后可能出现反弹
世诚投资、泓信投资和重阳投资认为,从更长远看,减持新规通过规范“处于优势地位的关键少数人”的减持行为,从制度上进一步压缩了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套利空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