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陕西煤业发布2016年报及2017年一季报 业绩稳步提升)
4月27日晚间,陕西煤业(601225)发布2016年报及2017年一季报。公告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32亿,同比增长1.91%;归母净利润27.55亿,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每股收益0.28元,同比增加0.58元;同时,拟向股东现金派息11亿元,即每十股分红1.1元(含税)。
公告显示,2016年,陕西煤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紧跟市场变化,优化产能布局、硬化安全生产、细化市场需求、强化成本管控,深化生产服务的经营模式,半年即实现扭亏为盈。
值得一提的是,据陕西煤业2017年一季报显示,其一季度总体业绩延续上年四季度业绩的良好态势,同环比均有大幅改善。受益于供给侧改革下“去产能”政策的落地,煤炭总产量下降,煤价上涨因素,陕西煤业实现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6.67亿元,同比增盈27亿元,环比增盈近10亿元;实现营收122.74亿,同比增幅高达110%。
政策“东风”下 资源与成本优势愈发明显
2016年,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政策持续推进,经济周期触底回升,工业经济趋稳态势愈发明显。尤其进入下半年,工业用电量、发电量等指标均有较快幅度的增长。煤炭价格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经历了止跌、企稳、回升的走势,煤炭行业迎来了转机。
面对市场形势的转变,煤炭企业改革进程开始加快,内部治理水平也在稳步提升。据公司2016年报披露,陕西煤业坚持走“低碳、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道路,通过优化产能,防范风险,提价保质,严控成本,履行责任等方面措施的落实,公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陕西煤业通过资产重组,产能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煤炭资源储量及产品质量得到提高,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据年报披露,截止2016年底,公司拥有煤炭地质储量163.5亿吨,可采储量109.6亿吨,97%以上的煤炭资源位于陕北、彬黄等优质煤产区,具备一高三低(高发热量、低硫、低磷、低灰)的特点,原煤热值均在5500大卡以上,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平均热值第一。此外,通过资产重组,公司人均年产出量提升到近3500吨,超过先进产能全员功效水平,在A股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目前,公司所属15对生产矿井中,先进产能矿井7对,达到一级安全质量标准矿井14对,另外两对地处陕北矿区在建矿井,小保当矿、袁大滩矿为后续优质产能释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公司通过新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创建资金司库管控模式,提高资金集中度,降低资金使用成本;通过专项资金管理,严控非生产性支出费用。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发生营业成本187.56亿元,同比减少32.85亿元,实现降幅14.90%。吨煤完全成本仅150.77元,远低于其他动力煤企业。
强化科技支撑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驱动
如今, 科技创新成为实体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如何发挥好这一“法宝”作用,以创新引领、支撑经济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成为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对此,陕西煤业表示,2016年企业充分把握市场变化和契机,持续加强自身“软硬实力”的提升,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实施。
资料显示,公司所属黄陵矿业创建国家级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中心、一号矿井成功实施中厚层智能化开采,实现了“一井两区两面智能化开采”。同时黄陵矿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黑色资源绿色发展、高碳产业低碳运行,黄陵矿业集团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柠条塔矿进行的“厚煤层110工法”工法研究项目已通过技术鉴定,其成果达到了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陕西煤业积极构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驱动的发展模式,依托旗下陕西省煤炭交易中心,成功实现了 “互联网+”与产品营销的完美融合,全年地销煤均实现网上销售,网上交易量达到7000万吨。发展直供大用户,全年直供率达到70%以上。在全国原煤产量下降的去产能大势下,其煤炭销量实现1.24亿吨,自公司上市以来,均保持年亿吨以上销售规模。
2017年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依然是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举措。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煤炭开发将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公司小保当一号井800万吨/年减量置换项目获发改委核准通过,产能扩张预期强烈。随着“蒙西-华中”铁路开通以及华中、西南地区的煤炭去产能,公司市场份额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另据专业机构预测, 2017年煤价中枢较去年整体抬升乃是大概率事件,未来几年,煤炭行业供需结构逐步改善,动力煤价格将保持高位盘整状态。目前看,在无明确限产政策的假设下,陕西煤业作为优质龙头煤炭企业,未来业绩依然具有较大想象空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