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猎手IDG们与华灿光电的故事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曾灿 2016-10-17 08:15: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上市仅4年的华灿光电已3次尝试重大资产重组,其中1次流产、1次顺利实施,1次正在开展。为了使得此次收购美新半导体的事项顺利推进,华灿光电设计了一套看似十分复杂的并购程序。但从结果来看,其本质也是IDG对华灿光电的一场资本运作。

华灿光电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盘中直播 我要咨询

上市仅4年的华灿光电(300323)已3次尝试重大资产重组,其中1次流产、1次顺利实施,1次正在开展。

一直以来,由于股权结构分散,华灿光电并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公司也不存在单一股东控制董事会的情形。不过,这种情形的出现,恐怕并非是效仿欧美成熟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华灿光电自企业改制、预备上市之时,便是一众资本猎手利益蛰伏的平台。

对于华灿光电这个上市平台,股东IDG的运作可谓得心应手。IDG进入华灿光电要追溯到9年前,为投资华灿光电,2007年12月,IDG专门在香港注册成立Jing Tian I和Jing Tian II;2012年上市后,IDG通过这两只基金合计持有华灿光电18.17%的股权。

为了使得此次收购美新半导体的事项顺利推进,华灿光电设计了一套看似十分复杂的并购程序。但从结果来看,其本质也是IDG对华灿光电的一场资本运作。此次重组完成之后,IDG将通过其控制的NSL、Jing Tian系、KAI LE等合计持有华灿光电19.56%的股权,保持持股比例第一的股东地位。

注入蓝晶科技大赚1亿

2015年,华灿光电曾公告作价10.8亿元收购蓝晶科技100%股权,其中发行股份9342万股、支付现金1.54亿元。定增收购部分,有向蓝晶科技前大股东KAI LE发行3642万股。今年7月,该笔收购宣告完成。而IDG也通过其控制的Jing Tian I、 Jing Tian II及KAI LE合计持有华灿光电19.04%的股份。

其实,从运作手法来看,IDG入股蓝晶科技本与投资华灿光电的逻辑一样,即将投资标的培育上市。蓝晶科技曾于2011年3月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

2010年,IDG控制的KAI LE 以3021万美元认购正在准备IPO的蓝晶科技680万股,占比11%,据此推算彼时蓝晶科技估值约为2.92亿美元。此后几次运作后,到2014年6月,KAI LE共持有蓝晶科技3242万股,占比33.42%,依公开数据统计,KAI LE拿到这些股权的投入共计约2.5亿元。

不过,此番运作后,蓝晶科技并未顺利上市。2013年2月,该公司向证监会撤回了IPO申请。至于为何要撤回申请,蓝晶科技给出的答复是,2011年下半年开始,蓝宝石行业严重供过于求、衬底价格快速下跌,公司2012年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89%,不再满足IPO相关要求。 “自蓝晶科技撤回首发上市申请后,蓝宝石行业经几年调整后已逐步企稳”,又具备重新上市条件。到了2015年,华灿光电以定增方式收购蓝晶科技,以最终发行价9.91元/股的价格发行3642万股计算,KAI LE手上的这笔股权彼时价值为3.61亿元,浮盈约1.1亿元。

从IDG的此次运作来看,KAI LE在2010年投资蓝晶科技,2011年该公司便开始IPO实质性进程;2013年IPO失败后,KAI LE便开始伺机拿下蓝晶科技控制权,并于2014年成为该公司大股东,为其将蓝晶科技注入上市公司创造条件。

高管和机构投资者的盛宴

2011年华灿光电整体改制之时,其股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公司高管控制的专门投资机构,如上海灿融及其子公司天福华能,武汉友生,华灿光电董事长周福云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浙江华讯等。另一类是专门用于投资华灿光电而设立的机构,如Jing Tian系列、开投成长、国富永钦、国富永钤等。

华灿光电的上市,伴随着各路资本分食财富盛宴的过程。2012年上市时持有华灿光电6.95%股权的开投成长,在2013年便已基本减持完毕;另一家机构、持股4.01%的国富永钤则在2014年上半年消失在华灿光电前十大股东之列,其兄弟机构国富永钦亦在一路减持。

由华灿光电总裁刘蓉、副总裁叶爱民(已于9月26日离职)分别持股24.21%和17.06%的武汉友生,2015年摇身变更为“石河子友生”(注册地在新疆、西藏等地有相应税收优惠)。也就在这一年,华灿光电公布了收购蓝晶科技的重组方案,而石河子友生也在当年减持公司约1103万股,套现近1亿元。

其他上市后未进入华灿光电前十大股东之列的机构浦江斯浩、金石投资、金智汇富等,因减持行为无需公告、持股比例无需公开载明,因此公开渠道现已无从查证其是否已经减持。

相对于其他机构股东而言,IDG在华灿光电这一路发展中扮演着更加积极的角色。其他机构主要通过减持套现来分享资本带来的利益,而IDG则通过提前进行产业投资布局,再伺机注入上市平台,并通过资本市场较高的估值及股权的溢价来获得巨额收益,实现投资的“准变现”(将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变更为上市公司股权).

投资机构难道要做实业?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诸如IDG等投资机构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案例渐增;另有一些年轻的投资机构出手十分利落,诸如近期长金投资3日内举牌武昌鱼(600275)并扬言继续举牌,以及上元资本刚刚拿下永安药业(002365)10%的股权等等。

那么,这些投资机构们,难道要开始转型做实业?几乎所有的受访者给出的都是否定的答案。要知道,2013年IDG私有化MEMSIC之后,并没有去做MEMS产业,而是最终将该公司注入华灿光电,使自己的投资标的纳入了估值更高的A股市场体系。

信中利资本集团高级合伙人、联合执行总裁陈丹,在与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谈及二级市场“资本汹涌”现象时表示,在国内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通过投资标的IPO的方式退出是一个相对更优但又十分艰难的过程,很多机构在进行投资以后,往往要经过较长的蛰伏期,且退出方式十分有限。

而与上市公司合作后,将有包括并购重组、二级市场运作等诸多高效的退出选择方式,陈丹认为,这成为投资机构与上市公司合作甚至控股上市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IDG参股华灿光电并获得足够的话语权后,将其投资的蓝晶科技注入上市公司,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那么,作为一家专业的投资机构,IDG后续是否会通过再度进行资本运作、或者用直接减持的方式实现第二次变现?另一方面,华灿光电通过收购美新、实现转型发展之后,IDG的话语权更大,在此背景下,由华灿原高管控制的那些机构股东,是否又将如前述举动一样逐步退出?市场终将给出答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永安药业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