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电商的巨大重压下,传统服装行业不断撤店,而海澜之家却活了下来,上半年还大肆扩张
在刚刚公布的胡润富豪排行榜上,海澜集团董事长周建平又一次以51亿美元的身价跻身全球富豪榜第293位,也是服装行业的首富。实际上,自2014年海澜集团旗下主体公司海澜之家借壳上市以来,周建平在富豪榜上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这家以商务服装零售为主业的公司给周建平带来了数以亿计的财富。
在传统服装行业业绩不断下滑的情况下,海澜之家(600398.SH)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升的情况实属不易。据公司最新的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澜之家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87.6亿元、17.7亿元,同比增长10%、6%。上半年海澜之家新增门店达652家,逆势扩张速度之快确实令人惊讶。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时代下,海澜之家仍无法独善其身,虽然半年业绩依然向上,但与前两年动辄20%~30%的增速来说,海澜之家今年的增速也出现一定的颓势。近期,还传出公司将打破品种单一瓶颈,将要进军女装市场的说法,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蛋糕”能否顺利做大?增速放缓的状况会否加剧?公司未来有何新的打算?
近日,《投资者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公司董秘处,并向对方发去了采访提纲,但公司方面并未给出相关解释。
从“卖布料”到“卖衣服”
靠毛纺业发家的周建平第一桶金却是开照相馆赚来的,不过这一段经历,无论是在他本人访谈中,还是在媒体报道中,基本都被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故事的起点是照相馆赚来的30万元。
1988年12月份,28岁的周建平怀揣30万元的资金,承包了镇属集体性质的新桥第三毛纺厂。并立下了一纸军令状,“钱,我来出;风险,我来担;企业办成了,是集体的;办砸了,就算我交的学费。”起步时,毛纺厂仅有18名员工。
当时全国的毛纺厂几乎都在经营红火的粗纺业务,第三毛纺厂也不例外。转变从1991年开始,当年周建平跟着朋友去杉杉西服订货,他发现精纺市场需求量非常大,但市场参与者稀少,当年他就调整了三毛纺厂的发展战略,彻底抛弃了粗纺市场,集中火力发展精纺业务。
而后毛纺厂发展迅速,1994年“三毛”精纺产品年销售额超过了1亿元,跻身毛纺业后起之秀。也正是这年,周建平的集团帝国——江苏三毛集团正式创立,到1996年,集团总资产已达55亿元,年产销10亿元。
这时,周建平的野心已不仅仅满足于面料生产了,他开始希望能利用自身优势,进入服装行业。2001年,专注于职业装的“圣凯诺”品牌正式创立,到现在,圣凯诺依然为集团做着贡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圣凯诺”品牌营收达7.4亿元,承担了集团约20%的收入来源。
开设中国“优衣库”
2001年,三毛集团也正式更名为海澜集团,周建平希望集团“以海阔天空之博大,创波澜壮美之事业”,海澜一名因此而得。
真正的转变从2002年开始,周建平当时去日本考察,类型丰富、价格平民及量贩式自选购买方式的日本品牌优衣库引发了他的关注。当时类似的品牌连锁店在中国还没有出现,周建平希望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年回国后,周建平即成立了江阴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带领团队进行市场调研及品牌策划,2002年9月份,男装服饰“海澜之家”第一家分店——南京中山北路店正式开业。
资料显示,优衣库成立于1963年,当年只是一家销售西服的小服装店,自1984男柳井正董事长上任后,首次引进大卖场式的服装销售,由此引发了优衣库的热卖潮。
优衣库为何能成功,除了产品丰富、量贩式的自选及平民价格备受消费者欢迎外,品牌建设及门店统一化经营带来的低成本更是为重要的因素,品牌带来客户流量,门店统一管理有助于成本下降及品牌深化。
正是借鉴了优衣库的模式,周建平依靠海澜之家不断跑马圈地在,到2003年年底海澜之家即拥有了50家专卖店,销售收入达2亿元。
2012年5月份,海澜之家试图冲刺IPO,但却以失败告终。直到2014年,海澜之家才通过借壳凯诺科技,正式上市,市值达400亿元,当年,周建平家族以269亿元排名福布斯中国富豪榜23位。
品牌营销意识强
与许多目前还活跃在资本市场上的服装行业领头者一样,“不挣裁缝钱”的周建平也属于品牌意识觉醒得较早的一位。上世纪90年代末,周建平就将“三毛”品牌改名成了“圣凯诺”,“有舶来品的洋气感觉更高档。”周建平称。当时,他还斥资700万元请来了梁朝伟担任品牌代言人。
在海澜之家的品牌打造上,周建平更是不遗余力,近年来,电视上不断出现一个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如“男人一年逛两次”、“男人的衣柜”、“打造男士专属”等,将品牌定位牢牢稳固在18岁以上的男性群体,且价格较为亲民。
海澜之家品牌成立十余年间,周建平相继聘请了香港著名节目主持人吴大维、影视新星印小天、新生代偶像杜淳担任形象代言人,2016年,集团开始走年轻化路线,又引进林更新、陈晓等当红小生加盟代言人之列,轰炸式的宣传使得海澜之家品牌形象得以确立。
此外,海澜之家还冠名赞助了《奔跑吧兄弟》、《最强大脑》等节目,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叫板“优衣库”
2014年9月份,在海澜之家投资者见面会上,董事长周建平放话叫板优衣库。“我要和优衣库拼了!”
周建平所谓的“叫板”一说其实谈不上什么真正的意义,两家公司的主打服装种类并不相同,但是在周建平看来,“优衣库”式的发展模式是其学习和模仿的目标。
据最新的财报显示,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这5个月里,优衣库的营业利润约为38亿元,今年上半年海澜之家营业利润仅为24亿元,与优衣库还是相差甚远。
但周建平赶超优衣库还是有底气的,毫无疑问,周建平一手创立的“类直营”模式是公司的底气来源之一。
据了解,海澜之家将服装的生产及设计环节均实现了外包,所有服装的设计、样式,都是由供应商设计师提供的,之后再由海澜之家总部设计师根据当下流行趋势,对款式进行挑选,最后下达订单。
海澜之家本身并不参与服装上游链条,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就体现在成本的下降上,设计师、厂房、厂工等重资产成本大幅下滑。卖不出去的服装,海澜之家还将退回生产产商或者从厂商处进行二次进货,由旗下折扣店品牌“百依百顺”进行销售。
下游链条,海澜之家采取鼓励加盟商投资的方式扩大门店数量。不过加盟商交了加盟费之后,只能拥有门店的所有权,并且承担经营费用,实际上经营权还是归海澜之家所有,由海澜之家统一委派店长负责及管理。据周建平本人解释,这主要是为了强化对品牌终端的控制力。
海澜之家的数千家门店,均以统一形象与标准化服务接待消费者。这样的方式也直接降低了加盟商的门槛,作为加盟商,并不需要对经营或者服装行业有过深的认识,只需要保证资金运转,这也成为海澜之家线下门店急剧扩张的原因之一。
都说海澜之家是“卖衣服的”,但从周建平打出的牌来看,海澜之家更像是一个服装行业服务商,卖的是品牌影响力、经营服务及门店流量。这或许也体现了周建平在品牌建设、宣传等方面的独到能力,品牌带来的门店流量,才是周建平的核心竞争力。
宣称进军女装
显然,周建平目前也面临着一些困扰,主要源于经济下滑、电商冲击及行业竞争等,公司上半年营收及净利润虽仍有上涨,但已呈现出明显放缓趋势。周建平也开始对主业做一些创新性的尝试,如加大年轻型产品的比例,将目标客户由原来的成年、成熟男性扩大到更加年轻的群体中,据了解,2015年以来,海澜之家的时尚款式已经达到50%的比例。
近日,在一次与券商的内部会议中,海澜之家表示,考虑到单一品类瓶颈问题,打算开始涉足女装。但海澜之家并未给出具体的详细计划和时间表。
“海澜之家的商业模式当下已不是独家的,更多本土男装品牌或其他品类品牌在模仿跟进,对于海澜之家而言充满紧迫感,变革的意愿强烈。”资深服装专家程伟雄表示。
但是相对于男装,女装市场显然更新换代更快,竞争更加激烈,周建平所引以为傲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是否仍能复制在女装运营上还有待观察。
56岁的创业者周建平显然已完成了当年立的军令状,并将资本版图无限扩大。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于2010年斥资16亿元兴建“海澜国际马术俱乐部”。对此,周建平幽默地向外界表示,“有人说我办国际马术俱乐部是‘不务正业’,和海澜的产业没有任何关系。但我认为,做服装就是做品牌,必须会融入很多文化元素,做强‘马文化’正是集团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