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要与本土专车巨头滴滴争夺市场份额,Uber需要花费巨资开展营销,提供折扣,为司机发放各种奖金和补贴。并且,滴滴必须跟着烧钱
所以,双方握手言和了。
滴滴出行宣布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对于普通乘客来说,我们只关心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会不会失去改进产品的动力,补贴意愿会不会大幅降低,以后打车会不会加价?
从本质上讲,Uber即使通过与滴滴殊死搏斗后获取了一些份额,但如果减去因此而支付的巨额费用后,实际的成果还不如直接撤出中国市场,并持有滴滴股份来得划算。
对于外国企业而言,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往往也会遇上各式各样的麻烦。
让我们看看那些过去的事。
早在2011年,全球团购鼻祖Groupon携带自己的精兵部队高调杀入中国,与腾讯各投资5000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高朋,信誓旦旦要做“中国团购行业的老大”,并向全球广发英雄帖。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即便拉来了腾讯作为合作伙伴,Groupon也没能玩转这个市场。现在,谁还在用高朋?
和其他科技公司相比,微软进驻中国的时间可谓相当长远。即便如此,这么多年以来微软却不得不一直面对中国市场上大量的盗版Windows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以至于当微软说Windows 10可以免费升级时,大家关心的是盗版用户能不能升级成正版。
大中华地区一直是苹果业绩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说苹果在中国市场其实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不过,在耀眼的业绩下面一样隐含着忧患。刚刚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苹果的大中华区营收为88.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2.30亿美元下滑33%。苹果营收的下滑与国产手机品牌一路高歌的势头形成鲜明对比。目前,在全球前12家手机制造商中,有9家厂商的总部都位于中国,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的三分之一。中国品牌主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预期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虽然谷歌的产品做的不错,但这并没能让它最终赢得中国市场……
之所以跨国企业在中国屡屡碰壁,领英中国区总裁沈博阳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主要是因为未从人员、架构和产品这三方面真正做到“本土化”。其中,第三点更难做到。“跨国互联网公司进中国都会犯路径依赖的错误,但凡进入中国的跨国互联网公司,一定有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全球化产品。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如果你只做一个简单的本土化,甚至深度定制的本土化,都是不够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除了LinkedIn之外,还单独做了一个赤兔。”
相关新闻: